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2018-04-20 07:24邢海龙蔡剑鸣马露崔豹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颞骨肉芽肿骨质

邢海龙 蔡剑鸣★ 马露 崔豹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又称巨细胞肉芽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非肿瘤性溶骨性病变[1]。Jaffe[2]于1953年首次报道GCRG,认为是外伤性骨内出血引起的增生性修复反应。也有人认为慢性炎症可能是GCRG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可能原因[3]。因发生于颞骨的GCRG临床较罕见及对其认识不够,术前常误诊为颞骨其他肿瘤,如骨巨细胞瘤等。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颞骨GCRG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GCRG患者资料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46~63岁,病史5个月~6年。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耳廓肿胀,颞部肿胀疼痛,耳间歇性疼痛流脓。所有患者术后定期行CT及MRI检查,随访3个月至4年,有1例术后两次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

1.2 影像检查方法及图像分析 14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将CT原始图像减薄至0.625mm层厚传送至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获取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及任意旋转位图像。CT及MRI图像均由PACS系统传至影像报告工作站,由2位具有丰富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阅片。对每位患者的CT和MRI图像按肿瘤部位、数量、形态、边界、包膜、体积、肿瘤密度及信号、有无囊变及钙化情况、肿瘤与周围结构情况(周围组织侵犯)、瘤体强化方式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T及MRI表现 肿瘤部位 14例病变均位于中颅窝底,11例为1个病灶,3例为2个病灶,病灶均位于颞骨麟部及乳突部,且累及颞颌关节,其中2个累及蝶骨大翼,另1例较小病灶位于外耳道前壁。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无包膜。肿瘤长径1~5cm。肿块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图1A),其间见残留骨碎片影,局部可见囊状低密度区。邻近骨质膨胀性破坏、吸收,局部伴骨质硬化(图1B)。2例伴有乳突积液。MRI显示T1、T2加权均为低信号(图1C、D),囊变坏死区呈长T1、长T2信号,DWI显示为低信号(图1E)。MRI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F)。

2.2 病理改变 镜下示病变富含胶原纤维及多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巨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1a(-),CD68(-),S-100(-)。病理诊断: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GCRG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20~40岁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发生于下颌骨和上颌骨[1,4],可单发或多发;也有报道发生在长骨、鼻旁窦、眼眶区域、颅腔和颞骨[5]。近年医学文献,颞骨GCRG是极其罕见的,只有少数的病例报道[1,6],在个别病例伴有外伤史[6]。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偶可伴有疼痛、肿胀等特征。本组14例颞骨GCRG均为>40岁中老年人,与文献报道不符,作者分析可能与患者病史较长,即从患者发病至就诊和最终确诊时间相对较长,或起初病变较小,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变所处位置未引起临床症状、症状不典型或轻微,患者未重视,未及时就诊等因素有关。14例颞骨GCRG患者均以听力渐进性下降就诊,耳闷,阻塞感,耳廓、颞部肿胀疼痛,局部包块,无明确外伤史,伴有耳间歇性疼痛流脓,考虑与慢性化脓性炎症有密切关系。

3.2 影像学特征 GCRG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汪庆余等[7]报道颞骨GCRG,CT平扫示颞骨麟部软组织肿块影,骨质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累及邻近颞颌关节,局部骨质硬化,密度不均,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内见细小分隔。Kim等[8]报道颞骨GCRG的MRI显示颞骨乳突前部延伸至中颅窝占位性病变,T1、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影像,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本组14例患者CT表现与文献一致,表现为非特异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及软组织肿块,部分伴有瘤内出血、坏死及骨化,骨质破坏显著但边界清晰,周围硬化,且病变累及颞颌关节;14例同时行MRI检查,病变区呈不均匀长T1、短T2信号,囊变坏死区呈长T1、长T2信号,DWI显示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有一定特征性。

3.3 组织病理学特征 通常病变纤维化明显,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核数量较少,核分裂相常见,巨细胞多集中在新鲜和陈旧性出血区周围:伴胶原纤维分隔病变成结节状趋势,周围可有骨样组织及骨小梁新生,另见弥漫散在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3.4 鉴别诊断 GCRG主要与骨巨细胞瘤(GCT)鉴别:(1)发病部位GCRG好发于颌骨,而GCT好发于长骨骨端。(2)临床表现:颞骨GCRG常有外伤或慢性炎症病史,彻底切除复发率低,即使复发,再次切除后预后仍较好,而GCT无明确外伤或慢性炎症病史,具有侵袭性,刮除术后易复发,并可有恶变、转移。(3)组织病理学:GCRG巨细胞核少,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并常聚集于出血、坏死和含铁血黄素沉积部位,纤维化明显,有大量梭形成纤维细胞,有较多炎性单核细胞,并可见类骨质或新骨形成,周围硬化;而GCT巨细胞核较多,且巨细胞大小一致,均匀分布,GCT为肿瘤,炎性成分少或无,可有坏死病灶存在,常有较高的有丝分裂像,无钙化及骨化,周围无硬化。本组病例GCRG与GCT主要鉴别点:(1)有耳部慢性化脓性炎症病史。(2)GCRG组织病理学较典型。(3)对治疗的反应良好,彻底切除病变术后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及转移。

总之,颞骨GCRG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溶骨性病变。虽然难以与GCT鉴别,但结合临床资料、影像表现、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正确诊断,术后需长期随访。

图1 CT及MRI表现(男,50岁,右颞部肿物伴听力下降三年余,病理诊断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1] Jin-lu Yu,Li-Mei Qu,Jing Wang,et al.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in the temporal bone of the skull base: report of two cases. Skull Bas, 2010,20(6):443-448.

[2] Jaffe HL.Giant-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traumatic bone cyst,and fibrous(fibro-osseous)dysplasia of the jawbones.Oral Surg Oral Med OralPathol,1953,6(1):159-175.

[3] Ilaslan H,Sundaram M,Unni KK.Solid variant of aneurysmal bone cysts in long tubular bones: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Am J Roentgenol,2003,180(6):1681-1687.

[4] Morris JM,Lane JI,Witte RJ,et al.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of the nasal cavity. Am J Neuroradiol,2004,25(7):1263-1265.

[5] Ung F,Li KK,Keith DA,et al.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8,118(4):525-529.

[6] Maerki J,Riddle ND,Newman J,et al.Giant cell granul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in a mixed martial arts fighter.J Neurol Surg Rep,2012,73(1):60-63.

[7] 汪庆余,苏晓燕,龚良庚,等.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6):684-686.

[8] Kim HJ,Lee HK,Suh DC,et al.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MR findings with pathologiccorrelation. Am J Neuroradiol,2003,24(6):1136-1138.

猜你喜欢
颞骨肉芽肿骨质
耳显微外科颞骨解剖学习班的教学难点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颞骨解剖培训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 Unity3D 的颞骨手术虚拟培训系统设计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