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问题 发展学生素养
——《最大公因数》教学

2018-04-25 06:20钟阳藩钟世文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因数汇报自学

钟阳藩 钟世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60、61页例 1、例 2。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从“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角度提出相关数学问题)

师:刚才几位同学对本节课应该学习什么内容谈了各自的看法,综合起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理解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并能够在集合图例把它们表示出来;二是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三是掌握求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说明:课始,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看着课题提问,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继而,提炼概括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

二、学生自学,独立尝试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第60页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对照”的意思,明确自学具体要求)

师:请拿出“个体自学反馈单”,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并认真做好记录。

【说明:学习目标是学生进行自学的“灯塔”,理解“对照”的具体要求,让学生行进在目标明确的自学道路上。“个体自学反馈单”为学生搭建了自学的桥梁,让学生有事可做、做有收获、学有印痕。】

三、自学反馈,生成问题

师:刚才老师进行巡视,收集了两位同学的“个体自学反馈单”。现在请他们上来汇报。

(学生分别汇报,提出各自的疑问)

【说明:学生通过自学,有了一定收获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疑问,都有一种急于跟同伴交流的冲动。这时,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自学成果,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提出的问题,为聚焦核心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聚焦问题,展示汇报

1.再次尝试探究。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最大公因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下面,我们就围绕“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说明:个体独立思考、尝试探究越充分,小组合作交流、完善补充就越到位。】

2.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核心问题探究单”进行交流。

交流要求:(1)组长分工,有序交流;(2)各抒己见,取长补短;(3)不同见解,协商讨论;(4)推荐代表,准备汇报。

(学生有序交流,教师及时巡视、适时个别指导、了解讨论情况、收集典型案例)

【说明:小组交流的质量决定学生展示汇报的实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有序交流是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也为后续的展示汇报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交流进程,收集典型案例,为高效展示汇报提供了可能。】

3.汇报探究成果。

汇报问题一:怎样求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老师在巡视中收集到几种找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现在请这几位同学进行汇报。

(大屏幕展示一一列举、写小找大、分解质因数等方法)

生:一一列举法就是分别找出18和24的因数,再在他们公共的因数中找出最大的。

生:写小找大法就是先找出18的因数,然后用24除以这些因数,看看谁是24的因数,最后找出最大公因数。

师:一一列举和写小找大两种方法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是什么?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两种方法的实质均为一一列举,但是写小找大方法更简便)

师:最后,请一位同学介绍他的方法。

生:我用的是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说明:教师重点捕捉貌似不同、实则相同的两种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一列举“找”的方法基础上,提炼出“写小找大”的巧妙求法,通过对比沟通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介绍,激发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渠道。】

汇报问题二:怎样求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那么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又应该怎么求呢?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个问题?

生:我先来汇报“找一找”,1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1……

生:我来汇报“分一分”,我们根据每组数最大公因数的特点把1和 15、8和 9、11和 13、7和 12分为一类,因为这一类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把24和12、3和15分为一类,因为这一类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较小的数。

生:我们是根据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类的。把1和15、8和9、11和13、7和12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每组数都是互质数;把24和12、3和15分为一类,因为这一组数存在倍数关系。

生:你是怎么知道互质数这个数学概念的?

生:我是从书本第64页的“你知道吗”中看来的。

师:上述两种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种分法结果一样,但是思考的角度不同)

师:根据刚才的分类,谁来说说特殊关系的两个数有几种情况?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又各自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梳理得出:特殊关系的两个数可能是互质数关系,也可能的倍数关系。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师:最后一个问题谁来回答?

生:我来汇报“议一议”,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互质的两个数到底有几种情况呢?

生:四种情况:1和任意自然数,两个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一质一合。

【说明:在学生掌握了“写小找大”求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通过分类分析,引导学生研究、发现特殊关系(互质及倍数)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求法,使学生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定的敏感性。通过二级分类,让学生明确了构成互质的两个数有四种情况,发现了判断互质数的方法。】

4.梳理提炼方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怎样快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你认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结合学生回答,生成表格式板书)

【说明:通过回顾梳理,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首先要分析两个数的特点,然后再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如果两个数没有上述两种特殊关系,就用一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回顾梳理,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猜你喜欢
公因数汇报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巧求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