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雯
(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市,214221)
紫砂艺术创作尤其是仿生象形器的素材提取,需要师法自然,大自然为紫砂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由于自然美并不能够轻而易举地转化为艺术美,还需陶艺家“删拔大要,凝想感物”,以内心的情思进行审美判断,才能在造型的构设和反复的提炼中创造出意境高远、品位高雅的艺术作品。紫砂陶艺作品“寒香竹韵” 八件套(见图1),即是从自然界中汲取梅、竹优美的形态,并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终以具象写实、遒劲明朗、意蕴生动的造型形态呈现,既吸收了自然之灵气,又具备了文雅之格调,在赏、用功能兼备的前提下,更可给人以品味醇厚、意味深长的审美享受。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借引自然物以托物言志、寄情抒意。其梅,不畏冰冻雪霜,凌寒开放,暗香幽远。历代文人多有赞赏,唐代诗人崔道融《梅花》诗中有:“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代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竹,虚怀若谷,挺拔正直,四季长青,唐代诗人白玉有《竹》诗为赞:“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清代诗人郑板桥有《竹石》诗为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为有着坦荡君子风范和完美人格标准的崇尚物,人们把具有高洁品格的梅与竹列入“四君子” 和“岁寒三友” 的范畴,其本愿就寄托着一份对顽强精神、崇高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在紫砂艺术界,为弘扬梅、竹精神,将其作为创意的作品是层出不穷,造型形态也各有千秋。“寒香竹韵” 的设计题材,撷取了凌冬傲放的梅花与经冬不凋的翠竹形象,它们与岁寒同生,素有君子气概,是理想人格塑造的典范。其创意目的,是将人性关怀和人文底蕴赋予其中,旨在告诫人们在不顺心时不气馁,要不屈不挠,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在遇到挫折时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同时,也想通过对梅、竹形象进行提练和重新塑造,将自然美感以茶、文具为载体的形式再现,使自然美感在陶的作用下转化为艺术美感,并期望从具象的外观形态中获得启迪和精神感悟,在愉悦心灵的视觉享受中,进入人生的一种至高至尊、至真至美的理想境界。
紫砂陶艺作品“寒香竹韵” 共由一件壶、四只杯和一个笔筒、一支笔架、一方砚台组合成套。从器型特征分,全套八件均属仿生象形的花塑器形式;从功能特征分,由茶具和文具两类组成,茶具类由一壶、四杯组合,文具类由笔筒、笔架、砚台三件组合。一式两类,既包含着长期深入生活、亲近自然和勤研技艺的创作积累,也是对传统美学的感悟和理念的升华。该套作品以梅、竹的综合形象为创意题材,在紫砂器上彰显梅的清逸高洁和竹的高风亮节的精神气质,以期达到以形写神、以形寓意和以形抒情、以形寄志的创意目标。
“寒香竹韵” 总体的造型特征,一是形态上追求生动逼真、活力充沛;二是结构上力求把握住节奏与韵律,实现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技艺演绎与情感释放,实现从理想到现实、从形式到韵味的精神升华。
该作品的成型工艺分别采用传统的素器打泥片围身筒拍打成型和塑器雕镂捏塑等工艺技法进行制作。梅竹形壶的壶身呈扁圆形,丰润饱满,微隆的压盖与壶口贴切。梅枝形把上疤结毕现,从把梢延至壶身的梅枝贴塑于壶身,朵朵梅花在枝头绽放,暗香幽远。竹节形壶嘴舒展,从嘴边一侧延至壶身的竹枝条飘逸灵动。平坡盖上的竹节形钮挺拔高立,一枝梅似顶开山石破土而出,蓬勃茁壮。四只梅花形杯,杯体如盛开的梅花,花瓣环绕,仿佛有一股股袭人的幽香在袅袅升腾,杯柄为一根竖立的梅枝,劲挺坚韧。整体造型的艺术效果,让梅、竹的铁骨、劲节凸显。梅枝上,枝结错落有致,点点梅花,或盛开,或含苞待放,花枝风骨高扬,带给人暗香浮动的温馨美感;竹节上,枝叶舒展,竹节匀称布置,线条清晰流畅,肌理质感栩栩如生,给人以妙手天成的自然美感。
梅竹形笔筒,方圆相寓,从筒体底边攀缓而出的梅枝条与竹枝条分别贴塑于筒身,笔筒一面书刻的“寒香竹韵” 四字成点睛之笔,潇洒灵动。笔架似一条虬曲的梅枝,凹弯处正好搁笔。扁四方体砚台面刹凹,斜坡深浅有度,以利磨墨积盛,砚台左侧边缘镶设竹节,顶角自侧边竹节上生出的竹枝条翻卷到台面,清秀绰约。梅竹形砚台右侧边以梅枝镶贴,从下角边侧上延到台面的梅枝条,摇曳生姿。
整体造型的艺术效果,如有一股清新的书卷气和翰墨香扑面而来,它们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脉,既适宜使用,又能陶冶性情。它们秉承着紫砂陶艺一贯来的质朴、率性和严谨,直通形、气、神兼备的意象真境,在文化气息浓郁的氛围里,营造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寒香竹韵” 由八个单件组合,每个单件既可独立成体又可组合成为一个与茶具或文具相关的整体。将梅竹形壶与梅花形杯、梅竹形笔筒与梅竹形砚台及梅枝形笔架进行有机组合,使茶具与文具发生联系,使自然界的梅竹与紫砂器的梅竹融洽交会,这种自然景象与艺术境界合而为一所产生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能焕发出事半功倍的美感效应。
图1寒香竹韵(八件套)
从美学角度进行审美判断,“寒香竹韵” 的格调以文、雅为主。所谓格调,是指人或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指风格或品格。关于“格” 的美学理论,是由六朝时“品” 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至唐代逐步形成,至今仍在沿用。“格” 在中国美学的整体概念中属“骨”的一层,与“神”、“ 肉” 等其他概念相连则产生不同的定义,其“风格”,与“神”这一层相连;其“格调” ,则与“肉” 这一层联系了起来。延至紫砂艺术作品中的“格调” 评判,主要是指作品的风格、格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感。
“寒香竹韵” 将自然界中梅、竹的形象分别通过壶、杯、笔筒、笔架、砚台的造型形态予以具象化的塑造,使得“神、妙、能、逸” 这四种品格能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其“神”,形神兼备,立意妙合;其“妙”,得心应手,骨肉丰满;其“能” ,技法精湛,表现生动;其“逸” ,超越寻常,意趣出常。“寒香竹韵”将梅、竹品格这一中华传统的文脉承继,又与山水自然的雅气贯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诚如当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所论述的那样:“艺术家凭借他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他们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顽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 。”因此,“寒香竹韵” 的文雅格调,是形态取于自然、创意成于胸中,故能格调发于境造、文雅贯于始终。
师法自然梅香远,意由境生竹韵浓。综上所述,“寒香竹韵” 运用仿生象形的工艺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并采用雕镂捏塑等工艺技法进行造型制作,在以茶具和文具的形式组合成套呈现之际,就成为一次通过紫砂艺术作品对传统文化中借物抒情言志对象进行的完美演绎。“寒香竹韵” 中的八件作品,生动精致,寓意深邃,它们与自然对话,与文化交流,物我融汇,互动神往。正可谓:缠绵悱恻,方能一往深情;超旷空灵,才能得其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