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坚 徐骅 陈晓江 司徒瑞儒
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PU)又名压疮、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继而引起细菌感染的疾病。患者常有心、脑血管意外、骨折等基础疾病,尤其是Ⅲ、Ⅳ期PU的愈合往往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因而需要寻找创新、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本院住院的Ⅲ、Ⅳ期压疮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联合中药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灌洗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中带入或新发压疮患者,按美国压疮专家咨询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的标准分为Ⅲ和Ⅳ期的患者共57例(创面共69个)。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创面其分为对照组25个(21例)、VSD组17个(15例)、联合组27个(21例)。均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材料 负压吸引机:浙江华康供氧设备有限公司;负压引流护创材料: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FGF外用溶液: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CD34单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药灌洗液配制:辩证选用祛腐解毒、活血化瘀、收敛生肌的药物:黄柏 30 g、没药 20 g、金银花 40 g、牡丹皮 35 g、玄参 40 g、川芎 10 g、白术 30 g、白芷20 g、升麻 10 g、甘草 10 g、当归 20 g、黄芪 30 g、皂角刺30 g等加减,煎药机煎成100 mL,过滤密封储存备用。
1.2.2 创面处理 (1)由外科医生对创面作充分清创、止血、消毒,彻底清除坏死及失活组织,患者的基础护理均按照压疮的常规护理,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导致压疮的原发疾病。(2)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清创成近椭圆形状,测量其长轴和短轴。(3)CD34标记检测创面微血管计数(MVD),创面边缘取绿豆大小结缔组织,作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按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操作,凡呈棕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群者均作为1个血管计数,每张染色切片选择3个血管最多的视野(×200)进行血管计数,取其平均值。
1.2.3 治疗及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护理,每天以生理盐水、碘伏或乳酸依沙丫啶等清洗、消毒创面后覆盖纱块。(2)VSD组:采用VSD,将VSD敷料完全覆盖创面,有潜行创面则需将敷料填塞创面,不留死腔。连接带冲洗腔道的引流管,出口立即接通负压吸引器,吸走过多渗出液,粘贴专用贴膜,覆盖周围健康皮肤2 cm以上。负压值维持在 300 mm Hg左右,每工作 30 min暂停5 min。定期巡视证保贴膜密封及证负压引流通畅。(3)联合组:采用VSD、中药、b-FGF灌洗联合应用,在VSD组基础上加用配制好的中药药液50 mL/d、b-FGF 溶液 20 mL(按 600 IU/cm2添加 b-FGF),从侧管注入后暂停负压20 min以灌洗创面,后恢复负压吸去灌洗液,早晚各1次。各组治疗观察共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的创面面积及肉芽组织的MVD。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5例,女16例;平均年龄79.19岁;创面部位:臀部4个,足部2个,髋部7个,骶部10个,小腿2个;Ⅲ期创面14个,Ⅳ期创面11个。VSD组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80.27岁;创面部位:臀部3个,足部3个,右前臂1个,骶部10个;Ⅲ期创面6个,Ⅳ期创面11个。联合组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80.19岁;创面部位:臀部1个,足部3个,髋部4个,骶部15个,小腿1个,背部1个,肩部1个,踝部1个;Ⅲ期创面6个,Ⅳ期创面21个。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各组治疗前后压疮面积比较 治疗前,三组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7,P=0.611);治疗后第8天,联合组压疮面积的缩小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和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95,P<0.001),见表 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压疮面积比较[cm2,(±s)]
表1 各组治疗前后压疮面积比较[cm2,(±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面积缩小差值对照组(n=25) 38.26±17.50 33.24±15.87 5.02±2.49 VSD组(n=17) 33.00±23.88 27.29±20.04 5.71±4.26联合组(n=27) 40.86±30.86 28.79±23.68 12.07±7.80
2.3 各组治疗前后压疮创面MVD比较 治疗前,三组压疮创面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1,P=0.352);治疗后第8天,联合组MVD增加差值优于VSD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57,P<0.001),见表 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压疮创面MVD比较[个,(±s)]
表2 各组治疗前后压疮创面MVD比较[个,(±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MVD增加差值对照组(n=25) 31.45±2.98 33.40±3.16 1.95±1.10 VSD 组(n=17) 31.51±2.78 35.37±3.12 3.86±1.13联合组(n=27) 30.42±2.99 37.91±2.89 7.49±1.12
压疮仍然是卫生保健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难题[1]。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无论是在医院还是社区压疮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较高。加拿大的调查显示,医疗机构压疮的总患病率为26%[2]。欧洲中德国整体压疮的患病率为11.1%,监护病房的压疮的患病率则高达49%;荷兰综合性医院压疮的患病率为9.6%~11.8%[3]。在美国的医疗政策机构调查发现,压疮的发生率为2.7%~29.5%[4]。徐玲等[5]对我国12所医院进行了压疮发生率和现患率的多中心联合调研,结果显示39 952例住院患者的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63%,现患率为1.58%。文献[6]报道,Ⅳ期压疮的高额花费为129 248美元,国内有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慢性创面平均花费为1 978.1美元[7]。压疮的防治已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身体、精神及经济负担。
目前较公认压疮形成相关因素有:低蛋白血症、力学因素包括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理化因素潮湿、温度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及各种渗出引流液刺激而变得潮湿,因被软化抵抗力下降,消弱了皮肤的屏障作用,增加压疮发生率[8]。目前,压疮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逐渐开展,当中的生长因子作用最受关注。生长因子是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的多肽类物质。在细胞的分裂、分化、蛋白表达、酶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b-FGF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形成,促进创面的愈合。研究表明,慢性溃疡创面b-FGF的表达,均低于急性创面组[9]。目前b-FGF等生长因子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压疮治疗[10-11]。国际上权威的压疮分期主要是依据NPUAP的标准分为Ⅰ~Ⅳ期,其中最严重的Ⅲ、Ⅳ期压疮存在全层皮肤组织缺损,伴有皮下甚至肌腱或肌肉外露,成为严重伤害患者的五大常见因素之一[12]。
