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策略

2018-04-15 05:13黄飞燕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作文题文体驱动

黄飞燕

从早期的命题式写作、半命题式写作过渡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高中语文课程的作文命题形式经历了数次演变。而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首次采用的“任务驱动型”命题方式,可谓是对新材料作文积弊的一种校正。

新材料作文,指的是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和卷Ⅱ的作文命题方式,它剥离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材料作文”命题的束缚,放宽了对作文文体的限定,且未要求文中必须引用到原题材料,考生行文只需紧扣题中之意便可。然而流行十余年的新材料作文亦存在一些弊病,它因立意的开放性,并不能有效地杜绝按主题准备的宿构之作。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是关于乌鸦效仿鹰去捉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的寓言故事,根据题中之意,考生既可以肯定乌鸦的壮举,也可以批判乌鸦的自不量力,立意可拟为“不可盲目效仿”“大胆突破自我的局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活出率性的自我”等,而这些立意往往可以宿构。新材料作文常常将变形、夸张的寓言故事作为题材,设置谜面以考查考生通读材料并准确提取出核心立意的能力。这一做法往往使材料中的情境带有高度的“模拟性”,不仅会使考生觉得失真,而且造成了立意的空泛,是对高中阶段学生理性思维的弱化。

而任务驱动型写作脱胎于新材料作文,弥补了新材料作文的缺陷。它所提供的情境多是真实的而非虚拟的,且对写作者下达了具体的任务指令,在文体上亦有倾向性,可以有力地规避宿构,有利于提升高中生全面把握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开放性强,本身没有进行价值判断”[1],因此,高中作文教学亦须大胆走出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窠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高中作文的教学策略。

一、思维训练:以时评为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情境多是来源于社会发生的具体事件,因此作文课堂也需要关注社会现实,力求拓展学生的社会见闻,借对时事新闻的点评来提高思辨性。然而学生对时评的认知往往比较狭隘,多是将之等同于新闻热点事件本身,即单纯地停留于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而忽视了评论者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所展开的评价。因此,笔者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阶段性的思维训练。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甄别筛选新闻事件的能力,笔者借鉴了公众号“深圳大事件”推送的一篇深度时评,在课堂上作示范。该篇时评以某驴友徒步喀纳斯走失而使得多个政府部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搜救却最终确认其不幸遇难为讨论的新闻素材,围绕“谁该为驴友的任性买单”进行正反立场的辩论。正方认为,驴友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因自身专业技能的匮乏而致使自己遇险,本应为自我任性的行为负责,该为救援买单;而反方则站在驴友亦持有公民身份的立场,认为当公民遇险需要救助时政府部门无偿救援乃是理所应当。无论正方还是反方立场,矛盾点都集中在“担责”上。借此,笔者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先模拟自己是正方,继续思考并补充有力的论据,然后再模拟反方,驳倒正方。在这一过程中试图将思考的论点呈现为简洁的观点句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求拟定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依次准备五分钟的课前陈述。因要求的第一点是新闻素材必须存在争议点,一些学生对此把握不准,缺乏对单个事件的全面斟酌。在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中,笔者略加点拨,启发他们在这几个备选的新闻素材中选定有可探讨空间或探讨空间比较大的一个。经历苦苦思索后,学生虽有懊恼的时候,但更多的是因目标日渐明朗而生出兴奋之情。从具体的陈述来看,学生的思维变得严谨,不仅努力做到论述时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而且能换位思考,从正反两方切问时事,或剖析富有深度的议题。如《中国游客旅游之怪现象》《明星该不该一掷千金办婚礼》《家丑能否外扬》《怎么看城市改名复古化的潮流》《贫困生穿名牌鞋》《过激的女权主义》《碰瓷戳中了谁的尴尬》《明星吸毒后可否复出》等,都展现了学生对于社会热点关注与把握的能力。

这些富有思辨性的议题打破了高三作文教学的单向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更愿意写作文。在直面新闻素材或热点事件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知识积累,做充分的材料收集工作,梳理时评中的观点,并能填补评论的空白,再将之凝练为精要的文字。搜集信息、理性思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贯通,势必能带给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审题立意:灵活使用三步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受到了广东省语文教研专家们的重视。一些专家总结出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三步骤,亦在这一新形式作文的审题中得到沿用。所谓的“审题三步骤”是指,面对一段以文字材料作为题目的作文题时,首先找出材料涉及的“对象”(一般为人物),其次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最后是分析材料中的“矛盾点”。

