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13不同生育期茎秆性状研究

2018-04-19 09:50杜艳伟王高鸿李颜方阎晓光常海霞王枫叶赵晋锋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乳熟期长生茎秆

杜艳伟,王高鸿,李颜方,阎晓光,常海霞,王枫叶,赵晋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 046001)

谷子是山西省主要的旱地常规种植的杂粮作物,是仅次于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的第五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谷子为密植作物,极易发生倒伏,俗话说“谷倒一把草”,形象地说明了倒伏对谷子的巨大影响。影响禾谷类作物倒伏的因素很多,除外界气候因素和栽培管理措施对倒伏影响较大以外,茎秆自身的抗倒特性也是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禾谷类作物基部节间机械强度与抗倒性呈显著正相关[1-3]。作物茎秆强度不仅会随着生育期和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而且在各基部节间也存在差异[3-4]。机械强度可模拟作物抵抗外力折断,具有直观表征作物抗倒性能强弱的作用,常被作为衡量抗倒能力的直接指标。王勇等[5]综合考虑植株的重心、质量和茎秆机械强度等因素,研究了小麦茎秆抗倒性的评价方法。

近年来,关于麦类[6-9]、水稻[10-11]、玉米[12]、油菜[13]、大豆[14]等作物的抗倒性研究已经有相关报道,目前关于谷子抗倒性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在不同生育期对抗倒性的研究。长生13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选育的新品种,抗逆性强,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生育期在125 d左右,产量在4 500 kg/hm2左右,是适于我国春播中晚熟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本试验通过研究长生13在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的株高、重心、基部节间长度、节间直径、茎秆机械强度和地上鲜质量和穗质量的特性,旨在为谷子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长生13,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在山西省长治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东经113°15′,北纬36°12′)。试验地为旱平地,前茬作物为玉米。海拔934 m,年均降水量547 mm,年均温度10.02℃,≥10℃的积温3 570.1℃,无霜期165 d,年均累计日照时数2464.44h(1956—2012年)。试验地土壤质地为沙壤土,播种前试验田0~2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1.12 g/kg,全氮0.32 g/kg,碱解氮82.21 mg/kg,速效磷 9.45 mg/kg,速效钾 8.21 mg/kg。土壤容重1.42g/cm3,pH值为7.5,属中等肥力水平。播前施底肥,施肥量为:N225kg/hm2,P2O5150kg/hm2,K2O150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普通大田。

1.3 试验设计

每试验小区行长5 m,宽4 m,行距0.3 m,试验田周围设置保护行。2017年5月10日播种,6月15日定苗,10月20日收获。分别于乳熟期(8月10日)、蜡熟期(9月3日)和成熟期(10月26日)田间抽样测试,3次重复,每重复取5株。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植株性状的测定 分别于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测定株高、重心、地上部鲜质量和穗质量。重心即将茎秆(剪去地下部分)放在固定支点上,使其平衡,测量平衡支点至茎秆基部节间末端的长度与植株高度的比值。地上部鲜质量为带穗、叶和鞘的完整地上部单茎鲜质量。

分别于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测量基部2~6节节间长度和直径。节间直径(mm)在节间1/2处使用精度为0.01 mm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

1.4.2 茎秆强度的测定 茎秆强度以弯折强度来表示,使用YYD-1型茎秆强度测定仪(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测定。依次测量谷子基部2,3,4,5,6节茎秆,固定2个支点距离为1 cm,将节间水平放置在2个支点上,在节间中点施力使其折断,力的大小为该节间抗折力(单位为kg)。

1.5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图,数据采用DPS 7.0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生13不同生育期茎秆节间长度变化

由图1可知,长生13茎秆随节数的升高,节间长度依次增加,倒6节>倒5节>倒4节>倒3节>倒2节;随着生育期的进度,节间长度也依次增加,成熟期>蜡熟期>乳熟期。其中,倒2节、倒4节、倒5节、倒6节在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各节间长度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倒3节在成熟期的节间长度最长,为7.42cm,乳熟期的节间长度最短,为6.47cm,成熟期与乳熟期的倒3节长度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与蜡熟期倒3节长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蜡熟期和乳熟期的倒3节长度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2 长生13不同生育期茎秆各节直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长生13茎秆各节的直径随节数的升高,依次降低,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倒6节;随着生育期进度,各节直径先增加后降低,蜡熟期>乳熟期>成熟期,其中,倒2节在蜡熟期的直径最长,为6.66 mm,倒6节在乳熟期的直径最短,为5.48 mm,但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各节直径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3 长生13不同生育期茎秆各节间茎秆强度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长生13茎秆各节间茎秆强度随节数的升高,依次降低,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倒6节;随着生育期进度,倒2节至倒5节的各节间茎秆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倒6节的各节间茎秆强度依次降低。其中,倒2节在蜡熟期的茎秆强度最大,为9.87 kg,倒6节在成熟期的茎秆强度最小,为5.02 kg,但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的各茎秆强度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4 长生13不同生育期单株鲜质量和穗质量与重心的变化

从图4可以看出,长生13随着生育期进度,单株鲜质量和单株穗质量逐渐升高。单株鲜质量在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的质量依次为0.082,0.088,0.110 kg,单株穗质量在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的质量依次为 0.021,0.028,0.040 kg。

