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2016-12-21 19:03吴光平田华明陈龙泉罗毅文波涛
亚太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四维学习模式课堂

吴光平+田华明+陈龙泉+罗毅+文波涛

摘 要:近年来,我校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四个“维度”:“学生、目标、内容、方法”,落实“五段”教学:“学、教、练、测、评”。简而言之,就是“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法。本文主要阐述“四维五段”教学法的课堂操作模式。

关键词:四维;五段;课堂;学习模式

一、引言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教学模式会取得不同效果。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呢?从学生角度来讲优效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合作、深入探究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增值和生命成长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优效课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科学恰当的目标设计。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以开放的眼光组织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灵活激动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为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屏障,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学校课堂文化。近年来,我们摸索出了适合学校校情的“‘四维五段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并申报了成华区学校自主发展工作目标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区域教育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协作学习、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成功或失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领会情理。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参与体验收集、处理、运用学习资源和信息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分析比较、综合评判、质疑反思,批判创新等综合素质。

我校申报四川生以及示范学校的评审过程中,通过汇报交流和深入课堂,专家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给了我们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和认真总结,形成以下报告。

二、研究成果述评

1.认识成果——重视四个维度

所谓“四维”,就是要从研究对象、目标、内容和方式(过程)四个维度出发,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1)研究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研究学生的潜质、兴趣、习惯、个性、最擅长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掌握知识的程度与现有学习能力,了解不同学生的薄弱之处和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为了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同质化和学生需求多样化所造成的“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我们提出“按需而教”、“学有所得”、“学得其所”的口号,根据新课标和考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处理,原则就是对优生“吃多少给多少”,对中等生“能消化多少给多少”,对后进生“消化多少算多少”。

(2)研究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我们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再进行切片似的分为若干有梯度的微型目标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能就近实现的目标点,然后在老师帮助下通过个性化学习逐步生长,以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目标。对学生进行适当分层,设计多元目标,提出分段要求,分层布置练习,适当降低标高。对非毕业班提出“标高适当上浮,工作适当前移,重心适当下移”;对毕业班要求:“适当降低标高,反复抓基础过关;分层提出要求,跳一跳可摘桃子”。

(3)研究学习内容,按需而教

依纲务本明确学习内容,吃透大纲和教材,融会贯通,确定内容维度,根据学生情况“增(加)”、“减(少)”、“(合)并”、“(修)改”、“删(除)”。结合学生实际,做到知识点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力点分明(掌握、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非智力因素点清晰、知能结合点到位。课堂教学容量要科学适当,量过大,学生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因此,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要求控制“三量三度”。

(4)研究教学方法,择优组合

最优效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变课堂为学堂,变会“教”为会“学”。贯彻“兵教兵、兵练兵”,同伴互动、小组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了克服“以讲带学”,我们倡导“四不讲”:能自主学习解决的不讲;能同伴互动解决的不讲;教材上解决了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我们知道,教学方法有三类: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这三类方法都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一是教法,主要是讲授、指导、点拨、组织等;二是学法,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和学的方法本无优劣,关键在于选择和组合,我们要求教师研究多种方法的筛选组合,发挥组合优势,提高课堂效益。

2.操作成果——落实“五段”教学

(1)建构“五段”教学课堂模式

学习是一个系统建构过程,课堂上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组织程序:一是智能形成的固有序列,任何缺漏、颠倒、重复都可能影响学生认识整个智能体系建构。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素质形成”。三是课堂的结构程序,即根据不同课型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所谓“五段”就是:“学、教、练、测、评”等五段活动程序。如图:

(2)完善“五段”教学操作规程

第一段:学。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必须贯穿“以学为先”的主线。做法是:

①课前做好导学。

基本要求:“教师先个人研读教材(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再集体备课(汇总、研究、讨论、统一)——执笔人写出导学案(梳理问题,形成问题驱动链条)”。

具体做法:导学案,要将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转换为问题,作为学习载体,知识明线和思维发展暗线有机结合。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可测性、启发性和思考价值,有利于体现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导学案,尽量要求学生课前自主解决基础问题,以便课堂上带着各自的疑问和困惑难点有目的、有重点地上课;教师通过预设,及早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方向,以利于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做讲解、点拨和引导。一定要严格检查、督促每一个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做好预习。

②创设问题情境。

基本要求:教学伊始,教师营造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展现学习内容和目标,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提出学要求(时间、学法、路径)。

具体做法:依据导学案中精心设计的基础性、思考性、探究性问题作为提问的内容。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作为学习探究的基础。

③质疑探究讨论。

基本要求:围绕“导学案”梳理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和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和探究。

具体做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问题、展示问题、分享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质疑的能力;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不要简单回答,要提供材料、方式、方法,搭建解决问题的技术平台,或营造契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或者合作研究、讨论,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学习,形成互相研讨、质疑、辩论、批判,师生互动的态势,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发挥学生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给予引导、鼓励、表扬。

第二段:教。学生学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优生完成了任务,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学困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问题:知识、方法、思维的缺失,以此作为“由头”,确保“精讲”,按需施教,注意“需”使学生所需。这里的“教”,不单指“讲授”,它包括组织学习、引导路径、指点迷津、点拨方法、讲解疑难等。这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即所谓学然后教。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要遵守教学程序,循循善诱,科学引导学生。精讲,讲在当口上,讲重点,点拨疑难、困惑点,引思路,导学法,按需而教。坚决反对教师先入为主,越俎代庖,满堂灌,填鸭式。

