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口味识健康

2018-04-19 01:47陈咸川
大众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辛味咸味酸味

陈咸川

美味佳肴人人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偏爱,辛、甘、苦、酸、威各有所好,有的无辣不欢,有的无甜不食。琳琅满目的美食美味,除了给人们带来了营养和热量,还有心灵的慰藉和乐趣。然而,大家是否知道,五味分别与人的五脏相应,口中五味,也蕴藏了许多健康信号。

五味入五脏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这里说的就是五脏各有所喜好的味道。从中医角度看,不同味道的食物对相应的脏腑有调补作用。比如说,甜味入脾,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成味入肾。适量甜味可以健脾,适量酸味可以柔肝,适量辛味可以补肺,适量苦味可以养心,适量咸味可以滋肾。但是,任何口味皆不宜过度,一旦饮食口味有所偏颇,就会对脏腑造成损伤。《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这就告诫人们,尽管我们对五味有所偏好,但还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调节,过多进食某一种喜爱之味对健康并无益处,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脾胃不佳者(常见脘腹痞满、食少便溏、畏风易汗、神疲乏力等)应少食酸味之物;有肺系疾患者(常见咳嗽易呛、略痰不爽、劳则气短、皮肤干燥等)要少食苦味食物;肾虚者(常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形寒肢冷、毛发稀少等)不能多食甜食;肝血不足者(常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筋脉拘挛、肌肤甲错等)应少食辛辣之品;有心疾者(常见面色晦暗、唇甲发紫、心悸胸闷、下肢浮肿等)要控制咸味食物摄入。

“口味”与健康

口中味道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体健康状况。中医认为:如果自觉口中有甜味,多提示脾胃有湿热,为肝脾痰火内蕴所致,常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的患者。若自觉口中发酸,多是肝胆湿热乘脾所致,宜清泄肝胆湿热,可适量食用薏仁粥或决明子茶等。若自觉口苦,多属肺经郁热、肺脾亏虚所致,常与呼吸、消化系统功能异常有关。若口中常有咸味,多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多见于慢性咽炎、慢性肾炎、口腔溃疡及神经症等。口中常觉辛味,多是肝火或肝胃不和所致,多见于高血压、胃炎、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等。口中时觉淡而無味,多由脾胃虚寒、运化无力所致,可适量食用温胃健脾之品,如山药、红枣等,尽量避免食用寒凉之物。口中有臭味,多属胃内饮食停滞、浊气上逆所致,也可见于咽炎、口腔炎、龋齿等,应进行减食、消炎、补牙等对症处理。

口中异味还与饮食、饮酒、吸烟、睡眠、药物等有关。五味调和,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如果偏颇,则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当口中出现异味时,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适当的保健和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辛味咸味酸味
植物源咸味肽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酸汤肥牛
多吃酸味食物可缓解焦虑
便利店购买咸味零食增长显著
防腐剂和酸味剂对发酵萝卜保藏作用的影响
休“咸”一刻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