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2018-04-19 08:29王建花朱金花
考试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困生初中数学

王建花 朱金花

摘 要:数学教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因施教者和受教者个体的差异,教学效果也因而呈现出多样性。“学困生”往往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情绪、依赖情绪、甚至自暴自弃情绪,而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表现得更加突出,往往成为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面临的棘手难题。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相应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教育教学

一、 教师要尊重“学困生”,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学困生”缺乏自信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尊重,渴望老师、同学们对自己以平常心对待,而不是一味批评甚至于取笑歧视。因此,老师要对“学困生”学习上更加关注,语言上更加宽厚。让他们感受到真诚、挚爱、平等、尊重,才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起融洽的师生感情。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他们更需要的是爱和信任,他们能从老师的一个语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诚挚的爱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鼓励“学困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回答对的要不吝肯定,回答错的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在基础性知识上给予辅导。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明白老师在密切关注自己的学习,明白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进而树立自信,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 选择正确的教法,降低知识的难度

“学困生”基础差、思维不活跃。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环环相扣,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起来需要一定的窍门,对“学困生”来说当前的学习就更加困难。因此,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不能急功近利。对“学困生”尤其要讲究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学困生”学习困难往往是因为以前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当前的学习困难,也或者是上课不认真听讲造成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也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作为老师,就要深刻掌握“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从病根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加以纠正。对于个别确实存在智力问题的学生,也要树立勤能补拙的理念,要降低要求,追求相对的最佳学习效果。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散难点,精讲多练。讲授速度要随“学困生”的接受情况灵活掌握,语言通俗易懂,不厌其烦。另外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动画、几何画板等将静态的几何图形动态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使知识的呈现有梯度。比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尺规画一画,再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发现定理。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教师利用教具画图演示等等。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将静态的圆动态化,通过改变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出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及时评价,发现进步和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讲概率这一章时,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问学生“你们做游戏时用投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始,这样做公平吗?为什么?”还可以告诉学生,学习了概率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等等。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三、 转化“学困生”思想,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一般说来,“学困生”学习的意志不强、动力不足。遇到困难习惯性退缩,不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逃避则逃避,能将就则将就,应付了事。因此需要转化“学困生”的惯性思想,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应多和“学困生”谈心,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介绍某某某同学以前也是数学成绩很差,但敢于正视不足,改变自己,通过努力,最终取得了很大进步,让“学困生”真正感受到勤能补拙的道理,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还有对于以前掌握不扎实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回过头重新学习,督促学生补上欠账,对于发现“学困生”的其他学习方法,也要做出肯定和改进意见。

四、 降低要求,分层次教学,减轻“学困生”作业负担,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作业,以课本为主、以基础为主,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程度不同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数学题目变幻无穷,但其规律是可寻的,类型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归纳题目的类型,将不同的题目可以用相同的规律、相同的类型来解决,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如众多的几何题目,就其类型来讲有:证直线的位置关系、证明三角形的全等与不等、证明多边形的形状、证明多边形中的角的相等与不等、证明多边形中的线段的相等与不等、证明比例式和等积式等等。每个证明题都是有其内部规律可循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转换“学困生”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若想做到真正的转化,必须要掌握“学困生”学习差的症结所在,根據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教师也要勤于思考,与时俱进,合理科学地加以引导,争取让“学困生”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保证转换工作充分地发挥作用,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简介:

王建花,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

朱金花,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胡家边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学困生初中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