具体做法:要坚决贯彻“六要五不讲”:

六要:①教材要让学生读;②问题由学生提;③过程让学生说;④规律让学生找;⑤实验让学生做;⑥结果让学生写。

五不讲:①学生会的不讲;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③不会的讲了也不会的不讲;④通过实验弄得懂的不讲;⑤课标或考纲不要求的不讲,做到“按需而教”、“分层教学”、“精讲精练”、“以教促学”、“以讲促思”、“以讲促练”。坚持运用“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要尽可能扩大收益层面,使各类学生在教学中均有所获,均有所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及点拨。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共性的疑点、难点,教师进行精讲,讲解要力争做到引导点拨,一语破的,简洁透彻,准确无误。

第三段:练。也就是“学思结合”、“学行结合”是我国传统教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学练结合”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基本要求:“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在学、教之后,要求及时穿插各种小练习,以便检测实效,反馈矫正和巩固迁移。“讲讲练练、学学练练”,认真贯彻“以考代练,以练代学,以评代讲”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注意落实“不挖井,只挖坑”就是不让学生只抓难题,从某一点深下去,成为井底之蛙,而要抓基础,多练适度的题,让学生成为池塘中的蛙,视野开阔,心理开放,潜能释放。

具体做法:围绕重难点,结合学生,精选习题,形成梯度,满足各类学生练习需求。在学生学习和教师点拨之后,或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穿插练习,形式灵活,做法多样:口头提问、幻灯投影、发放习题等。充分运用投影及时反映学生答题情况,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进行及时评讲矫正。在设计和布置练习题,要体现“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精神,要对试题进行精心选择,科学整合,合理布局,使之形成层级和梯度,让各类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达到相应的目标。课外练习,做到“有留必阅”、“有阅必析”、“有错必纠”。

第四段:测。也就是课堂检测,也包括阶段性、诊断性考试等。

基本要求:在一堂课后或者一个章节完了以后,根据集中与分散的原则,组织课堂检测。首先,我们坚持“学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出题以考纲和课标为准,题型以中高考题为标,立足学生实际,不出深、难、偏、怪题,适当降标,既检测问题,又考出信心。其次,按中高考要求规范检测方法、程序进行,为考而测,提高学生应是应试能力。

具体做法:①课堂测试采用小、短、快检测,当堂反馈,重在考查点上的知识和分项能力。②集中测试,含周考、月考等测试相对系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③要做到“有考必阅”、“有阅必析”、“有析必评”、“有评必改”。检测做到固定性与灵活性结合,坚持非毕业班实行期末和半期考式制度,非毕业班实行月考制度;

第五段:评。①课堂练习和检测的评判与评价;②对学生作业的评判与评价。

基本要求:一要对学生作业和试卷,及时评改,及时反馈。通过评阅了解学情和教情,反思自我,找出问题,及时解决。二要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和调控作用。

具体做法:课堂练习与检测,尽量引导学生自评、同互评、小组评为主。对学生评判不了和不准,以及和重难点、困惑点,由教师评价,但要少讲“是什么”,多讲“为什么”,重讲“怎么办”。对学生分类讲评指导,坚持面对面评讲和“五不讲”,多鼓励学生,多夸奖学生,讲得学生心悦诚服,讲得学生信心倍增。这就要求教师在“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深变浅,由窄变宽”。现在的教学要求不在深度上,而在宽度上,而在立足本学科拓宽层面放大角度上。注意探索“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优质复习课的教学经验,注意探索抓“讲、评、练、改、补”五个复习教学环节。

3.展示“五段”教学操作流程

三、结语

“四维五段”课堂教的内在逻辑:教师根绝教学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学”,即“自学”(自主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互学”即探究和讨论(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互学中解决不了或发现的新问题,如重、难、疑点,教师灵活运用讲授、启发、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是“教”,所谓学然后教,实现“精讲”“少讲”“有针对性讲”的目的。为了及时巩固和迁移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及时巩固训练,所谓“学行结合”“学用结合”,也就是通过“练”来实现能力目标。学生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如何,教师教学效果如何,有什么学要弥补和改进,这就需要诊断检测,及时反馈,这一步就是“测”,非常关键。“评”则是“练”和“测”反馈信息、积极反思、弥补缺陷和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的管道。可见“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科学、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五段不是每堂课都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华玉,卿平海等.中学教育整合模式[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志华,陈向党,王建龙.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简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05).

[3]周双玲.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下),2011,03.

[4]闫维祯.普通高中“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甘肃教育,2012,03.

[5]王家省.“五段式”教学法[J].思想政治课教,1996,06.

[6]杨洁群.浅谈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J].读与写2012,01.

[7]王翠萍.对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实践的感悟[J].新课程(下)2011,08.

[8]黄忠主编.素质教育模式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9]刘克均,戴晓政主编.三主和谐教育模式[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10]查有梁编著.课堂模式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宫铁英著.导悟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2]顾颉主编.中小学整合式美育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3]陈龙泉.“目标驱动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实验”,优化现代信息资源,建构开放性学科学习模式[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4]陈龙泉.“任务驱动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实验”,优化现代信息资源,建构开放性学科学习模式[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5]陈龙泉.“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实验”,优化现代信息资源,建构开放性学科学习模式[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成都列五中学)

猜你喜欢
四维学习模式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