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正楚 王姣 潘红玉
摘 要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长沙市近年的奋斗目标.长沙市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以从与国内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全面比照當中得到建设方案.一是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科教实力、金融行业发展、对外开放等代表城市综合实力的5个方面,二是从引领和辐射功能、集聚功能、物流枢纽功能等代表城市功能的3个方面,对长沙与国内5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从国内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差别当中找准长沙的城市功能定位,从长沙市城市综合实力的差距和优劣势当中发现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功能;对比分析;长沙
中图分类号 F427;F429.9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city is the goal of Changsha in recent years. Changsha City should make a comprehensive plan about how to build a national central city from the complete comparison with other national central cities. Changsha i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5 central cities(Tianjin, Chongqing, Chengdu, Wuhan and Zhengzhou) from 2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refers to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such as the economic strength, industrial struc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opening up level, while the second one refers to the urban functions, such as the lead and radiation functions, gathering functions, logistics hub functions. Through comparison, the city's function of Changsha is orientated from the functional differences of five domestic center cities, and the unsolved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are identified from the gap betwee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that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of Changsha is proposed.
Key words national central city; comprehensive strength; urban func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Changsha
1 引 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位居国家城镇体系最高层级的大城市,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行政、经济、科教、文化和对外开放的中心城市.坐落于湖南省的长沙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区域性大城市.将长沙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可以进一步壮大我国大城市城市群,可以使我国大城市在国际性大城市当中更多地占有一席之地.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长沙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责任.
一是放眼全球,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世界层面的城市发展于城市竞争的需要.城市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慢慢正在演化成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只有依靠国家中心城市才能较好地代表一国参与世界层面的国际竞争.早在2007年,长沙市就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品位的城市群形象窗口城市”[1],而只有深度融入世界城市体系并在该体系当中脱颖而出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沙,才能够更好地参与世界性的经济活动,代表我国比肩国外世界级大城市并与之平等竞争.
二是审视全国,建设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肩负着实施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长沙强化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聚集功能,是长沙城肩负“国家级使命”之所在.长沙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是沟通我国境内外、连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运输通道.长沙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市和江苏等10省市,区域人口和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0%,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经济带以沿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为轴线,分布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我国目前已经确定8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和天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该地区的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也有实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该地区的深圳也有实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地区的重庆和成都、中部地区的武汉和郑州.长江中游城市群当中目前只有武汉入围国家中心城市,长沙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当中位置居中,若长沙不经过努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则可能在长江经济带上造成“带中塌陷”.
三是立足全省,长沙市是湖南省省会,长沙是作为湖南省8个城市“1+3+5”城市群的群主城市.湖南省的“1+3+5”城市群中,“1”應当是国家中心城市层级的长沙市;“3”是湖南省核心增长极的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5”是湖南省城市群次级城市中心和经济发展腹地,包括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长沙市要更好地带领长株潭地区以及“3+5”城市群的发展,并辐射到整个湖南省,这是长沙市的“省级责任”所在.
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基础,2016年9月,长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提出要把长沙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武汉、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入选城市,而长沙此次不在国家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列.长沙的落选说明长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当中还任重道远.长沙要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其与国内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基于这个目的,本文就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功能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以便长沙认识其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建设而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2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关研究
国外一般称国家中心城市为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等,但外国不少特大城市其实扮演着国家中心城市的角色,一些特大城市拉动并促进着周边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对世界甚至都产生重要作用.一般认为: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等级体系和世界/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三个理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理论来源[2].例如,德国学者瓦尔特认为中心城市是处于某区域内中心地带,为周围区域提供商品及服务的城市.弗里德曼从国际分工的角度对世界城市进行定义,认为世界城市应该是具备世界经济金融中心、重要的制造中心,并且拥有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特征的城市[3].美日德等国的不少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比如:美国纽约控制着整个美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命脉,华盛顿、西雅图、洛杉矶等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美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的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同时也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德国的慕尼黑是工业中心,法兰克福是金融与经济中心.上述这些城市都处于所在国的国家城市“金字塔”顶端,实际上发挥着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4,5].
