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视角下的儿童游戏

2018-04-20 12:27董文明徐慈华翁云云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隐喻

董文明 徐慈华 翁云云

【摘要】隐喻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事物。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深刻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儿童游戏是隐喻的产物。儿童通过隐喻认知来重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可以基于隐喻构建儿童游戏魔环,促进儿童发展。

【关键词】隐喻;游戏魔环;儿童游戏;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8)12-0003-03

隐喻(metaphor)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深刻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基于隐喻看儿童游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儿童游戏,促进儿童发展。

一、隐喻

隐喻一直被视为一种语言修辞策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莱科夫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是打开人类认知世界的钥匙。莱科夫认为,隐喻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事物。〔1〕其中,“理解和经历”指代认知。“一个事物”是指被纳入到认知主体的认知结构中被高度同化的事物,往往是具体的、有形的。对认知主体来说,它是已知的、熟悉的,也是最容易被认识和把握的,因此成为“理解和经历另一事物”的基础。“另一事物”则是“理解和经历”的对象,往往具有抽象性、模糊性,对认知主体而言往往是未知的、陌生的。促使“一个事物”和“另一事物”产生隐喻性连接的认知基础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换言之,隐喻是“借已知理解未知”“用具体理解抽象”“以熟悉理解陌生”等映射(mapping)的集成,反映了由近及远、由简入繁、由实体到非实体、由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知的总体规律和基本路径。

莱科夫进一步发现,人类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的。〔2〕例如,人们常说“上个星期”“三小时之内”“七天左右”,表明人类对时间概念的表征往往依赖空间概念。这正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时间是空间。又如,谈到“人生”时,人们常说“一段坎坷的人生”“走完了传奇的人生之路”“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等。这里也隐藏着一个常见的概念隐喻:人生是旅行。上述两个概念隐喻横跨两个概念域,其中“时间”“人生”是目标域,即我们所要建构的目标概念;“空间”“旅行”是始源域,即用以建构目标概念的始发概念。人类从“空间”“旅行”这样熟悉、具体的概念出发来建构诸如“时间”“人生”这样相对陌生、抽象的目标概念,正是概念建构的隐喻之路。

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的,所以当一个概念隐喻被个体接受后,就会对个体的语言、思想、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支配我们思想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智力问题,它几乎控制着我们世俗生活运行的每个细节。我们的概念决定着我们能够感知到什么,影响着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以及我们是如何与他人联系起来的。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我们如何建构生活现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正因为如此,当个体试图改变一个概念隐喻时,他的思考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一个把“人生”隐喻为“旅行”的人,与另一个把“人生”隐喻为“赌博”的人,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二、隐喻与儿童游戏的关系

隐喻与儿童游戏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隐喻在儿童游戏中比比皆是。杜威敏锐地意识到了儿童游戏是隐喻的产物。“当某些事物变成了符号,而能够代替别的事物的时候,游戏就从简单的身体上的精力充沛的活动转变为有心智因素参与的活动了。一个小女孩把玩具娃娃弄坏了,散架了。之后,她会拿玩具娃娃的一条腿来玩游戏,比如给它洗澡,把它放在床上轻拍等。这时小女孩是把玩具娃娃的腿当作一个完整的玩具娃娃在玩耍。她不仅对当前的感觉刺激有反应,而且对所感觉的物体的暗示意义有反应。小孩子常把一块石头当作桌子,把一片树叶当作盘子,等等。小孩子在摆弄这些玩具的时候,不是只生活于物质环境之中,而是让玩具既有自然的意义,也有社会的意义。当小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在玩开商店、造房子等游戏的时候,他们总是使物质事物附属于所代表的观念上的象征事物。”〔4〕杜威借助许多游戏案例来论证儿童游戏正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建构的,隐喻赋予儿童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而进入意义世界的能力。

承继杜威的思想,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在《游戏的人》一书中提出了魔环(magic circle)的概念。赫伊津哈认为,游戏可以建构一个魔环,将游戏参与者与外部世界暂时隔离。参与者一旦进入游戏世界,就意味着进入一个暂时的、封闭的社会系统。这个社会系统的规则仅仅适用于这个游戏世界,对魔环之外的世界几乎不起作用。魔环的边界既可以是物理性的,也可以是虚拟性的。〔5〕

在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笔下,瞻瞻把婴儿推车当作“黄包车”,玩起了拉黄包车的游戏(见图1),把蒲扇当作“脚踏车的轮子”,玩起了骑脚踏车的游戏(见图2);阿宝给凳子腿穿上“鞋子”(见图3)。这些儿童游戏行为均是儿童隐喻认知的行为印证,即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一个事物(婴儿推车、蒲扇、凳子腿)隐喻为另外一个事物(黄包车、脚踏车、人脚)。儿童正是通过隐喻认知构建了游戏魔环,发展了适宜的行为互动模式。

