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乘凤,赵 俊,李 岩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
甘蓝是一种适应范围较广的蔬菜,选用适当的品种,实行分期播种,分期定植,可实现全年均衡供应[1-5]。在春甘蓝的栽培过程中,由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有时会出现“倒春寒”[6],甘蓝容易未熟抽薹,因此,春甘蓝品种的选择很重要,应选择冬性强、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并且为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喜好,单球质量不宜太大[7-10]。
近年来,随着甘蓝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培育高产优质、耐抽薹的春甘蓝新品种就成为育种工作者的目标。山西省中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春甘蓝栽培,栽培品种主要是中甘21、中甘17、中甘12和8398,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早熟露地越冬春甘蓝品种有春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一代杂交种)和争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等[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春甘蓝选育方面也卓有成效,先后育成春甘蓝品种惠丰3号和惠丰6号[1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甘蓝种质资源,并选用优质甘蓝资源配制新组合,对新选组合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性状优良的组合进行审定,为培育春甘蓝新品种奠定基础。
供试新组合6个,分别为2017-F-21,2017-F-43,2017-F-46,2017-F-48,2017-F-49,2017-F-52,均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近几年选育、配制出的稳定组合。
试验于2017年1—5月在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东阳试验基地进行。1月20日将供试组合在阳畦内育苗,3月23日定植于试验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每小区面积9 m2(4.5 m×2 m),株行距40 cm×45 cm,每小区种植40株。试验地四周设有保护行。露地栽培,基肥是羊粪。生育期病害轻微,不进行防治;虫害主要防治蚜虫、菜青虫。定植后浇水3次,结球始期与结球期分别结合浇水追施尿素300 kg/hm2,中耕2次,喷药2次。
生长期间详细记载各组合的始包心期、成熟期、生育期、抽薹率;农艺性状主要记载株高、开展度、叶数、外叶色泽、蜡粉、霜霉病发病率及裂球率;叶球收获时记载各组合单株质量、叶球质量、球径、中心柱长度等,并进行综合评价。
表1 春甘蓝组合生育期及田间抽薹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7-F-52组合出现了未熟抽薹现象,抽薹率为12.7%,其余5个组合均未发生未熟抽薹现象;比较各组合生育期,2017-F-46组合生育期最短,为45 d,2017-F-48组合生育期为 50 d,2017-F-21,2017-F-49,2017-F-52 这 3 个组合生育期均为55 d,2017-F-43组合生育期最长,为57 d。2017-F-52组合出现了未熟抽薹现象,不适宜作为春甘蓝栽培,其余5个组合的冬性比较强,熟性属于早熟,适合作为春甘蓝来栽培。
由表2可知,从株高和开展度来看,2017-F-21组合的株高和开展度最大,株高为40 cm,开展度为62 cm,其他5个组合没有明显差异:2017-F-43组合的株高和开展度分别为28,54 cm,2017-F-46组合的株高和开展度分别为29,55 cm,2017-F-48组合的株高和开展度分别为29,54 cm,2017-F-49组合的株高和开展度分别为28,53 cm,2017-F-52组合的株高和开展度分别为29,58 cm;从叶数来看,2017-F-43和2017-F-49组合外叶数均为12片,2017-F-48组合外叶数为13片,2017-F-21,2017-F-46和2017-F-52组合外叶数均为14片;从外叶色泽来看,2017-F-21,2017-F-43 和 2017-F-46组合均为绿色,2017-F-48和2017-F-49组合为深绿色,2017-F-52组合为灰绿色;从蜡粉多少来看,2017-F-21和2017-F-43组合蜡粉中等,2017-F-46,2017-F-48和2017-F-49组合蜡粉多,2017-F-52组合蜡粉较多。各组合均没有发生霜霉病。从裂球率来看,2017-F-21和2017-F-43组合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裂球,影响了其商品性。2017-F-21组合裂球现象尤为严重,达到10.8%,其他组合均没有发生裂球现象。从农艺性状来看,除2017-F-21和2017-F-43组合出现裂球现象外,其余4个组合的表现都比较良好。
