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助力小学学困生自信心树立的路径

2018-04-19 08:38陈丽旋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信心健康教育学困生

陈丽旋

摘 要:如何使小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得到树立,消除学困生自卑、叛逆等心理障碍,在不伤害学困生自尊心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缓解学困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使学困生能够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知识,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小学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教育问题,通过对小学学困生树立自信心的路径进行研究,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健康教育

一、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存在着生理上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大脑发育得早一些,在学习中会积极运用逻辑思维,能够对老师讲解的知识快速地记忆和学习,并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而有些学生由于大脑发育迟缓,逻辑思维相对不强,对一些知识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造成学习落后于其他学生。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好动、好玩,我行我素,逆反心理较为严重,在学习上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学习能力较低,也属于学困生,这些学困生往往表现出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知识结构差,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无法适应学习等。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小学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尤其是没有自信心,如果学困生自信心得不到树立,不仅会使小学生教学出现两极分化,而且还会使小学学困生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孩子们未来健康成长,可见,小学学困生由于学习不好,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而产生心理自卑,甚至有的小学生自尊心强,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试想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必然会给小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二、助力小学学困生树立自信心的路径

助力学困生树立自信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知识,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一)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变化与动向,就要融入这些学困生中,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去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困生能够逐步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必须加强师生互动,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要积极主动地与学困生互动,而且还要在课余时间,与学困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既可以了解学困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还及时地对学生存疑的地方进行个别化指导,不仅帮助学困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增进了与学困生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学困生自信心的树立。

师生互动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与学困生可以通过QQ加好友,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进行师生的互动交流,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自尊心较强,有时不会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破解学困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抛掉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时刻给予学困生鼓励,用“你最棒”“你一定能行”等来帮助学困生坚定学习的信心,特别是有些学困生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地提出疑问,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QQ群,再详细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借此互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学困生努力学习、积极进步,从而实现助力学困生的自信心树立。

(二)多运用激励性评价

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小学学困生自尊心较强,而且有逆反心理,这时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擅于观察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抓住这个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通过鼓励使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老师的表扬还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学困生互动举手回答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回答的答案是否正确,首先教师就要对该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尤其是在课堂上要进行表扬,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该学困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助力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尤为重要。自信心的树立能够让这些学困生走出心理阴影,放松心境,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而且还有利于小学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教师要重视对小学学困生自信心的树立,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与学困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给予孩子们支持和鼓励,这样才能够达到助力小学学困生树立自信心的目的。

參考文献:

[1]尤尚发.小学学困生自信心缺失及矫正措施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8).

[2]李兵兵.小学“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8).

[3]张仁.激励和关爱是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关键[J].学周刊,2014(5).

猜你喜欢
自信心健康教育学困生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