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个性化解读教学刍议

2018-04-20 09:59刘远骞
考试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解读误区高中语文

摘 要:受高考应试教育模式下强调阅读体验的统一性和唯一标准答案,加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内心真实体验等教学误区的限制,导致作为个性化行为的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产生严重异化,课堂效率低下。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和探索个性化解读、走出教学误区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解读;误区;解读

一、 语文个性化解读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标明确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个性化解读教学的要求正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诠释,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独立阅读,尊重学生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是改变阅读教学现状的需要。受高考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僵化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教师忽视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体验,强调阅读体验的统一性,唯以标准答案作为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个性化解读的严重异化。个性化解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再次是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高中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方式开始变具象思维为相对复杂的抽象思维;同时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丰富和人生阅历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逐步确立,理性的思辨能力、相对独立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日趋成熟,创新、探求欲望逐渐加强,为个性化解读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是个性化解读具有多方面的学理依据。接受美学理论代表姚斯和伊瑟尔提倡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入手,掌握文本的开放性,充分发挥读者的创造潜能,在文本的“召唤结构”和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的互动和范围内规范文本多义性,建构作品的意义。

另外,从文本作者而言具有创作的个性化,反映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表达着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从作品而言具有文本自身的个性化,突出体现为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的独特性;从读者个性化而言,由于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理解能力,对于作品会产生不同的解讀结果。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更是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五是突破当前教参解读过于单一和公共话语模式严重渗透的需要。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作品中心思想的解读。当前教参对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解读过于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进行文本意义的再建构。同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公共话语体系的套用,将文本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变得片面化、政治化、狭隘化和流于形式化,不自觉拉远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最后,新版教材具有开放性、实用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授课内容的编排符合多元化的结构体系,主题活动的设计新颖独特,教材选文虽然保留了不少传统篇章,却充分体现出了时代性、多元化和典范性。同时近年来高考命题方式进行了改革,阅读部分出现选做题,考试制度的评价方式总体而言也向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方向靠拢。

二、 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个性化解读教学的实施核心,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审美体验,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有效、实用的个性化解读课堂教学。

首先得走出对于个性化解读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对于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认识误解。对于学生而言,文本即编选入教材的文章,也即主要指文学类作品,体现着作者一定的审美情感和思想。文本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可能性。但必须防止学生忽视作者赋予文本的意义,不尊重文本而片面追求新意。文本的解读必须注意“知人论世”,必须结合写作背景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意义的再建构,防止对文本的意义进行随意衍生,曲解文本,同时必须注意防止对文本的过分“多元化解读”。二是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存在的误区。部分教师片面化追求“个性化”的自主和探讨性阅读,忽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过分追求文本内容意义解读的多元化,在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丧失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其次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激发个性化解读兴趣。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灵活安排教材的使用,充分利用选修教材,并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适当删除或增加课余阅读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际个性化解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新见解作为讨论中心,在为学生创造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的基础上,将课堂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展开质疑、讨论和交流;针对主题比较多义的文章,可以在确立参考主题后让学生展开辩论或演讲,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充分表述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见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情景教学是有目的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氛围时经常使用且具有实效性的一个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或结合文本创设生活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感情共鸣。

再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掌握不同文体解读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文本主要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文体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遵循个性化解读的共性的基础上,努力保持和尊重阅读方法的个性化。在诗歌类上,根据诗歌大多语言凝练和具有很强的韵律特点,首先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反复吟咏,理解大意,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换位思考体验诗人情感。在小说类上,教师从学生角度切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带领学生先进行“知人论世”,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学习文本,充分感受作品的真实性,进行理性思考和审美评价。在散文类阅读上带领学生通读文章,培养语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掌握情感的直接抒发或隐藏于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而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世界。在戏剧上,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看表演或进行课本剧表演,唤起学生探求欲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

[2]姚斯等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刘远骞,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解读误区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