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理化课程学习模式的实践

2018-04-19 08:29潘崭
考试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

摘 要:高中数理化课程学习是高中生面对的主要学习问题。虽然应试教育体制下要求我们不断地提升解题的能力,但最终是要将我们引向真正掌握数理化基础知识的目标。所以,高中数理化学习模式的构建本质上是高中学习的最核心目标。

关键词:数理化课程;学习模式;路径

一、 引言

传统高中数理化学习方法主要以灌输教育下的“练”为主。按照流行说法,“刷题”越多,就越是见多识广,越是能够应对应试教育下考试问题。但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打拼和灌输教育下的“刷题”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当高中数理化不能为未来大学专业性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单纯只是听讲和做题,无论我们是在大学的自身技术定位和归类,还是未来社会竞争中实实在在的做事都将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应用高中学习阶段构建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数理化学习方法,才是我国教育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正内涵。

二、 当前高中数理化课程学习的模式

1. 思维导图模式

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梳理高中所学数理化知识,的确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通过思维导图将数理化知识,透过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填充知识线,链接知识点后,在高中数理化学习中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构建从宏观数理化知识体系到微观数理化知识点的知识框架体系。这种学习方法也经常出现在历史学习等多种学科中。

2. 微课学习模式

微课学习模式较为著名的有我国出现的“慕课网”。该网站涵盖了考试帮助模块、知识模块等。以知识模块为例,将10到15分钟为主的数理化知识融合成视频,通过短频快的形式,集中将知识以最靈活、鲜明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足课堂教学不足的问题。

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公立高中。这一高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复习与内化知识,将课堂过程录制视频后发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当教师发现学生单纯的学习并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的问题后,直接将视频内容以答疑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从而大受欢迎,也很快在很多地方被应用。翻转课堂无一例外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即使将课堂过程录制成视频发布到网络当中并最终取得教学成效,首先要学生观看才能有后续的学习效应产生。因此,每一位高中生学习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的不同,这一方法虽然被广为研究,但实际效果还有待于检验。

三、 当前高中数理化课程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 没有突出学习主体性

上述三类高中数理化学习模式,毫无疑问,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是非常成功的教师教育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但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是高中生虽然经历了初中中考的优胜劣汰过程,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借助于自制力进行学习是否有效还有待于斟酌。而高中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突出,其本质是依据每一位学生学习特征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育。所以,每一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是摸索什么学习方法最适合自身,越早摸索出一套不断完善的学习方法越是能够既应对考试,又不放弃爱好。

2. 没有将灌输式教育的最大成效进行发挥

高中生数理化学习每天要进行大量的教师灌输,最为重要的学习时间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抓住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是解决当前高中数理化学习的关键要素。教师在课堂中要起到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前提是学生能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问题。但遗憾的是,课前预习面对当前大量的刷题工作,很多高中生无法实现。而灌输式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直接给予学生问题的提出、解析和问题的答案。因此,只要学生有足够的注意力,抓住课堂学习就意味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数理化学习方法。所以,课堂集中精力是数理化学习的又一关键性要素。

3. 没有提升学生数理化学习的主观效能感

学生学习数理化本质是知识探索的过程。而属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渴望。由于大的应试教育体制造就考试是唯一的上升通路,因此,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刷题失去了探知新鲜事物的激情,学习数理化主观效能感低。

四、 解决高中数理化学习模式的路径

1. 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在学习数理化过程中,任何能够帮助自己快速记忆、理解、归纳、总结等的方法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简单说,如果翻转课堂对自己特别有效,那么抽出一点时间在不是很明确的知识点上进行强化,并引入其他知识点作为校验,检查自己的数理化知识是否过关。如果感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微课使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更上一层楼,那么完全可以借助很多微课的免费课程进行自我充实。通过上述学习,借助思维导图使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形成高中数理化知识的清晰脉络,将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但如果没有很多的时间或条件进行网络学习,那么下面两条数理化学习路径有助于高中生学好数理化课程。

2. 真正认识灌输式教育

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是通过一目十行的方法,先在大脑中留下大致的文字印象,然后选择精读等多种方式,使自己读书效果翻倍。其实这种方法运用在灌输教育模式中极为有效。比如,每天都进行数理化知识第二天课程的粗读,即使是漫不经心、走马观花的预习,对于第二天课堂听课也非常有效。并能够直接促进教师授课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反复刺激的现象。这种强化记忆的方式既简单又容易应用,且真正的灌输式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灌输式教育能够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前提是我们需要预习后再听课。

3. 激发主观效能感

无论高中生是否具备自身的数理化学习方法,面对诸多的公式、定理等各类知识点,都需要真正喜爱,而后才能主动获取知识。所以,增强主观效能感的首要因素是做好单向灌输式教育下的预习问题。具体的数理化课程预习方法可以采取速读-提问-观摩框架的流程。首先速读第二天讲解内容,尽可能提出问题,即使不能解答也没有关系,最后将第二天课程内容大纲再速览一遍形成新课程的初步印象。使用这种方法后,第二天课程教学中能够明显起到提升注意力的作用,因为所有知识点在老师的不断提醒和巩固中,我们的注意力能够随着前一天预习的印象自然的和老师的授课思路契合。

参考文献:

[1]PartII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S1):39-80.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3]朱启胜.新课程历史课堂尚待改进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2):51-53.

作者简介:

潘崭,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体育课堂的探究
论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模式创新
智能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
互助式教学在英语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