我国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较晚.2005年,国务院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为了使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城镇层级体系得以升级,还要使一些城市位居城镇层级体系的顶端,才提出要在我国设置若干国家中心城市.随后,2010年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5个城市列为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4月,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都和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12月,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样迄今为止我国有8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同时,在过去的5年时间当中,沈阳、南京、长沙、青岛、合肥等城市也在开始规划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国内这些大城市争相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方面是因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集聚功能,能够集聚优势资源,优先获得国家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辐射功能,能够对周边乃至全国产生辐射效应,能够提升并强化其城市功能.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有着不同的见解.周阳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是以城市群和经济区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控制管理、协调辐射、城市服务、信息枢纽功能的区域中心,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管理决策、对外开放、信息文化等方面[6].田美玲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居于国家的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地位,是综合实力最强,辐射能力、集聚能力最大,并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的城市[7].
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方面,也有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思考.田美玲和吴艳等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分析广州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中,占据核心枢纽作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帮助中国辐射亚洲各个地区经济[7,8].汤继强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文中,提到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城市获得的最高使命,也是一份责任[9].李春香和张璇认为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能够拉动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的发展[10,11].宋思曼认为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文化上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古城,经济上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同时还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对国家布局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作用[12].
综上所述,一是从城市综合实力上看,国家中心城市要具备强大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能够引领和辐射周边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等方面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国家中心城市对内能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对外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长沙市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以从与国内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全面比照当中得到建设方案.要从长沙市城市综合实力的差距和优劣势当中发现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二是从城市功能上看,国家对各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有着不同的定位,北京、上海、广州着眼于国际,力争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天津地处京津冀要地,应当引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武汉、郑州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能够更好地带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成都、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将更好地帮助国家完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和强化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地区枢纽载体的功能.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中心城市承担着不同的城市功能,长沙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明确其城市功能定位十分重要.为此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国内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差别,从中找准长沙的城市功能定位.
3 长沙与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
的对比分析
由于长沙与“北上广”3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等城市综合实力方面差距悬殊,所以在对比分析中将剔除这3个城市,主要分析长沙与另外5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在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功能的对比.
3.1 长沙与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综合实力对比
3.1.1 6项基本经济指标的对比
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带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表1来看,长沙与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除郑州外,长沙的经济规模总量偏小,与经济规模最大的天津相比,两者相差8028亿元,相当于一个郑州的经济总量;但从人均GDP来看,长沙相比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占有绝对优势,其中武汉的人均GDP大约只有长沙的28%;“十二五”期间,长沙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与天津等5个城市相比,还算比较快,超过了成都和武汉的GDP增长速度,与郑州基本持平,但与天津、重庆相比分别相差1.4%、1.8%;长沙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天津、重庆相比,差距较大,大约只有两者的50%左右,基本与成都、武汉持平,但明显比郑州的一般预算收入高,其增长速度与四大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相比,差距不大,但长沙(11.1%)明显高于郑州(2.4%);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天津、重庆差距很大,两者是长沙的2倍多,但长沙与郑州基本持平;长沙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郑州高,但跟其他四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与最高的重庆相比,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重庆的57%,且增长速度比后者低4%.
从上述指标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在经济实力上,无论是经济规模总量还是GDP增长速度,长沙与天津、重庆差距较大,略低于成都、武汉,但比郑州经济实力强大,这说明长沙有望缩小与成都、武汉的经济差距,未来几年可以向成都、武汉看齐.
3.1.2 产业结构与现代服务业的对比
产业要素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而产业结构是经济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保持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比例合适、产业技术逐渐提高、产业关联度提高、产业要素分配合理、产业结构分布合理.产业结构高度化则表现在产业结构开始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主要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国家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上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性产业,创造更高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合理布局.