从图5可以看出,长生13随着生育期进度,植株高度稍有升高,在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的高度依次为144.5,149.0,153.0 cm;随着生育期进度,重心增加明显,在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依次为0.48,0.53和0.57。一般认为,株高越高,植株的抗倒伏性越差,植株矮化可以降低植株重心,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倒伏一直是制约谷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禾谷类作物抗倒伏的研究很多,田伯红[15]考察了不同类型谷子品种,认为倒伏系数与田间实际倒伏程度显著相关,利用倒伏系数评价谷子品种抗倒伏性是可行的。丁明亮等[16-18]研究认为,水稻的株高、茎秆节间长度、茎秆节间粗度与抗倒性密切相关;艾治勇等[19-20]研究认为,穗质量是影响抗倒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现代抗倒伏的谷子新品种选育中,选择株高适中,茎基部节间粗壮,叶片生长紧凑,成熟时穗下垂角度不太大的。由于品系间植株的形态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为选择抗倒性品种提供了改良空间。

有研究表明,株高以及茎部节间长度、茎粗是与作物茎秆抗倒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性状[21]。程富丽等[22]研究认为,茎秆基部节间长粗比值小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茎折能力,缩短茎秆基部第3,4节间长度,对于提高植株的抗茎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结果显示,长生13茎秆随着节数的升高和生育期的进度,节间长度依次增加,各节的直径随节数的升高,依次降低,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倒6节;随着生育期进度,各节直径先增加后降低,蜡熟期>乳熟期>成熟期,节间长度增加、直径降低对抗倒伏不利,如果可以在适宜的生育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3],有效降低3~6节间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物的过快生长,可有效降低倒伏发生的概率和比例。

李玲等[24]研究表明,茎秆的弯折强度反映了作物茎秆的韧性和刚性特征,反映了茎秆的抗折能力。袁志华等[25]研究认为,茎秆抗弯强度临界力可以作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评价的通用指标。本试验结果表明,长生13茎秆各节间茎秆强度随节数的升高,依次降低,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倒6节;随着生育期进度,倒2节~倒5节的各节间茎秆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倒6节的各节间茎秆强度依次降低。因此,为增强春谷子的抗倒性,育种上应注重株高和茎基部节间粗壮,同时协调其他影响因素的改良以获得高抗倒伏的综合优良品种。

参考文献:

[1]华泽田,郝宪彬,沈枫,等.东北地区超级杂交粳稻倒伏性状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3):161-164.

[2]孙旭初.水稻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J].中国农业科学,1987,20(4):32-37.

[3]代小冬,杨育峰,陈煜,等.施肥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0):47-52.

[4]姚启伦.玉米抗茎倒折性状遗传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123-137.

[5]王勇,李晴祺.小麦品种抗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J].华北农学报,1995,10(3):84-88.

[6]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等.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208-213.

[7]赵倩,梁新明,姜鸿明,等.小麦矮化对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16(3):168-171.

[8]蒲定福,周俊儒,李邦发,等.根倒伏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0,9(1):58-61.

[9]王莹,杜建林.大麦根倒伏抗倒性评价方法及倒伏系数的通径分析[J].作物学报,2001,27(6):941-945.

[10]李木英,陈关,潘晓华,等.直播稻不同品种茎秆和根系性状与抗倒伏性关系[J].中国稻米,2011,18(2):17-21.

[11]申广勒,石英尧,黄艳玲,等.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58-62.

[12]汪黎明,李建生,姚国旗,等.玉米茎秆与根系抗倒的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12,20(2):69-74,81.

[13]张建,陈金城,唐章林,等.油菜茎秆理化性质与倒伏关系的研究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8(5):763-765.

[14]周蓉,王贤智,陈海峰,等.大豆抗倒伏性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作物学报,2009,35(1):57-65.

[15]田伯红.禾谷类作物抗倒伏性的研究方法与谷子抗倒性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265-269.

[16]丁明亮,苏振喜,邹茜,等.高原粳稻抗倒性与农艺性状及亲本抗倒性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12,26(3):325-330.

[17]包灵丰,林纲,赵德明,等.杂交籼稻成熟期倒3节间倒伏指数与亲本的关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4-8.

[18]杨艳华,朱镇,张亚东,等.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2):231-235.

[19]艾治勇.超级杂交稻形态及生理特性与抗性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20]张云雷,梁卫卫,张海燕.水稻不同品种植株性状与倒伏发生关系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0(4):50-51.

[21]MAD,XIE R,LIUX,et al.Lodging-related stalk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varieties in China since the 1950s[J].Crop Science,2014,54(6):2805.

[22]程富丽,杜雄,刘梦星,等.玉米倒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1):105-108.

[23]高杨,王杰,石丽娟,等.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8):1232-1236.

[24]李玲,赵明,李连禄,等.乙矮合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7(5):51-54.

[25]袁志华,冯宝萍,赵安庆,等.作物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2(6):30-31.

猜你喜欢
乳熟期长生茎秆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手工制作之长生花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高寒区不同农艺措施对燕麦人工草地各生育期土壤碳氮储量与碳氮比的影响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