三、基于隐喻构建儿童游戏魔环

对于儿童游戏而言,隐喻有着重要价值。儿童通过隐喻认知来重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基于此,教师可以基于隐喻来构建儿童游戏魔环,促进儿童发展。

1.游戏脚本隐喻化

游戏脚本隐喻化是指通过隐喻创设一个全新的游戏脚本,并基于此构建游戏魔环,使儿童全身心投入游戏世界。例如,若只是组织班级儿童到操场上跑步,可能会有很多儿童持反对意见:“啊,又要跑步啊!太无聊了,太累了!”若是教师将游戏脚本隐喻化,换一种说法,儿童可能会乐此不疲:“我们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我是老鹰,×××是母鸡,其他小朋友都是小鸡。”在这个游戏魔环中,儿童会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与行为模式,进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世界,并遵守其中的游戏规则。教师伸开双臂,模拟“老鹰”飞行的样子,儿童躲到“母鸡”身后躲避“老鹰”,既实现了“到操场上跑步”的目的,又让儿童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如,集体活动要开始了,面对一群趴在地上玩不愿意爬起來的儿童,教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游戏脚本隐喻化,打造游戏魔环,让他们主动爬起来。教师可以说:“哇,地上这么多毛毛虫!现在毛毛虫要变身啦!毛毛虫会变成什么?”儿童会大声回答:“蝴蝶!”教师接着说:“现在让我们一起像蝴蝶一样飞吧!”儿童基于“毛毛虫”和“蝴蝶”构建的隐喻化游戏脚本,会开心地站起来,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活动情境。

2.游戲场景隐喻化

游戏场景隐喻化,实质就是调整环境要素,构建游戏魔环,从而让儿童更好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隐喻化游戏场景,构建游戏魔环,组织儿童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乐曲《库企企》为例。这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鲜明的乐曲。教师利用乐曲中三种交替出现的节奏,将游戏场景隐喻化,构建“小勇士寻宝”的游戏魔环。乐曲开始是欢快的八分音符,共有四个乐句。教师构建了“四座山”的隐喻化游戏场景(“鲜花山”“绿草山”“石头山”“沙子山”),组织儿童合着音乐“爬山”。之后是稳定的四分音符,也是四个乐句。教师构建了“小勇士爬上宝山”的游戏场景,组织儿童合着音乐“爬到藏宝库门前”。乐曲最后一部分是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构成的一段混合节奏。教师将其隐喻化,变成“打开藏宝库门的咒语——库-库-库企企”。儿童合着音乐,念出咒语,“找到梦寐以求的宝藏”。基于隐喻化的游戏场景,儿童在轻松快乐的游戏魔环中自然习得了整首乐曲的结构、节奏和韵律。〔6〕

3.游戏材料隐喻化

游戏材料隐喻化是指基于隐喻的相似性原理设计开发游戏材料的新玩法,从而更好地构建游戏魔环。教师可以借助始源域扩充法,用同一游戏材料(始源域)来隐喻不同的物体(目标域)。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将乐高积木隐喻为“菜肴”,也可以将其隐喻为“船”,还可以将乐高积木拼搭在一起,隐喻为“大厦”“桥梁”,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概念整合法,实现游戏材料的创新。在隐喻认知中,除了映射外,还有一个重要机制叫概念整合,指的是将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形成一个复合空间(blending space)。〔7〕例如,教师可以将一张纸板隐喻为一块“菜地”,同时还可以将其隐喻为一张“棋盘”,根据“菜地”的隐喻将棋子制作成橙色和绿色的圆柱体,分别隐喻“胡萝卜”“青菜”,又根据“棋盘”的隐喻设计“井字格”,从而成功设计出“胡萝卜青菜棋”。

隐喻认知普遍存在于儿童的游戏之中。基于隐喻构建儿童游戏魔环,可以让儿童全身心投入游戏世界,享受游戏的乐趣,也能帮助教师寓教于乐,实现教育目标。当然,由于当前人们对隐喻与游戏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2〕〔3〕LAKOFF G,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5〕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6〕孙婉萍.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隐喻化教学:以《库企企》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15.

〔7〕FAUCONNIER G,TURNER M.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icence,1998,22(2).

Metaphor Based Childrens Play

Dong Wenming1, Xu Cihua2, Weng Yunyun1

(1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2Center for the Studies of Cognition and Langua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Abstract】Metaphor, using one thing to comprehend or experience another, is a basic human cognition mechanism, which affects childrens play significantly. Childrens play is the product of metaphor. Children reconstruct their cognition of the world and behavior through metaphor. Teacher can construct magic circle of childrens play based on metaphor to promote childrens development.

【Keywords】metaphor; magic circle of play; childrens play; childrens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从积极视角探讨视频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