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妮
教学内容:
《对称美》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三年级《学思维》活动课程中下学期活动21第77页的课题。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判断出对称图形并完成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制作,从而体会科学中蕴含的美,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美,提升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锻炼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学思维》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对称知识,掌握镜面对称、平移对称及旋转对称的特征,并能区分各种对称图形。
2.操作领域:通过让学生用画、剪、撕、拓印等多种方式表现对称图形,完成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制作。
3.情感领域: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科学中蕴含的美,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美,提升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发现并辨别美的能力。
4.评价领域: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判断出对称图形并完成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制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巧妙地运用对称图形,使其具有美感,提高学生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卡纸、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的事物存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美的图片,大家想不想去看?那么,在大家欣赏这些图片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我们来猜一猜谜语(出示谜语)
(1)头上两根须,身穿花衣衫。飞进花朵里,传粉又吃蜜。(谜底:蝴蝶)
(2)不是老鹰不是雁,穿云破雾上蓝天。万里行程一日到,洲际旅行少不了。(谜底:飞机)
2.观察蝴蝶和飞机有什么共同点?(师问生答)
【在学生猜出谜语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和飞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能会说它们都有翅膀、都会飞,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这些都是对称图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揭示课题
像这样的对称图形美不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对称的美。(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放手探究
环节一:做小游戏——对折打孔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图纸,活动中,要求他们将图纸对折后,在对折的部分用铅笔打孔。
师:想一想,把图纸打开后,会有几个孔?孔的分布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对折方式,但是所得结果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孔以折线为对称轴呈现对称分布。从而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设想,进一步发现,沿着对称轴折叠,如果两个孔能重合则说明两者对称。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训练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环节二:找特点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对称的事物有哪些特点。
学生通过打孔的方式,发现折痕就是对称轴,孔在折痕的两边对称分布。
引导学生随意改变折纸的方法和孔的位置,运用多种方式认识对称轴。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环节三: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1.教师出示镜面对称的图片,学生观察。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1:上下对称。
生2:左右对称。
2.教师讲解镜面对称特点。
形体一边与另一边完全相同重合,或折叠重合,它具有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特点。
3.教师出示平移对称的图片,学生观察。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图形是连贯的。
4.教师讲解平移对称特点。
平行移动一定的间隔,图完全重复。给人连贯流畅的感受。
5.教师出示旋转对称的图片,学生观察。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看起来很匀称。
6.教师讲解旋转对称特点。
一个图案绕它的轴旋转一周,每个位置图案完全一样,给人匀称的感受。
7.对比(出示幻灯片)。
三、动手操作,展示评价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称图形。比如画、剪、撕等方式。
2.出示操作要求:(1)可以一个人单独创作表现,也可以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作品。(2)运用画、剪、撕等多种方法,创作一个有个性、有创意的对称美作品。
3.教师示范并与学生共同创作。
4.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作品制作的方法,其他学生充当小老师、小评委进行评价。
【让学生自己担任小老师、小评委的角色,自己来评价,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自评和他评当中推广好的方法和技巧,认识自己的不足,根據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他们正确的理解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提高,以此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臻美思维,培养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四、主题升华,反思小结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对称美,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然后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和我们的聪明才智去再现生活中的美!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对称美的事物?用发现美、探索美、追寻美的眼光去找一找。
【训练学生将现实生活和理论实际相联系,从而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体会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对称美】
板书设计:
对称美
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