从表2得知,长沙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二、三、一”分布,除了郑州,其他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主要以“三、二、一”分布.长沙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比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分别低8.6%、4.3%、9.4%、7.6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1%,比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低10.6%,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3位,这与现代产业结构要求不相符.2015年长沙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90.2亿元,跟天津第三产业增加值8604.1亿元相比,相差近5000亿元,差距明显,且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服务业的增长,在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性行业方面还欠发达,缺乏重点产业支撑,未来需要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引导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和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1.3 科教实力的对比
科技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创新,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集聚人才,把创新作为发展基点和核心战略,大力提升城市创造力.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對高等院校学生的培育和挖掘,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则离不开科研支出和人才的投入,人才与创新的结合最终会转化为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表3得知,2015年,长沙拥有高等院校57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54.75万人次,在6个城市中分别位列第三、第五;在发明专利授权量和研发支出上处于中间水平,表明长沙在研发投入上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且其资源利用率和成果的转化率不高,但长沙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在6个城市中位居首位,说明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利用上,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提高,并带来了比较高的经济收益.未来可以推进集成创新,加快长沙未来科技城建设,依托高校、院所、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创新能力倍增上寻求突破,加大资源利用和成果转化力度.对于一些重大前沿技术,如超级计算、北斗导航、基因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继续突破,进一步强化其创新能力和技术.
3.1.4 金融行业情况对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国内角度来看,金融不仅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主要媒介和形式.从国外角度来看,金融是国际经济活动交流、合作、贸易间来往的重要纽带,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支撑.金融业增加值以及金融业增长率是衡量金融业成长能力和发展速度的有效指标,金融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金融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从表4的各项数据对比中可以得知,虽然长沙的金融行业增长率在6个城市中增长最快,但金融业增加值对地区经济总值贡献度最低,是其他城市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长沙的金融业增加值较低,在6个城市中增加值最少,只有401.2亿元,在第三产业中大概只占比10%左右,只有天津金融业增加值的25%,对长沙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仅有4.7%,与现代金融发展体系要求不匹配.从表4中和其他城市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是长沙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急需加速对长沙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3.1.5 对外开放能力对比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地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长沙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加强对外开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额能够反映该地区对外国企业的吸引程度和国际竞争力.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额能突出该城市对外贸易水平.从表5综合来看,长沙对外开放能力明显很低,与沿海地区天津相比,世界500强企业少了19家,实际利用外资额仅有天津的5%左右,进出口总额只占天津的11.3%,对外投资额不到天津的16.67%,两者相差悬殊.与中部地区武汉相比,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比武汉少了87家,实际利用外资额相差29.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额跟武汉也有一定差距,分别相差151.2亿美元、63.9亿美元,跟郑州相比,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额差距很大,分别只有郑州的22.7%、28%,很明显外向型经济比较薄弱,在中部地区中对外开放能力比较落后,未来长沙需要加强对外发展合作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3.2 长沙与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对比
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当具备引领、辐射、集聚和物流枢纽中心的城市功能,集聚优质资源,引领和辐射周边城市及城市群,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为此从引领和辐射功能、集聚功能、物流枢纽功能这3个城市功能方面,对长沙与天津等5个中心城市进行比较.
