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玉成
摘要: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才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本文旨在说明学习目标的意义,从操作性、层次差异,系统性及开放性四个方面初步探讨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目标;意义;操作性;层次差异;系统性;开放性
学习目标,顾名思义,就是课堂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侧重点的关键条件。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增强学习者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从而能够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习目标清晰,才能目的明确,把握课堂侧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制定学校目标,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但是目标设定过高会加大难度,目标设定太低就偏离了学习目标应有的意义,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必须在把握考纲的基础上,切实可行。
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老师不理解制定学习目标的意义,认为自己讲完规定的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基本属性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朝着预期方向发生的变化,即形成一定的学习结果。在课前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任务,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要比老师自说自话,满堂灌,效率要高得多。目标教学把目标制定提高到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位置,要求课堂教学从制定目标到达成教学必须浑然一体,这样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制定学习目标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让教师清楚地检查教学内容的范围,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涵盖认知、情感、和方法,让老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其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再次,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认识到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的意义,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首先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设定要细化,不可笼统。学习目标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细分,纵向分为:学时、学段、学年等,横向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所以,要在每节课之前,要结合每种课型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对课程标准细化分解,把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比如,在《春江花月夜》教学中,课程标准为: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者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课程标准虽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不够具体和清晰。于是我把本课的课程标准转化为以下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翻译重点诗句,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江花月夜》画面中的美景。2、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学生能用准确的词汇概括春江花月夜的意境。3、反复诵读诗句,学生能够体会表达出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这样的学习目标就给学生提供了关于目标知识的清楚的理解和具体的执行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
第二,要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异,不可让学习目标整齐划一。整齐划一的学习目标会让一部分学生消化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就可能覺得“小儿科”。比如,鉴赏咏史怀古诗,不能简单划一设定为掌握感情和手法。对于一般学生要求他们能辨别出诗歌类型,大致读懂诗人情感,判断出主要的手法。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类型的怀古诗的感情,学会鉴别各种手法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两个目标难易不同,分别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重视,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一节课应该有多个或多重不同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就要坚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第三,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兼顾独立性与系统性。高中语文学习目标,应该形成一个有层次性、连续性的循序渐进的目标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及难。学生循着一个个小目标,慢慢向上,“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就能到达终极目标。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从语文课的整体目标出发,确保课文目标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具体课文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落实,同时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遵循总目标。语文教学实际操作中,必须有模块教学的理念,贯彻到学习目标中,就是让学习目标具有系统性,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融汇贯通。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蜀道难》时,制定这样的学习目标:回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其一))(均为初中要求背诵篇目),比较《蜀道难》,分析李白的形象。通过系统比较,学生能够看到一个更为真实、全面的李白,有助于理解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倾向。
第四,学习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设开放、动态生成的课堂,不能死守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发挥自己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参与其中,及时调整预设的学习目标,生成新的课堂目标,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比如,有一节课,分析成语错误原因时,提到“众口铄金”,有同学大声说了“三人成虎”,由于二者是近义词,由此,课堂延展开来,让学生回忆总结了很多平常容易误用的形近词和近义词,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因此,对易于生成学习目标的地方,做好心理准备,灵活处理。
总之,要充分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对于语文课堂的积极意义,因为有了目标,才有方向和标准。良好的课堂教学是从清晰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开始的。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细化,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形成模块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更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