而笔者亦曾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审题策略,比如广州市2015年的模拟卷作文题材为“一元奖学金”,要求考生发表心声,并选择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中的一个投稿。这道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其特点是在题目要求中明确设置了写作的指令——投稿给校报栏目。利用审题三步基本法进行审题,不难抓取到主要对象——学生和学校两方,关键词为“一元奖学金”,矛盾点则是高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应予以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在具体的实践中,此法亦有不足。如2016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作文题二,陈述的材料是自认为勤劳的中国籍雇员却被世界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为敬业度全球最低,旨在让考生探讨中国人究竟敬业与否。对此,审题三步基本法进行到第三步“分析矛盾点”时,可能会让考生为难,到底该将矛盾点提炼为勤劳与敬业之间的矛盾还是敬业与不敬业之间的矛盾?实则这并非矛盾所在,就如上述提及的“一元獎学金”一题,矛盾点并不是指“一元奖学金”和“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而是指“一元奖学金”代表的精神奖励与“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代表的“物质奖励”。由此可见,矛盾点的提炼需要经过一定的思维转换。再回到深圳一模作文题二,“勤劳”包蕴的主要层面是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辛勤劳动、不畏辛苦,而“敬业”则指热爱本职,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故而作文材料中的矛盾点应为工作时的态度、能力、动机之间的对立冲突。

面对一些任务驱动型作文,与其陷入对“矛盾点”的苦苦追寻,不如引导学生回归作文审题的基本点,即在逻辑层面对议论对象展开由浅入深的分析。而逻辑层面一般包括:探究产生的背景,归纳其表现形式,界定其性质,分析主体行为的心理动因,剖解其正、负面影响,探讨应对策略等。有学者指出,“就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不管采用何种思路开拓模式,都要深入分析选定的具体问题,入情入理地阐述所持看法的理由,有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若能运用得当,加以适当的筛选和组合,足以建构成一篇内容完备的作文。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为发表对女儿小陈举报在高速公路上接电话的父亲的行为的看法。若用三步法,则可能耗费不少时间才能准确地把握“坚守情理”与“捍卫法理”之间的矛盾。此种情况,可以在抓准关键信息即“女儿举报父亲违反交规”后,将几个问题串联起来思考,如“举报父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举报父亲”(亦即心理动因)“怎样认识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如此由事件的表层步步递推到内里,实现思维的演进和拓展。

三、文体结构:基于传统的创新

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文体结构研究目前还较为贫乏,诸多语文教师在针对此类作文的教学时,更倾向于使用保守的文体结构。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书信体”写作,就表现出学生写议论文时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特点,即掐头去尾中间留三段,这忽视了文章的形式内涵,与写作的真意背道而驰。而任务驱动型作文亦不能堪称完美无缺的命题,它的现实性和过度理性使得考生难以调用以往积累的作文素材,常常望题兴叹“巧妇无米”。如此,文章只会是原题事实的复述和纯粹的议论说理,长此以往,这将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古以来,中西方的文学界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文章的体式和思想必得并驾齐驱,因为“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因此,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文体结构教学,教师不能故步自封,束手束脚,而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突破陈规,巧借文体上的创新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同时,在具体的结构排布上,并非只能采用“首段概括原题材料”“正文部分层层深入剖析关键点”“结尾回到原题材料”的既定写作模式。根据任务驱动型写作的基本要求——紧扣原题材料,在具体的文体形式上可以适当创新,比如采用“书信体”“日记体”“声明公告”等具有明显对话特性的文体。“书信体”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有较大的用武之地。如2016年深圳市第二次模拟作文题——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2016年广州市第二次模拟作文题——择取球星大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四方中的任意一方回应人们对此事的非議,2017年深圳市第二次模拟作文题——大一新生小王在寒假期间与高中同学小刘聊起高中生活时后悔自己高中岁月在“题海”中度过,这几道题都可以使用书信体,便于营造对话性,增强文章在情感上的说服力。

一切优秀的文章都必须含有“对话”的性质,而兴盛于东西方文化灿烂时期的“对话体”,如《论语》《斐多篇》《会饮篇》等为今日的任务驱动型写作提供了文体形式上的一种范式。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借鉴时切不可生硬挪移;在具体论证时,可以在文段中模拟设置“靶心”,并试图与“靶心”对话,用事理、情理驳倒靶心,以强化自己的观点。鉴于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偏好在议论之中插入部分的叙事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借用“对话体”的文体特征将叙事部分写得精简而有内涵,使之成为行文的亮点。在对话之中,对事件的多角度的全面评价就容易得以实现。从而使文章的论证逻辑实现推进式演进而非单纯的平面铺展,继而由原题材料步步拓延至对根源的追问或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从本质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类型,是对其的完善。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张开将它描述为:“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3]针对新型的材料作文的特点,作文教学策略也应及时更新。上述提及的“思维训练”“审题立意”“文体结构”是高中作文教学中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围绕这三点的思考和探索还可以继续深入,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洁.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J].考试周刊,2016(47).

[2]施仁港.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J].语文知识,2016(9).

[3]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15(Z1).

猜你喜欢
作文题文体驱动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另类文体巧谋篇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