3.2.1 引领和辐射功能
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充当周边城市的领头羊,强化城市的龙头作用,辐射周边城市及城市群.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其地理位置优越,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对环渤海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领和推动环渤海地区城市的发展;成都和重庆两者都地处西南地区,是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处平原腹地,而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连接点,并且两者都有共同向西开放的方向,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带头和引领作用.武汉和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都拥有着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前者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着优质的科教资源,后者是中原地区的核心城市,“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承担着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而长沙地处湘江下游,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肩负着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使命,并且在湖南“一带一部”定位和“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发展格局中,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应当更好的引领和辐射长株潭、“3+5”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3.2.2 集聚功能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进行集中产生经济效果来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聚集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产业和经济活动的聚集.像美国的硅谷、美国的华尔街、中国的中关村、上海的陆家嘴,汇聚了各个行业的优秀资源和人才.集聚作用的存在也是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具备的功能,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到2016年为止,天津拥有8个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基地,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1家示范级工业园区,发展了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集群;重庆拥有四大产业区域(重庆一小时经济圈、重庆渝东南地区、重庆渝东北地区、重庆中外产业园),4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3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为支撑的工业发展体系;成都汇聚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食品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成都高新区、经开区两个千亿园区;武汉现拥有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郑州形成了七大主导产业,5个千亿级产业群,并且正在加快發展以E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华南城等为带动的新型商贸集群,以航空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群,及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园区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之相比,长沙拥有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9个省级工业园区(简称“五区九园”),“五区”包括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九园”包括浏阳工业集中区、隆平高科技园、岳麓工业集中区、雨花经开区、金洲工业集中区、金霞经开区、天心经开区、暮云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五区九园”产业集聚和产业差异化发展,例如:长沙高新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长沙经开区发展汽车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浏阳经开区发展移动智能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望城经开区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宁乡经开区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浏阳工业集中区发展再制造产业、工程机械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隆平高科技园发展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岳麓工业集中区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雨花经开区发展机器人产业、新能源产业,金洲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金霞经开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天心经开区发展光伏产业、工业设计产业,暮云经开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星沙产业基地发展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代服务业.园区产业集中度明显,2016年,长沙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近一半集中在“五区九园”,1161家规模工业企业培育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和食品这6个产值都分别超过1千亿的产业群.
3.2.3 物流枢纽功能
物流枢纽是依托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承担区域间主要物流中转、交换、衔接功能,所形成的相互间紧密协作、合理分工的物流设施综合体.在现代物流发展体系中,对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发达的物流体系能加强区域间经济的合作,以及对外开放能力,它依赖于便利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
天津是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先进的电信通信网及便利的邮政网,构成天津市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截止到2015年,天津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标准箱,货物邮量达22万吨;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城市,建成了“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八干线”铁路网,港口吞吐量达1.6亿吨,货邮量达3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有百万标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中心;成都的民航、铁路和公路构成了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2016年旅客吞吐量4603.9万人次,居中西部机场第一,全国前四.成渝线、宝成线、成昆线、达成线、遂成线5条电气化铁路干线和市域铁路成灌线在成都铁路枢纽交会,成都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铁路枢纽之一.成都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武汉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中心,是京广高铁、沪汉蓉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速铁路交汇地,是中国铁路运输最大的中转站,同时还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航运吞吐量高达亿吨.长沙的交通运输体系中主要以公路为主,拥有3条国道和5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其现代物流业以道路运输为主,其中公路运输承担了物流运输的80%以上.相比之下,长沙交通物流运输形式单一、效率偏低,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物流枢纽功能.
4 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
通过长沙与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功能的对比,从各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差别当中找准长沙的城市功能定位,从长沙市城市综合实力的差距和优劣势当中发现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对策.
4.1 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功能定位
我国确立了8个国家中心城市,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定位,见表6.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当中,城市功能如何定位?为此需要在与我国其它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定位的对比当中,从城市功能差别当中找准长沙的城市功能定位.长沙在“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聚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沙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于“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这已经成为共识[13-15].
4.2 基于与其它国家中心城市对比的长沙市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对策
4.2.1 以优势产业尤其是“千亿级产业”为支撑,形成GDP超过万亿的经济总量
天津、重庆、成都、武汉4个国家中心城市的GDP经济总量均已经超过1万亿.长沙和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只有郑州的经济实力稍弱于长沙.长沙在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方面,和郑州之外的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均有一定的差距.长沙一方面固定资产力度不够.2015年长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只有6363亿元,主要投向于第二产业,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相比之下,实体投资稳健的天津,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3066亿元,增长12.1%,其中投资比例较大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8%.实体经济是天津投资重要领域,投资额达到7846.5亿元,主要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受到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上升以及人民收入水平回落等消费因素的影响,使得社会消费需求动力不足,2015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有3691亿元,主要分布在零售业、批发业以及餐饮业等低端行业消费上.而受内需拉动作用的影响,2015年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245.7亿元,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通讯、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高端消费项目上.
