“数学思考”教学如何引向深入
———“数学思考”教学片断与评析

2018-04-25 06:20执教陈光明评析陈华忠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点数评析

执教/ 陈光明 评析/ 陈华忠(特级教师)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与两位同学两两握手。

师:刚才我们三个人一共握了几次手?

生:3次。

师:如果相互握手的人一共有4个,将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生 1:4次。

生2:不对,应该是6次。

师:怎么会是6次呢?你能用什么方法使我们相信你的结论。

(生2在黑板上画图说明)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4个点代表4个人,用4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他们之间相互握手。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数形结合”。

师:猜一猜,纸上的任意8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生1:8条。

生2:24条。

生3:16条。

生4:28条。

师:大家来验证一下,你们猜得对吗?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师:有结果了吗?

生:太乱了,都数昏了。

师: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板书课题:数学思考—化难为易)

【评析:先让学生猜一猜任意8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看似简单,连线时感觉很乱也很容易出错。这样在课前制造一个悬念,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易”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

片断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师:用8个点进行连线,大家觉得有些麻烦也很乱,应该怎么办呢?

师: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如果把点减少一些,就会容易一些。

生2: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师:好的,我们就从简单的2个点入手,逐步增加点数,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学生独立研究点数是2~6的情况。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

师:大家认真观察、对比分析,思考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师: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

生:2条。

师:那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

生:增加3条。

师:点数是5时呢?

生:增加4条。

师:点数是6时呢?

生:增加5条。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

师:数学的探究可不是得出结论就结束了。我们更应该探究结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呢?

(学生同桌讨论,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并结合课件,使学生明白:“因为每增加一个点都要和原先的所有点连一条线。”)

【评析: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行观察、分析与比较表格中的线段与点数,逐渐增加点,从中发现每次增加条数就是点数-1,为后面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做好铺垫。】

2.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

(1)分步指导,逐个列出求总线段数的算式。

师:大家知道了5个点可以连10条线段,现在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6个点、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吗?

生:连一连,算一算。

师:(追问)如果当点数再多一些时,我们这样去计算是不是很麻烦呢?看看它们有没有什么规律,行吗?

师:我们先来看,2个点连1条线段,那么3个点时,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个点连1条线段,增加一个点,就增加了2条线段,1+2=3(条),所以3个点就连了3条线段。

师:4个点共连了6条线段,这又可以怎么计算呢?

生:计算3个点连出的线段数时,我们用了1+2,再增加1个点,就增加了3条线段,我们就再加3,所以列式为 1+2+3=6(条)。

师:那么按着这个方法,你能列出5个点共连线段的算式吗?

生:1+2+3+4=10(条)。

(2)观察算式,探究规律。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1:计算3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计算4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3,计算5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3+4,它们都是从 1 开始依次加的。

生2:我觉得计算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开始加2,加3,加4,一直加到比点数少1的数。

师:那么你说的点数少1的那个数其实是什么数?

生:就是每次增加一个点时,增加的线段数。

(3)引导小结,归纳规律。

师:现在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同学们,明白了吗?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6个点和8个点时共连的线段数,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之后学生板演算式集体评议)

师:如果是n个点,该如何列式?

生:1+2+3+…+(n-1)=n(n-1)÷2。

【评析: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若有n个点,让学生进行拓展引伸,归纳出可连接n(n-1)÷2条线段,这是数学思考在这节课中的一个升华。也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的探究。】

片断三:变换问题,建立对应

师:将6个点移到同一条直线上,这6个点能决定多少条线段?

生:6×5÷2=15。

师:与例题中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建立“一一对应”)

师:将同一直线上的六个点与直线外一点依次连接,图上有几个三角形?

师:你是如何思考的?

师:还能像这样继续改变题目,通过“一一对应”寻找答案吗?

【评析:经历丰富的连线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比较,从而进一步发现规律,再通过变式训练与例题中的问题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联系,使学生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渗透转化与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片断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在上课开始,大家就发现连线问题和握手问题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每个人之间都握一次手,总共要握多少次手呢?该如何列式?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和今天的“连线问题”相类似?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生1:单循环赛问题。

生2:从我们小组中推选两位组长,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生3:在几个城市之间开辟航线,一共需要开辟多少条航线?

【评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产生要学好数学的情感体验。】

【总评:《数学思考》是总复习的例题。实质上就是通过寻找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即例1:“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边画图一边探究,有利于学生对化归、数形结合和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系统的认识。

1.由浅入深,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

柏拉图说:“我们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的存在——经验的存在和理性的存在。经验的存在是有缺陷的,理性的存在才是完美的。”教学中,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往往采取化难为易的方法,先从简单问题去思考,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问题。本节课教材中呈现的探究方法是:从简单问题即两个点开始,逐个增加点数进行探讨,去找寻其中的规律。这样,还不能让学生体验到从无序到有序、从杂乱中找到规律的思维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每一个点与其他点分别相连,并寻找其中的规律。即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生:2条)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生:3条)点数是5时呢?(4条)6时呢?(5条)引导学生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为此,只要知道点数是几,我们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考中的条理性与有序性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清晰感受化难为易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渗透“有序思考”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埋下伏笔。

2.由点到面,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学生从一个个具体的点向知识的面汇聚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从具体向抽象生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考由点到面不断生长,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依托课件先探究2个点时连成一条线段,之后列出3个点、4个点、5个点……让学生通过一边画图一边探究,并引导学生观察,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点数是5时呢? 6时呢?这样,学生就会有新的发现,再引导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线条数=1+2+3+……+(点数-1),并归纳出公式为:线条数=点数×(点数-1)÷2。这样,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建立基本计算线条数的模型,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成功感,真正实现了在探究中学有所乐,在快乐中学有所获,同时也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3.由定到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有序性与条理性,也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从有序的“规定”到看似无序的“变化”,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这种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弗达的“愤悱”之中,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主动积极思考成为可能。本节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再到n个点可连成多少条线段?然后通过变式将6个点移到同一条直线上,这6个点能决定多少条线段?再变成将同一直线上的六个点与直线外一点依次连接,图上有几个三角形?并延伸出可以找出几个扇形?几个角?还可以从几个长方形到用几条小棒等。通过不断地变式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点数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画点数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
巧猜骰子
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