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0例

2018-04-18 03:35:10张荣伟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脊髓型夹脊督脉

张荣伟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18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60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2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4.62±10.22岁;平均病程15.4±8.2月。对照组60例中男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6.3±9.42岁;平均病程17.1±9.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l.2 纳入标准:①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关于CSM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40~75周岁;③自愿接受针灸或药物治疗;④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

1.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哺乳期妇女、孕妇,或者存在精神障碍;③过敏或过敏体质;④存在身体残疾者;⑤心肾功能不全;⑥病情严重需手术。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针刺选穴:上肢麻木者选取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适者取环跳、风市、阴市、阳陵泉、委中、悬中、三阴交等穴。针刺后接上G6805-B型电针治疗仪刺激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穴位注射:用一次性穴位注射针取当归注射液2ml、弥可保注射液2ml,常规消毒,选取双侧狭窄部位颈夹脊穴各2个,每个穴位1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仅采用电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疗前后进行“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分(共40分)[1],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40-治疗前评分)]×100%。根据改善率评定疗效:治愈:改善率≥75%;显效:改善率50%~74%;好转:改善率25%~49%;无效:改善率≤24%。

3.2 两组脊髓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脊髓功能评分比较(-x±s,分)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颈夹脊其内夹督脉,外邻膀胱经,是督脉和足太阳经经气重叠覆盖之处,能疏通督脉和膀胱经的气血,具有调控督脉和足太阳经的重要作用。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可通达二经经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且颈夹脊穴靠近脑部,针之可疏导脑部经气。穴位注射除具有针刺的作用外,还包含有药物作用,由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增强并延续了针刺的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直接用药物注射于病变所在的部位,通过穴位药物可以直达病所,使局部症状迅速改善,并且有利于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起到消除或减轻炎症对神经根刺激的作用。

当归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镇静、镇痛、抗炎、增强免疫、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使用其进行穴位注射对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甲钻胺注射液是维生素B12的一种衍生物,它不仅对核酸蛋白质的代谢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营养神经,刺激了相应的神经根,消除神经根部的水肿,解除痉挛,从而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使局部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充分发挥了针刺的机械性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

[1]孙宇,李贵存整理.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5(8):472-476.

猜你喜欢
脊髓型夹脊督脉
夹脊穴考辨
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 20:31:58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35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颈夹脊”源流考略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