2016年,长沙市的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新材料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和食品产业这6个优势产业,产值均超过1千亿,各自成为长沙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工程机械产业是长沙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占有很大份额,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影响[16,17].未来为进一步提高长沙经济,一方面加快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长沙市GDP高达30%,高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为全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未来可以把这些优势产业作为支撑,培育一些市场竞争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通过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强区域竞争力,形成实力更强、能量更大的园区、产业群,为长沙经济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近几年长沙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居民拥有一定的消费实力,通过拉动内需,刺激投资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额协同增长,壮大其经济实力,形成万亿GDP经济实力.
4.2.2 围绕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建造长沙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成果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生产.长沙先进制造业行业主要分布于十大行业,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交通运输、通用设备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十二五”期间,长沙先进制造业行业发展较快,尤其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和医药制造4个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长沙共有规模先进制造业企业496家,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产值达1047.6亿元,先进制造业率先成为长沙的“千亿级产业”,2015年先进制造业产值比2010年增加近1倍,年均增长率达17.4%.但在追求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一是制造业格局呈现低端化,产品层次偏低.从长沙先进制造业的分布中可以看出,专用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一业独大”,后续梯队的产业没有及時跟上,传统优势产业格局十分牢固难以打破,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产业占比偏小.且长沙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低端行业上,技术先进、高端的产品较少.比如在汽车制造业中,主要是进行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中主要是以生产手机配件为主,技术含量偏低.“十三五”期间,长沙市制造业结构要更加优化,要从以专用设备制造业(采矿、冶金、建筑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格局,进入到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业、生物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视听设备制造业、社会公共服务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时期.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长沙先进制造业企业中,自主品牌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汽车和手机为例,大部分的企业多属于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大都是以加工零部件为主,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偏低.三是企业规模偏小.2015年,长沙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仅有5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也只有12家,而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已形成了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27家百亿企业,相比之下,长沙先进制造业企业规模弱小,差距较大.
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沙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制造业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抢先在区域竞争中夺得先机,对此,未来长沙要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建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推动长沙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转型和升级,为此提出对策.一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创新能力一直是长沙甚至是全国制造业的弱项,近年来,政府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大了研发力度,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2015年长沙的研发支出占GDP比例达到2.2%,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例高达30%,说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能带动企业经济发展,为全市经济做出更大贡献.未来长沙要不断增强制造业创新力,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保障企业自主研发所需的人才、资金和设备,为研发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随着长沙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传统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应市场要求,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是顺应市场潮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当主动淘汰一些低产能、高投入的产品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应当出台一些政策,通过引进人才和减轻税负来鼓励和扶持新兴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行业结构更加优化,形成若干产业集群.
4.2.3 调整产业经济结构,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现代服务业中心
产业结构和服务业方面,长沙市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涉农服务业六个类别的服务业.长沙现代服务业的占比跟其他中心城市之间差距较大.近年来长沙服务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经济总量偏小,以武汉为例,2015年武汉服务业总量高达5564.3亿元,长沙服务业总量仅为3870亿元,相差1000亿元以上;长沙的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这三大现代服务业总量较小、发展较慢.2015年,长沙市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占全部现代服务业总量的65%,而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这三大服务业仅占全部现代服务业总量的32%,涉农服务业只占3%.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与制造业不匹配.现代制造业增加值与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比例为1∶1.目前长沙市制造业的增加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这两者比例大致为2∶1,显然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水平与制造业还不够匹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制造业.三是传统服务业增速较低,2015年,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30.7亿元,增长5.7%,增速低于金融、信息传输等现代服务业近10個百分点;四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长沙服务业企业缺乏知名品牌,规模都普遍偏小,在长沙的服务行业中,仅有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大部分企业的营业收入都在亿元以下.大多数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微,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占企业总数的43.8%,服务业企业因规模小微而竞争力较弱.
