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学分享破解教学常规管理难题

2018-04-20 06:30李勇
教师·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常规课堂

李勇

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师应完成的基本工作,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近年来,部分教师在这些常规工作上存在应付了事、弄虚作假、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成了一时解决不好的管理难题,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2016年开始,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两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客观分析,查找教学常规管理难到位的原因

(1)教师年龄偏大,有职业倦怠感,教学常规工作推动难。我校在编教师185人,其中50岁以上任课教师30人,高级教师57人。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上升空间有限,随着年龄的增大,职业倦怠感越来越重。因而教师们自觉落实教学常规工作难度很大。

(2)教师队伍庞大,管理人员少,教学常规工作检查难。我校任课教师有146人,教务处仅有3位兼职教辅人员,很难将教学常规工作全部检查到位。

(3)教师应付检查,常规很易走过场,客观公正评价难。

二、问题导向,列出教学常规工作的问题清单

(1)备课不规范、不及时。

(2)上课不按教学设计上,随意性大,不重视平行班组织教学。

(3)批改作业不到位,平行班的作业针对性不强。

三、教学分享,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管理

(1)認同教学分享。教学分享是以分享共赢为理念,以微校为平台,以教学常规为内容,以专业成长为目的的教学管理方法。现代教学管理的真正价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内生动力;教学分享是以相互学习、分享共赢为目的,有利于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激发教师的存在感和获得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集体成长与专业进步;教学分享的出发点是分享,实际效果是推动常规管理,目的是要在分享中落实常规、专业成长,提升水平、实现共赢。我们多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讲教学管理理念,主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心理出发来寻求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不是单纯从领导与管理的角度来谈教学管理。学校耐心的说服与倡导性的引导会赢得教师理解与支持,这样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达成一致认同。

(2)搭建微校平台。开展教学分享,要有一个信息化平台,我们发现信息化的微校是个好平台。微校数字校园是一个信息互通共享的高效平台,它对教学管理有全程性、实效性、客观性、分享性、高效性等传统教务管理无法具备的功能。从2016年开始,我校积极推进教务信息化建设,先后召开微校培训教师会、家长会,教老师和家长学会如何加入和使用微校平台;安排专人指导积极性不高的教师加入微校、使用微校;主管领导每日通报教师加入微校的进展情况。到2017年10月份,全校已有182名教职工、2200名学生家长加入了微校,基本做到了全覆盖,这为开展教学分享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3)开展教学分享。一是公开课与赛课的教学设计要上传与分享。要求在上课前上传到“校园分享”,包含教学目标和师生活动等内容,共三页。截至目前,教师共上传优质教学设计320节,参与点赞与点评的教师共15000多人次。二是教师听课要上传与分享。要求是上传课堂照片一张,听课记录两页(必须有评课内容)。一年来,146位任课教师已听课并上传分享4670节。三是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要上传与分享。要求是组员场景照一张和评课(发言)记录全部上传。一年来,27个备课组与9个教研组都按时完成上传与分享工作,教研氛围浓。四是学生作业抽查要上传与分享。教务处每天抽查每个年级的一位学生作业,并在微校平台上展示与分享。五是教学常规检查结果要上传与分享。教务处每月组织一次教学设计与作业批改的常规检查,将结果在微校公示,并展示优秀的教学设计与优秀的作业。六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要上传与分享。发表在《岳阳日报》上的贺美乐老师的《漫漫菩提路》一文最先是在微校家长平台上分享的,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共鸣,后来有家长主动将此文推介到《岳阳日报》,这起到了很好的名师宣传效果。

(4)推进信息化管理。一是视频巡查。所有课堂视频全覆盖,教师在办公室可看“直播”,可回放视频;学校值周领导每天视频巡查课堂,视频通报优质课堂和问题课堂(睡觉和玩手机),视频通报监考情况,课堂管理无盲区。二是微信管理。我校建有教育教学工作群和三个年级工作群,年级值日领导每天实时通报和讲评教师工作情况和推介身边典型,满满正能量,激励教师向身边典型学习。三是网上评教。每学期发放两次教学评价测评表,学生填涂答题卡,网上机阅答题卡、汇总教师评价,教务处点对点地反馈给每个教师,便于教师反思和整改。学校每期对每班学生测评前三名的教师通报表扬。四是教学讲评。在微校自动统计每月教师听课、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和优秀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每月利用教工例会专题开展一次教学讲评,课件展示样本,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教学分享的成效与体会

1.主要成效

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平行班课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学行为更规范,教学常规落实得更到位。具体表现有:

(1)激活内生动力。教师参与教学分享有“职业成就感”,更多教师主动展示与分享,教研氛围浓。

(2)评价客观公正。教学常规管理“全程直播”,教学常规工作易检查、易评价,教师难应付、更主动,教学评价客观、公正。

(3)促进专业成长。教学常规的展示和分享推动了平行班教师的专业提升,同时宣传了学校,推介了名师。

(4)加强家校联系。能实现家校零距离沟通,提升家长学校管理水平,还能实现学生成长的写实记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

(5)促进整体提升。通过聚焦课堂,落实教学常规,每个层次的学生成绩都能获得提高,高考整体成绩大幅度提升(数据见下表)。我校被评为岳阳市2017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优胜单位。

2.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是保证。要改变就有困难与阻力。认准了教学分享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主要领导就要亲自抓,一抓到底,不能只布置不推动,也不能一遇阻力就放弃。行政领导要带头开展教学分享,以此示范,积极推动,形成习惯。

(2)抓住课堂是关键。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空间在课堂。要用信息化手段把课堂管起来,立课堂规矩,守课堂底线,提课堂实效。

(3)共同而有区别是方法。人人参与教学分享、落实教学常规是目标和要求,但对象和时间应有所区别。对主动参与教学分享的积极分子要多宣传、多表扬,对不太积极的教师要多引导、多谈话,对50岁以上的教师要多点耐心、多点鼓励;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讲评通报教学分享工作,表扬到人,批评到组。

参考文献:

[1]史·本杰明,冯生尧.未来主义教育家设计的教育蓝图[J].全球教育展望,1991(5):77-80.

[2]丁 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N].光明日报,2017-08-08.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常规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