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体系”以来,“核心素养”迅速成为新热点以及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而课程、课堂、评价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三个渠道加以落实.实践证明,构建“理论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围绕“问题导学”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融合开展实践研究,实施“板块突破”和“以练促研”的推进策略,实现“课题实验学校”与“扶贫帮扶学校”的合作共赢,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核心素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0103
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来,“核心素养”迅速成为新热点以及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自2016年起,南宁三中开展了《问题导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该课题被批准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专项课题.两年来,课题组围绕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先后举办了多次主题研讨、“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等活动,来自广西高校的教师、各地市的教研員和数十所中学的上千名一线教师参与了相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构建“理论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
长期以来,一线教学改革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位理论”与“低位实践”的矛盾是一大原因.一方面,专家讲授理论性很强的理念,与教学一线的经验、案例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一线教师缺乏较全面的教育理论指导,对教学上的改进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改来改去,常常又用回自己熟悉的老一套,大大降低了教学改革的效益.
为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去寻找突破口.
1.建立“专家全程参与实践研究”的运行机制
本课题邀请了广西教研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和一批教育管理专业的博士、硕士生参与研究全过程,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评价标准、课堂实践等方面,与一线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讨论、沟通与指导,及时解决实践层面存在的理论依据问题和认知困惑.特别是针对一线教师研究课的分析、点评和改进策略的讲解,面对面地回答一线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同时,笔者利用自身参加“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习培训的机会,
向授课的长江学者和全国知名专家请教,
课题实践中的关键、难点问题大大提升了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质量.这些体验,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学一线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应该主动争取高校专家、学者们的参与和支持,这对提升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2.开辟“以推广成果为载体”的研究新路径
作为广西本土产生的教学成果,“问题导学”教学法是笔者从教35年来致力研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先后出版了专著《黄河清:中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并
分别
于2010年和2014年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实践中,建立了不同时期、29个实验班级的实验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学业成绩、高考成绩优异.自2007年以来,该成果在南宁市、广西部分学校、全国“问题导学”研讨会上推广应用,在广西扶贫支教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基于此,本课题研究以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法为抓手,重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问题导学”的内涵,致力于解决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问题,使课题的研究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导向.
二、围绕“问题导学”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融合开展实践研究
“问题导学”怎样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相融合,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我们认为,课程、课堂、评价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三个渠道加以落实.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开展研究工作.
1.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本质,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在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其包含三种成分:一是学生经历数学化活动而学到的数学思维方式;二是学生数学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三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建立的数学品格及健全人格.其中,关键能力包括数学抽象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其次,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念,要将数学课程作为生成的、动态的、系统的整体,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以核心问题为抓手,实现与核心知识、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
核心问题是基于核心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引领课堂教学的情境性的问题.核心问题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来自于教师对不同学生认知特点的充分了解,来自于教师让学生先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想法的认真倾听和敏感捕捉,来自于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所生成的教学智慧.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解决的学习需要核心问题引领,核心问题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解决了教学中核心问题的构建问题,核心问题、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三者的有机融合才可能成为现实.
3.探索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方法
一是以公开课为切入点,促进教师达成共同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研究课(针对学科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方法或想法进行尝试)、实验课(通过同课异构对比进行研讨)、示范课(由优秀教师施教,展示教学理念和风格,起引领作用)的研究,促进共同教学理念的达成.
二是以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探索教学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由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组成,教师要明确区分两者的学习层次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必修内容,要突出核心知识的问题主线(如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处理好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践应用知识与数学发展知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问题主线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选修内容,要注重对数学知识背景的呈现,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脉络和合理性,学会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的模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同时,要注重问题解决后学生的反思与课堂评价、反馈,这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步骤.
三是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师生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要紧紧抓住“问题”这一“基点”,问题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发现探索、来源于互动生成,使问题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建立数学思维的驱动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更要关注数学思维方法与理性精神,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三、实施“板块突破”和“以练促研”的推进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怎样引领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题推进的关键.就此,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1.把“问题导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主要抓手
两年来,围绕“问题导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问题的重设置点、核心问题的挖掘、核心问题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教学评价相关量表等进行主题研究,先后举行了十多次研讨会,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讨论出相关策略,明确了标准.在每次研讨活动中,都会对“问题导学”教学法进行深入解读、讨论,对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不断挖掘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创新实践成果,丰富和完善“问题导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内涵,为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供有借鉴意义的范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通过“同课异构”研讨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先后组织了4次全区性的大型“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来自广西七所中学的32名教师就8个课题通过“同课异构”进行了现场教学展示交流,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学校对“问题导学”与核心素养融合的研究思路和成果,促进了相互交流、经验共享.同时,每节课都开展了课后的“辨课”活动,既有专家的专业点评,也有一线教师的互动交流,大家深入探讨,求同存异,不断明晰对教学方式转变的认识.从效果看,课的质量一次比一次提高,逐步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教学状态,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因“缺乏教学标准”而造成的教学随意性和无序性的问题,效果良好.
四、实现“课题实验学校”与“扶贫帮扶学校”的合作共赢
作为广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本课题在引领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广西高中学校尤其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与边疆山区学校的发展上应当起示范作用.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建立以“问题导学”为研究主体的数学学科基地
2015年,我校申报成立广西普通高中数学学科课程基地,并获广西教育厅批准.广西师院、玉林师院、南宁市教科所、南宁三中、柳州民族高中、面宁沛鸿民族中学、凤山县高中等广西11所学校(单位)参与基地建设工作.基地以“问题导学”为研究主体,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数学学科核心人物培养、全区高中数学教师跟班研修提供指导、服务和示范,为广西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搭建高中數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平台提供了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研发课程资源,为全区高中教学服务
在《广西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南宁三中数学组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完成了数学学科高中必修教材面向教师、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开发出了包括教案、学案、微课、视频等在内的系列成果.2017年,《广西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课题的结题鉴定会通过,获得A等优秀成果.
3.扩展“问题导学”实验学校,全面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法
在全区原有三所实验学校的情况下,2016年,以课题《问题导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为主体,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防城港市、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确定了八所学校为推广“问题导学”实验学校.按照工作方案,每月轮流在各校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重点汇报本校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如何根据本地区高中生的学情去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举办学校还要负责研讨活动的主题设计、教学安排、专家聘请、教学录像等工作,以此调动各学校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利用八所学校的资源平台,联动帮扶相应的区域学校,进一步将相关成果、经验辐射全区,推进“问题导学”教学在广西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推广应用,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4.与老、少、边地区学校成立教育帮扶合作体
我们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扶贫工作紧密相连,建立与老、少、边地区学校的帮扶合作体.与少数民族地区凤山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凤山县人民政府与南宁三中教育帮扶协议书》,通过专家讲座、学科培训、课例分析、师徒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为凤山县高中的教师提供指导,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与革命老区田阳县签订了《精准扶贫支教帮扶协议书》,使帮扶工作制度化,促进田阳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中越边境地区凭祥市高级中学结成帮扶学校,2017年,凭祥市高级中学派出两批骨干教师到南宁三中跟岗学习,很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开展课题研究两年来,我们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任何教学改革的推进,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做前——决心第一,结果第二;做中——完成第一,完美第二;做后——胜利第一,经验第二.立足于“做”,我们才能不让教育改革总是发生在文献和空想里.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努力推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