未来五年,长沙市产业经济结构的重心要偏向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要成长为支柱产业,要建成长沙现代服务业中心,为此提出发展对策.
一是树立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指导思想.走出以发展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迷思,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转变“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的观念,围绕先进制造业构建长沙市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科技含量.
二是选择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和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其一,突出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加快建设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完善该物流基地的综合办公、出入卡口、隔离围网、视频监控和信息系统等监管设施及物流大厦等配套设施,引进物流配送与分销、进口商品交易展示、保税专业市场等相关配套产业,使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成为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和贸易基地.其二,加快长沙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营造“长沙金融洼地”,吸引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等金融行业机构来长沙设立总部、地区总部(业务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金融后台服务机构.采取“生地+熟地+楼宇”的发展链模式,重点建设长沙市芙蓉中路的金融街和金融城.
三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针对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加强产业规划协调,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外汇等优惠政策,对现代服务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针对小微现代服务企业设置适宜的市场准入门槛,并为小微现代服务企业营造发展环境.从融资、财税、研发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
4.2.4 聚焦文化强市,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
创意是城市文化繁荣发展之魂.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把长沙培育成为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影视传媒中心、出版发行中心和动漫动画产业基地).建设长沙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离不开人才培养.截至2015年,长沙拥有高等院校57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54.75万人,在校研究生5.43万人,全国重点大学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相比之下,武汉高校82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96.21万人,在校研究生11.27万人,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很明显长沙需进一步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要适当出台鼓励人才引进政策,避免人才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应当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能力上,长沙与其他城市相比(除郑州外),主要问题在于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成果的转化力度还不够,一是在于协同创新能力比较欠缺,政、企、院校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在于研发投入力度偏弱,国际上通常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高低来反映地区科技实力的大小,长沙的研发经费投入量(2.20%)相比创新型城市深圳(4.02%)、北京(6.03%)、上海(3.75%)等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偏弱.
长沙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需要文化和科技协同发展.其一,通过文化和环境吸引创新创意人才.长沙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质,长沙人具有别具一格的湖湘文化.长沙市最近几年都被评为全国十大幸福省会城市之一、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长沙可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吸引并留住创新创意人才,壮大“电视湘军”“演艺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湘”字号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其二,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推进文化跨界融合,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等跨界“联姻”.依托湖南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平台,不断优化和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围绕以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为轴线,通过举办文化节、画展、动漫展等活动,扩大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力.其三,加大创新创意活动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高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其四,加快发展影视传媒、动漫动画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公共服务,构建产业发展平台.推动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的建设.
4.2.5 依托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建成国家交通物流中心
交通方面,高铁、地铁、城铁、公交、公路、水运等多类型运输方式互动融合、内外循环、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相互之间实现“无缝化衔接、零距离换乘”.通过强化国家交通中心的脉络骨架,力争在2019年建成集国际航空枢纽、全国铁路枢纽、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和全国内河水运枢纽“四大枢纽”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长沙成为国家交通中心.
截至2015年,长沙拥有3条国道和5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京广铁路贯穿城区南北,沪昆铁路连接东西,市内已有2条地铁路线在运行,4条地铁路线在建,同时还开通了长株潭城际铁路、连通长沙高铁站和黄花机场的长沙磁浮列车.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000多万人次,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达1000多万吨,年货物周转量386.18亿吨公里.公路运输的旅客周转量243.69亿人公里[18].
长沙与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相比,没有交通区位优势,且交通发达程度稍弱.同属中部地区的武汉是京广高铁、沪汉蓉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速铁路交汇地、中国内河的重要港口、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拥有5条国道、5条高速公路,市内已有5条地铁路线运营、2条在建.2015年,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47万吨,武汉新港早在2010年就已突破1亿吨大关,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航运中拥有重要地位,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951.92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102.36亿人公里.相比之下,长沙交通运输形式比较单一,产业规模偏小,交通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20-21].
