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 实施“读写一体化”训练

2018-04-20 09:59曾三娣��
考试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训练文本

曾三娣��

摘 要:进行“读写一体化”的训练,既内化了文本内容,又兼顾了文本形式,锻炼了书面表达,使阅读教学做到“读”“写”兼收。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读写一体化”的尝试。

关键词:文本;读写一体化;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读写一体化”训练,既是对话文本,从读到写的过程,也是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文字鉴赏能力的过程,还是提升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以本为本,找准“写”的训练点,有效实施“读写一体化”训练呢?

一、 “文本留白”——拓展思維

文本有很多作者留下的“空白”,是激活学生思维,发挥想象,进行读写训练的平台。教学中应该关注文本留白,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的资源,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禁锢,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

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笔者发现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课文只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而李大钊狱中的表现,文中并没有写到,这就为文章留下了空白点,而这些空白点恰好可以进行“写”的训练,以便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李大钊的精神。于是,课上笔者在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言行的重点语句体悟李大钊的形象之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这样一位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他在二十多天的牢狱生活又是如何度过的呢?此时笔者相机补充了李大钊关于生命感悟的文字以及在狱中受到的种种酷刑,学生的心都被李大钊英勇无畏的壮烈言行深深打动了,思维也被打开。这时笔者马上出示练笔题目: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李大钊在狱中的表现写下来。学生马上提笔书写,不仅真切地抒发了内心情感,而且内化了所学。利用文本空白点进行读写训练,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既拉近了时空距离,把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既做到了在有限的时空内放飞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可谓一石多鸟。

二、 “特殊句式”——迁移写法

借鉴和模仿是学习书面表达,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纵观我们的教材,或是文章独特的构思,或是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构段方式,或是蕴含一些修辞的片段,亦或是一些结构划一、工整严谨的句子,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书面表达的范例。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这些可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品读、体悟、迁移、运用,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地进行“读写一体化”训练。

《伯牙绝弦》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句式工整,是学生进行仿写的经典。所以学到这边,笔者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词语如: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皎皎明月、白雪皑皑……孩子眼中的画面是鲜活的,马上写出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如:伯牙鼓琴,志在轻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又如: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学生通过仿用极富特点的语言和极具工整的格式,严谨中透出灵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我们经常让学生对照教材中典型的句段适时适度地进行仿写,活用所学,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会增强,写作技巧也会逐步提高。

三、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拓展延伸是沟通课内理解与课外阅读的一道桥梁,也是阅读理解走向语言表达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可拓展的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习得表达的方法,再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立足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拓展练笔题目,使这一练笔能有效地延伸教学又能巧妙地反哺教学。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在课尾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为詹天佑塑像题词。在进行“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环节的教学后,笔者又播放气势宏伟的八达岭隧道、‘人字形线路”的视频,并用深情而又富有气势的语气解说道: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詹天佑克服了无数困难,顶着重重压力,怀着一颗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信念,终于完成了外国人认为完成不了的铁路修筑任务。看,这就是八达岭隧道……这就是‘人字形线路……今天,站在詹天佑的塑像旁,想起他修筑铁路的种种情形,我们的内心怎能不热血沸腾,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对他说……”此时,学生被老师的解说和视频震撼,内心的情感被激发,对詹天佑的认识和敬佩之情被升华到一定高度,为塑像题词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础。于是,学生纷纷动笔,写出了不少极具个性而又情真意切的佳句。这样的练笔,设计精妙,形式不拘一格,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的欲望,在练笔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升华情感,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四、 “激化矛盾”——描摹心理

心理描写能走进人物内心,充分表现人物复杂的情感。而从人物“矛盾发生点”作为切入点描写人物心理能制造悬念,激发阅读欲望。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真实,写细腻,这是学生习作的难点。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见到都是单一直白的心理表达,个性化的心理刻画少之又少,更不用说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了。所以,教者要善于挖掘文本中人物内心的矛盾点,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剖析人物内心,巧妙地进行读写训练,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钓鱼的启示》中的父亲面对孩子钓到的大鲈鱼,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又还没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于是,他面临着一场道德的抉择。教学到此处,笔者相机对学生说:“同学们,此时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呀,在他的心中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论:一个坚持要选择鲈鱼,一个坚持要选择道德。它们都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随后,笔者让学生以《抉择》为题写一篇小练笔,要求他们注重刻画父亲的矛盾心理,真实而细致地写出父亲当时的复杂心情。习作中,一个丰满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关于道德的价值观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完善。

总之,我们应该以本为本,努力挖掘文本中“写”的训练点,由读到写,使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习得写作技巧,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有效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谢淑茗.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现代阅读,2013.

[3]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曾三娣,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读写一体化训练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