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2018-04-20 09:59孙炜
考试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

摘 要:教学设计是保障教学有效的关键,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理想化方案。理想的物理教学应该是“教者有法,学者有趣”,考量物理教学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是看学生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以发展和提高,而不应该仅用考分高低来作唯一的衡量依据。

关键词:物理教学;疑惑之源;科学猜想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平时听课学习的领悟,谈谈物理教学设计应把握的几个关注点。

一、 寻找疑惑之源(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我们在教学之前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分析,以便知道他们懂得什么,懂得多少,这样我们才可能设计出帮助他们更好学习的方案。要想了解学生的实际就要多与学生交流,或者采用问卷调查,或者就我们所要展开学习的课题设计一份学案,通过学案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要求他们回答,然后就他们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他们的想法,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后续有效学习。

例如,在《机械效率》一节教学中,我结合生活实例课前给学生设计如下一份导学案:

如图1所示,楼高10米,分别用图示的三种方式运送沙子,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提出问题:在每一种方案中各需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总功分别是多少?有用功分别是多少?额外功分别是多少?

由此,你是否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

……

这样我们可以设计出逐步深入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了解他们是否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等概念,以便可以让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在探究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上。

二、 巧妙创设情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薄弱,面对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很难深入学习下去,如果我们多用点心思,对物理情景进行创意设计,即开发出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学习资源,学生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例如:我为《机械运动》一节设计的学习方案是一篇旅游日记,学生边读日记边借助图片和动画“游”在其中,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快乐学习感觉,学生的求知欲会得到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也会随之加强。“游”与“学”相结合,学生不但乐学,而且认识了“机械运动、参照物”等许多物理概念,深刻领悟了“运动的相对性”。

旅游第一站——在草原上驾奔驰的骏马豪情奔放、乘行驶的火车跨过长江、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在屏幕上显示我们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从而认识机械运动的概念。旅游第二站——观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的拍摄技巧,从而理解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旅游第三站——游客竞答: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在一輛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呢?让学生通过竞答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三、 引导科学猜想(关注学生缺乏的事实依据)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猜想和假设会让探究活动少走弯路。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对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他们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的猜想往往没有针对性,或提出的假设是没有依据的无效假设,这样往往会让探究活动陷入“僵局”,要么出现错误的结论,要么草草了事没有结果。就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必需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的,绝不是凭空瞎想,学生会借助头脑中已存的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脱离现有知识基础的“猜想”只能叫“猜”,不能称为学习研究中的“猜想”。正如前面“机械效率”的教学中,对于什么情况下机械效率较高?学生的回答往往只能说是“猜”,因为学生对这一问题没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作为支撑,这种“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猜想。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猜想不出的原因往往是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既然如此,教师可以主动提供材料,不妨设计一套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和假设。再以上述“机械效率”一节学案为例,通过前面的解答和分析,学生会发现第3种方法所做额外功较少,总功也较少,这样机械效率会更高。首先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求同存异,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点猜想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的猜想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科学猜想才可能设计出科学的探究方案,才能保证探究活动有效开展。

四、 捕捉疑点(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发展,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根据皮亚杰的认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与新信息进行交汇、碰撞,使得思维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原有认识水平的局限或思维定势、直觉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一些不可靠的观念或判断,如果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心理反差的学习情境,强烈的心理反差必然会使他们产生惊奇感,并在惊奇中激起思维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当疑点得以解决之时,如同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感觉,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教学设计要善于巧设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节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课前活动小实验“水中拣珠”比赛,要求每组两位同学竞技,在相同的时间里拣出的珍珠多获胜。依据学生的经验会向看到的珍珠处打捞,可是他们费尽全力最终可能徒劳无功。再如,大气压强实验等,都是可以利用学生心理反差创设惊奇情境的良好素材。通过这样的问题有效激发,会使经验和实际产生强烈的冲突,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五、 重视总结(关注反思性学习)

课堂小结往往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几句话,但它却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小结能够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感悟物理学习方法。常见的小结方式有首尾呼应式、归纳总结式、交流评价式、预设悬念式、思维导图式、拓展想象式等。小结方式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所学课程选择理想的小结方式,或将多种方式的课堂小结有机整合,配合使用而显得相得益彰。

笔者比较推崇思维导图式小结方式。思维导图是极佳的记忆路线图,它是把事实和思想组织到一起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可以清晰显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标识和注解。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无序、孤立的知识点和想法变得简单、有序、相互关联,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一节的小结中我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形象直观,条理清晰,学生乐于接受。首先利用线条和色彩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情绪;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络上传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可以下载他人的思维导图,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缺乏的事实依据,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从而提升物理学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梅芳.应用现代技术优化物理学案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2013(08).

[2]姚洪富.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猜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3]李展华.以“全反射”为例谈教学设计的“关注点”[J].物理通报,2012(10).

作者简介:孙炜,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怀远县魏庄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
幼师物理教学反思
浅谈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