压疮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减轻局部压力、伤口清洗清创、伤口敷料的选择及高频电疗、红外线照射、高压氧治疗、VSD等新辅助方法,其中VSD是在密闭创面状态下以医用海绵作为引流管与创面的中介,通过负压源连接引流管以达到对创面的彻底、有效的引流。目前有动物实验表明,VSD能显著提高创面血流量,促进细菌清除、减少炎症反应,诱导组织细胞增殖[13-14],使创面毛细血管管径增大,流速加快[15],能显著提高创面毛细血管数目,降低创面血管的通透性,减轻面水肿等[16-17],并能提高创面组织氧分压和胶原组织表达[18],上调b-FGF的表达[19-20]。张诚等[21]用VSD联合b-FGF治疗Ⅲ期压疮取得一定疗效。
传统医学认为,压疮为气血虚弱,血脉不能濡养肌肉,适逢湿热之气壅滞经脉,经络不通则气血瘀滞,皮肉腐蚀而生疮疡,其病理机制为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肌肤失养,治以行气活血、散瘀通络、祛湿解毒、祛腐生肌等。在其治疗过程中,除了加强全身营养、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外,中药的局部治疗对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显得尤为重要[22]。目前常规的中药局部治疗包括:单味中药、中成药、中药复方油膏外敷、熏洗[23]。研究证明,中药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还可促进肉芽生长[24]。前期治疗可选用清热、祛腐、脱毒药物,后期选用活血化瘀、收敛生肌。陆金英等[25]报道VSD联合中药灌洗治疗压疮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第8天,联合组压疮面积的缩小差值、MVD增加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和V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证实VSD、中药、b-FGF灌洗联合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抗感染能力、提高创面毛细血管数目,组织的营养物质和氧供应以及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增强,诱导组织细胞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VSD、中药、b-FGF灌洗联合应用能增加压疮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创面愈合加快。
[1] Lyder C H.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JAMA,2003,289(2):223-226.
[2] Woodbury M G,Houghton P E.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Canadian healthcare settings[J].Ostomy Wound Manage,2004,50(10):22-24,26,28,30,32,34,36-38.
[3] Tannen A,Dassen T,Halfens R.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between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associations between risk,prevention and occurr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hospitals and nursing homes[J].J Clin Nur,2008,17(9):1237-1244.
[4] Vangilder C,Macfarlane G D,Meyer S.Results of nin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surveys:1989 to 2005[J].Ostomy Wound Manage,2008,54(2):40-54.
[5]徐玲,蒋琪霞.我国12所医院压疮现患率和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调研[J].护理学报,2012,19(9):9-13.
[6] Brem H,Maggi J,Nierman D,et al.High cost of stage IV pressure ulcers[J].Am J Surg,2010,200(4):473-477.
[7]姜玉峰.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
[8]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9]代彦丽.压疮晚期慢性难愈合创面分子机制的探讨[D].温州:温州医学院,2013.
[10]李文锦,邓亮.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17-1519.
[11]巫国辉,李小林.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创面愈合[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5,2(4):233-235,249.
[12] Burdette-Taylor S R,Kass J.Heel ulcers in critical care units:a major pressure problem[J].Crit Care Nurs Q,2002,25(2):41-53.
[13]许龙顺,陈绍宗,乔骋,等.负压对创面血流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8):976-978.
[14]许龙顺,陈绍宗,乔骋,等.负压封闭促进猪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1):1002-1004.
[15]李靖,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微循环流速和血管口径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康复,2000,4(12):1848-1849.
[16]李靖,陈绍宗,许龙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兔耳创面毛细血管密度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5):904-905.
[17]李靖,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1):75-77.
[18]姬忠良.改良的VAC对大鼠压力性溃疡创面乳酸、PO2、微血管密度的影响[D].广州:中山大学,2010,1-34.
[19]周岳平,张春新,陈静,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bFGF、CK表达及愈合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3,44(3):9-12.
[20]汤苏阳,李春伶,董继红,等.封闭负压引流对创伤愈合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71-7173.
[21]张诚,朱彬,杨金存.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生长因子治疗Ⅲ期压疮的临床观察[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5):106-108.
[22]周丽芬.中药洗敷治疗褥疮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1):48-49.
[23]马幸福.褥疮的中药局部治疗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1):88-91.
[24]缪东初.中药在压疮治疗上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4):325-326.
[25]陆金英,许月萍,陆月红,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祛腐生肌中药灌洗治疗Ⅳ期及以上压疮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2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