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芮卢 文靓 钟意
【摘要】新课程强调发展性教学,通过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机制,教学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生成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实施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策略。本文就发展性教学的概念、进行发展性教学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小学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教学的概念
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是现代教学观念,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观。其一,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从只关注教师的教授到开始注重学生的学习。将儿童看作“学习之主动者”,提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吸收或接受”。其二,主张“生活教育”,将“儿童需要”而且“能够学习”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课程”被定义為“学习的活动”,不仅包括文字书本,而且包括学校环境进行的“课外作业”活动。其三,强调“儿童本位”,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培养富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学生。
第一,在基础教育的目的上,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过去那种选拔性的教育已经为大众教育所代替,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学生的充分发展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第二,在课程目标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视知识的综合性,改变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提倡多学科的综合。使学生能够多视角地认识事物,养成综合研究的能力。
第四,在学习方法上,提倡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许多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可能是多个。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二、进行发展性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根据评价内容来划分
(1)道德品质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力
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
热爱体育,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
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过程当中,要健全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教师、学生本人及同学之间、家长均要承担一定的评价任务。
2.根据评价主体来划分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其实质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2)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指完成某一项活动之后,在同学之间进行的交流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是一种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3)教师评价学生
教师评价学生是指教师根据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价值判断。教师评价学生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帮助学生分析成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指导;另一方面在于对学生自评或正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评价语能力。
(4)家长评价学生
家长评价学生能促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子观,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