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磊
一、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内涵
1.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第一,建立以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水平的评价、主动学习能力评价、智力和特殊能力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学历评价。学历评价方式应当减少以往较为关注的试卷测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評价,并设计相应的评价机制。例如,口试评价的评价内容为引导学生根据录音测试题回答解题思路、运算原理,并在原试题基础上举一反三,改变相关条件制造新问题。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使评价更具实效性。第二,建立性格评价和思想品德评价机制。良好的性格,是个体在今后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个体具备良好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基础。第三,建立体制评价机制。健康的身体是生命活动的保障,因此通过体制评价机制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2.建立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绩效机制,合理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能积极促进教师改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并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建立与素质教育导向相匹配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第一,建立师德评价机制。因为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学生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小学生情感培养教育,因此这种以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为目的的评价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建立教师工作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教师工作综合素质评价包含: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大纲的职责评价;教师教学模式艺术性评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主体性、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评价。第三,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内容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
二、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体制
1.确立素质教育导向的学校管理观念
确立素质教育导向的学校管理理念主要涵盖:第一,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学校建立以培养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实践中将管理范围扩大到每一位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以及身心健康为内容的教学活动。第二,学生主体的管理理念。体现“学生本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赋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利,使学校管理在一定范围内具备师生互动的特点,有效促进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第三,法制管理理念。任何状况下的学校管理都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序开展。
2.建立民主制的管理构架
建立学校民主制度的管理构架,是实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学校管理的具体实践。将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纳入学校管理构架,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以法治化的形式保障落实到位。例如,在以校长责任制保障学校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贯彻的基础上,利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监督审议校长职权,赋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学生代表一定的学校管理决策权,在民主审议和监督的前提下促使学校在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上顺利运行。
3.建立素质教育导向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目前小学生班干部制度存在的师生沟通环节过多,制度具有“官本位”色彩,班干部选拔过程中存在不良竞争现象,干部与非干部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等制度弊病,已经明显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建立素质教育导向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当以集体管理为基础,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全班学生民主管理的模式。教师应当在称呼上取消具有特权色彩的“长”的称谓,采用“值日组员”管理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事物管理。“值日组员”管理模式是小学素质教育班级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班级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实践工作的实施,最终是依靠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引导管理机制与教育体制。当前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缺乏对这种教育理念完整体系的深刻理解;缺乏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性经验参考,因此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依然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福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三个转变[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5(3):59,152.
[2]张思思.素质教育之我见[J].江西教育,2013(Z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