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瑶,吴海珍*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较为常用,是常见的急救方法之一,其能够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然而,气管切开术后将会对患者呼吸道相应正常解剖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分泌物在气囊上方滞留,这将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VAP不但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还极易增加感染的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而,对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行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患者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此次研究以我院所收治的8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施以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护理干预及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相应效果。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55.6±2.7)岁,22例为高血压颅内出血,15例为重型脑挫伤,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56.2±2.4)岁,23例为高血压颅内出血,12例为重型脑挫伤,5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包括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予以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如定时对患者予以翻身拍背,且间隔4 h监测气囊压力。定期对呼吸机管路进行检查和更换;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定期护理患者口腔,并维持其口腔清洁。
研究组施以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气管切开行声门下吸引的早期护理:在实施气管切开术后的24 h以内一般不进行气囊上方的持续低负压吸引,以避免术后切口发生出血现象。而24 h后可通过以上冲吸方法将凝血块及痰液等抽出,然后再接上集痰瓶施以持续低负压吸引。
(2)低负压持续吸引的负压调节:负压调节范围通常是100~150 mmHg。如果负压过大,将会对气道的组织黏膜产生直接吸附,导致引流不畅;如果负压过小,气道分泌物将不易吸出,从而使吸引效果不佳。
(3)保持吸引管路通畅:应注意负压吸引管路保持通畅,不要折叠扭曲,将集痰器予以妥善放置,以防止气囊上方负压的吸引压力过高,引起患者出现剧烈咳嗽等不良反应。
(4)气囊压力的维持:医护人员在进行冲洗前应对气囊压力进行评估,维持气囊压力于25~35 cmH2O范围,运用德国所研制的VBM专用型气囊测压表进行测压。气囊压力往往是随患者的吸痰、咳嗽以及体位变换等发生改变,因而应当定期进行检查。
相应护理以后,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VAP发生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等。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其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SpO2)比对照组明显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R、MAP以及SpO2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HR、MAP以及SpO2变化比较(±s)
组别 n HR(次/min)MAP(mmHg) SpO2(%)研究组 40 102.4±12.6 68.4±7.2 98.67±0.42对照组 40 101.3±10.5 67.6±5.8 94.52±0.41 t 0.424 0.547 44.718 P>0.05 >0.05 <0.05
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5%(1/40),比对照组患者的10.0%(4/40)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VAP发生时间比对照组晚,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气管切开有助于患者呼吸道维持通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气管切开术将会对呼吸道相应正常解剖结构造成破坏,口腔内部的分泌物以及食物残渣等将会在气囊上方滞留,这将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VAP 不但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3],同时还极易增加感染的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实践表明,声门下滞留物吸引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相关肺炎(VAP)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表2 两组患者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
组别 VAP发生例数[n(%)] VAP发生的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研究组 1(2.5) 12.16±2.24 13.25±4.26对照组 4(10.0) 7.25±2.47 16.74±5.32 x2/t 4.920 9.313 3.239 P<0.05 <0.05 <0.05
声门下的滞留物吸引主要是持续或是间歇性的实施气囊上及声门下滞留物吸引的护理操作。在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护理,包括气管切开行声门下吸引的早期护理、低负压持续吸引的负压调节、维持吸引管路的通畅以及气囊压力的维持等措施,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其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SpO2)比对照组明显优越,且研究组患者VAP发生时间更晚,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短,VAP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4],表明气管切开术后行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延缓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术后行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1]曾定芬,向明芳,刘真君,等.ICU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7(9):40-42.
[2]邓 娟,蔡瑞霞,罗春霞,等.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36):7721-7722.
[3]王 瑶,金 葵,吴海珍.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法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92-93.
[4]吕慧华.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9):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