物流方面,由于物流是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建成一套信息互联互通、市场公平有序、运行安全高效的规范物流业的发展体系.长沙市地处于湘江下游,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沙正处于两者的重要节点位置上,同时长沙东连长三角经济带、西接成渝经济圈、南通珠三角经济带、北往京津冀经济圈,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作用,另外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株潭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具有重要的龙头作用,利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来着力打造国家物流中心,将会更好地帮助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优化长沙交通枢纽的物流功能,实现交通和物流协同发展.一方面.长沙是一个集公路、铁路、水路、航运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地铁、航空、高铁、公路客运、磁浮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其中公路运输是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是近年来长沙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的运输方式和优势产业,未来要进一步加强高铁路线的建设,促进城市间的交流,另外要完善市内地铁项目的建设,方便百姓生活出行.另一方面,要重点推进金桥物流中心、佳园国际物流园、传化物流中心、湾田国际物流园等货运枢纽站场建设,规范物流产业,实现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
4.2.6 提升经济外向度,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提高该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间的竞争,经济外向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对外开放能力.在对外开放能力上,长沙与其他中心城市相比,开放程度偏弱,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额跟其他中心城市之间相差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外向度偏低,对外贸易规模偏小.2015年,长沙的进出口总额不但均弱于天津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甚至只占天津的11.28%和郑州的22.7%.二是引进外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直接利用外资额略高于郑州,但跟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实际利用外资额仅有天津的5%,世界500强企业跟武汉相差87家.三是外商投资产业的结构不平衡.在长沙投资的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房地产、汽车生产等低端行业,从事尖端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数量比较少.
长沙引进外资能力薄弱是长沙经济外向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外资跟外贸公司息息相关,政府应加大对外贸公司品牌的扶持和招商力度,深入研究外贸公司的市场需求,吸引更多的外资公司投资长沙,增强引进外资能力,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另一方面,长沙的地理区位、交通优势,给长沙外资的引进带来了机遇,长沙是京广、沪昆、渝厦高铁的交汇处.此外还有多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交汇长沙,使长沙与周边城市和省份特别是广东沿海一带交流更方便.同时黄花国际机场即将迈入双跑道时代,国内国际航线交际愈显密集,长沙应利用其区位优势.
参考文献
[1]孙红玲.组建长沙特大中心城市的构想分析[J].经济地理,2011(3):421-423.
[2] 赵娴,林楠.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和评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106-112.
[3] 由雷.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特征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
[4] 王凱,徐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布局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2(3):10-14.
[5] 张艳.程遥.刘婧.中心城市发展与城市圈产业整合——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0(4):579-584.
[6] 周阳.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J].城市观察,2012(1):132-135.
[7] 田美玲.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和判别[J].热带地理,2015(35):372-378.
[8] 吴艳,贺正楚.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国家的产业发展对比研究[J].经济数学,2017,34(3):21-29.
[9] 汤继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N].四川日报,2017-01-03(8).
[10]李春香.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J].科技创业月刊,2011(17):12-15.
[11]张璇.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研究[J].理论月刊,2016(4):107-110.
[12]宋思曼.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理论与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3.
[13]肖路遥.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及其解决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1-3.
[14]易炼红.践行发展新理念,彰显省会新作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而努力奋斗[N].长沙晚报,2016-09-30(A1).
[15]陈文俊,洪涛.湖南省城市生态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数学,2016,33(2):34-45.
[16]伍玲.全力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N].长沙晚报,2017-03-02(A5).
[17]王晓红,王静宇,陈柄丞.望城经开区: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集群[N].中国经济时报,2016-11-04(6).
[18]李静.未来五年,物流收入力争千亿级[N].长沙晚报,2016-11-11(A11).
[19]贺正楚,王姣.基于对比的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7(4):108-115.
[20]陈文俊,吕楚群.长株潭城市生态竞争力研究[J].经济数学,2017,34(3):1-6.
[21]陈焕明.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正当时[N].长沙晚报,2016-11-11(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