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芳
443300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冠心病能够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当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胸部疼痛,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本文主要研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53~83岁,平均(67.48±6.35)岁;病程2~18年,平均(9.87±2.24)年。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4~84岁,平均(68.62±6.41)岁;病程1~15年,平均(10.36±2.38)年。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护理和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检查,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病情。试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方法:①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由于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年龄偏大,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和抑郁的负面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首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知,从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了解患者的心态,然后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抑郁的负面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②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和服用剂量,使患者能够正确掌握药物的服用方法;同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坚持用药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使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服用药物。③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饮食爱好和病情,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使患者能够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和钙元素,建议患者多摄取易消化的食物、蔬菜和水果。④生活指导: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要合理,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得到放松,帮助病情好转。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率变化进行观察对比。
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率变化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率变化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变化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社会功能试验组 38 72.68±5.71★ 72.63±5.66★ 68.27±6.64★对照组 38 55.48±4.62 55.07±4.43 43.81±5.29
表2 两组心率变化对比(±s,次/min)
表2 两组心率变化对比(±s,次/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38 86.61±7.82 66.26±6.53★对照组 38 87.03±7.75 77.29±7.13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当中老年人群的机体发生衰退后,容易导致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使其血管变窄或者堵塞,进而引起其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使患者产生冠心病[4]。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胸部严重疼痛,甚至猝死的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现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患者对于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负面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
通过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知,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辅导,能够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可以使患者了解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积极性,帮助患者尽快改善病情;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指导,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好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