表2 春甘蓝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表3 春甘蓝组合经济性状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所选6个组合的球形均属于近圆型或高圆型;2017-F-21,2017-F-43,2017-F-52组合的中心柱较其他3个组合的长,为6 cm,2017-F-46和2017-F-49组合中心柱最短,为4cm;2017-F-46叶球外叶多,叶球松散,卖相差,影响其商品性,其他组合结球均紧实;从叶球质量方面来看,这6个组合的叶球质量均在1 kg左右;在6个组合中,净菜率最高的是2017-F-49,达到70.9%,其次是2017-F-48,达到66.6%,最低的是2017-F-21,为51.6%;从产量方面看,2017-F-49的产量居第1位,每公顷达到70 200 kg,其次为2017-F-48,2017-F-46产量最低。
综合上述各选育目标,2017-F-49和2017-F-48这2个组合无论在农艺性状方面还是经济性状方面均表现优良,这2个组合生育期短,熟性属于早熟类型,整个植株开展度小,适宜密植,并且它们的中心柱短,冬性强,不会发生未熟抽薹现象,球型好,不裂球,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准备下一年推荐参加区域试验;2017-F-52组合表现也比较优良,但其出现了田间抽薹现象,不建议作为选育春甘蓝的材料,但其产量高,球型美观,抗病性强,可以考虑作为夏秋甘蓝来栽培;2017-F-21和2017-F-43组合产量和球型外观表现也符合我们的育种目标,但其缺点是容易裂球,影响甘蓝外观品质;2017-F-46组合产量低,球型松散,商品性不好,但其抗病性强,可以作为甘蓝育种的种质资源保存下来加以利用。
春甘蓝的未熟抽薹现象,在全国各地春甘蓝栽培中都有发生,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引起先期抽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越冬期植株通过春化[13-15]。在生产上,可以通过选用冬性较强的春甘蓝品种适时播种、合理调控苗床温度培育壮苗、促控结合加强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抑制植株接受春化诱导,防止和减少先期抽薹现象的发生,培育冬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春甘蓝品种也是育种工作者的职责所在[16-20]。
参考文献:
[1]周培荣,刘素芬,李桂莲,等.贵州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42-49.
[2]李改珍,巫东堂,王秀英,等.适宜晋中地区栽培的春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27-29.
[3]潘德怀,李琼芬,韦荣楷,等.秋接茬结球甘蓝品种比较试验[J].蔬菜,2011(9):47-49.
[4]吴广宇,刘乐承.关于春甘蓝栽培的6个甘蓝品种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2010,12(4):45-47.
[5]陈静,朱亚萍.干旱半干旱区甘蓝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18-119.
[6]潘永飞,戴忠良,潘叶飞,等.优质耐抽薹春甘蓝品种润玉的适宜播种期[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42-143.
[7]马洪英,李洪安,刘书亭,等.秋茬出口型甘蓝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4):59-61.
[8]张伟,张冬梅,韩彦龙,等.垄作对旱地甘蓝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3):337-340.
[9]李梅,刘玉梅,方智远.结球甘蓝自交系抽薹与开花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9,24(5):86-89.
[10]朱洪运,颉建明,郁继华.结球甘蓝AFLP,SRAP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J].华北农学报,2013,28(3):82-87.
[11]张扬勇,方智远,刘玉梅.早熟春甘蓝新品种中甘2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28-29.
[12]武永慧,王翠仙,谷晓滨.早熟春甘蓝新品种惠丰6号的选育[J].园艺学报,2012,39(2):397-398.
[13]焦乐勤.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162.
[14]赵俊,赵乘凤,李岩.晋中市春季设施大棚甘蓝品种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9):1449-1452.
[15]赵婧,毛丽萍,雷阳.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8):1062-1064.
[16]黄汉明,蓝允明.甘蓝新品种比较试验 [J].福建农业科技,2017,45(3):16-19.
[17]成金丽,王文静.露地栽培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J].农村科技,2017(11):39-41.
[18]李叶峰,王素.几种杂交组合秋甘蓝品种比较试验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9):39-41.
[19]徐媛,陶笑,姜新良.甘蓝新品种引进试验[J].上海蔬菜,2016(2):9-10.
[20]张刚,陈龙.夏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