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清,崔筱力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福建厦门 361112;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旅游学院,福建厦门 361112)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1]。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加大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乡贤文化”[2]。
历史上厦门人才辈出、民风淳朴、文化遗产丰富,宗祠、祖庙、书院众多,家风世代流传。此外,厦门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众多,吸引华侨回流反哺家乡,是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一大特色。当下,厦门乡贤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成效日益彰显。比如,厦门侨民捐资回乡改善了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厦门籍民企乡贤返乡设厂,促进了闽南乡镇企业的发展等。乡贤助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善举正孕育着无形的价值力量,感染着人们。近年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贤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福建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深挖福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并大力弘扬各类‘闽派文化’,加强对各类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实施‘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计划,保护具有文化记忆、区域特色的城乡建筑。发现和培育一批文化能人和民间文化传承人。”[3]2016年5月《福建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颁布,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福建历代知名人物精神内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4]。乡贤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传统社会文明因子。乡贤文化资源是乡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对于弘扬乡贤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乡贤”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属于社会学范畴中可描述性的词语。乡贤包括乡绅、绅士等一切有利于乡里建设和乡土秩序维护的社会贤达。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认为的“绅”,从礼治上维持着乡土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5]。乡贤是“乡”与“贤”的有机结合,是“乡绅”和“乡土中国”合二为一的结构形态,他们生与长在乡土,又将自己的学识和德行贡献于乡土,并得到乡土大众的普遍认可。
关于“乡贤文化”的定义,王泉根教授认为乡贤文化是地方基层研究本地历代名流时贤的德行贡献,用以弘文励教、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与教化策略[6]。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根植于传统乡村社会。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桥梁、以乡贤为榜样、以乡村为空间,是以实现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愿景的文化形态。正如对乡贤的特征探讨一样,乡贤文化也具有地域性、社会性和价值性,它与地域文化、谱牒文化、方志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密切相连,但又区别于这些文化类型。
文化资源是人类从事一切与文化活动相关的生产和生活内容的总和。孙凤毅认为文化资源是指那些能够用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共享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其中包括历史文化资源、现实文化资源。结合文化资源的含义并对乡贤文化的内涵加以延伸,乡贤文化资源的概念也可与之相呼应,即包含与乡贤文化相关的精神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乡贤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一样,饱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只有经过开发利用,才具有转化成为文化资本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从而创造出巨大的时代价值。
乡贤、乡贤文化与乡贤文化资源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其中,乡贤是乡村社会的精英,他们以中国乡土社会作为立足点,形成以“崇德向善、奋进向上、造福桑梓”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以乡贤为主体,乡贤是乡贤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乡贤文化资源源自乡贤文化,挖掘和利用乡贤文化资源凸显其德育价值,强调以“人”养“人”,有利于促进乡贤和乡贤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充分挖掘和利用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能够引发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为召唤乡贤,重塑乡土精英,培育当代乡贤提供条件;也能够弘扬乡贤文化,增强对乡贤文化精神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追求。
厦门近现代历史文化璀璨,无论从地理禀赋还是历史传承上看,厦门称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深厚的人文积淀造就了厦门多元文化资源形态。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海丝文化、闽台文化、侨批文化和特区文化等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厦门乡贤文化资源是扎根于闽南文化,是带有闽南地域特色的精神标记,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教化百姓的内生动力。
1.从时间上划分:传统与现代。中国历史上将致力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公益事业,德高望重且能力突出的贤达人士称之为乡贤。这个层面界定的乡贤为“旧”乡贤,即传统乡贤。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乡村走出去再回归故里,运用自己的经验、技艺学识以及文化修养和道德力量,参与乡村经济文化建设的贤达之士,他们成为时代的精英和道德的榜样,这些人成为了“新”乡贤,即现代乡贤。传统乡贤文化资源与现代乡贤文化资源以所处的历史时期的乡贤为主体。因此,根据时间轨迹划分乡贤文化资源便有传统乡贤文化资源与现代乡贤文化资源之分。
厦门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涌现出如著名的科学家苏颂、民族英雄郑成功、政治家洪朝选和蔡献臣、收台功臣施琅、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抗英爱国将领陈化成等杰出人物。而在近现代,厦门乡贤文化资源还呈现群体聚集化发展的趋势。例如,爱国华侨陈嘉庚及其女婿李光前和外孙李成义对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捐资助校;以厦门爱国实业家叶清池、黄奕住为代表的实业家们兴起的“捐资回乡”慈善热潮在全国成为佳话。放眼现代,以爱国华侨陈嘉庚、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奠基人林巧稚、当代体育家马约翰、著名物理化学家卢家锡为代表的名人,都是现代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
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乡贤的组成部分更加多元。人们依据本地区的建设实际,将本地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的好人、退休干部或教师等贤达人士,以及在外从商办实业、从政、就学及从事展业技术工作,能反哺家乡,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士都纳入现代乡贤的范畴。例如,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的外出经商人员、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回乡创业,致力于乡民脱贫致富。厦门现代乡贤的不断涌现,壮大了新乡贤队伍,丰富了厦门乡贤文化资源,为实现厦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这些名人在内的贤达人士在厦门这片土地上留下他们的足迹、事迹和业绩,成为厦门特区精神的文化力量,为开发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提供了潜质和题材。
2.从空间上划分:“在场”与“不在场”。随着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人口在空间上不断转换,城乡空间社区结构不断变迁。针对这一形势,可从空间上对乡贤文化资源进行划分。在当下存在两种乡贤文化资源,一种是“在场”的乡贤文化资源,另一种为“不在场”的乡贤文化资源。
“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乡贤文化资源以所处的不同空间和场域的乡贤为主体。区别“在场”与“不在场”的依据在于是否根植本土,是在“城”还是在“乡”。“在场”的乡贤扎根乡村乡土,把现代价值观念直接传递给村民,为乡村的治理和发展出谋划策。“不在场”的乡贤虽然外出奋斗,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再回馈乡里;或者人不在乡里,以交通和通讯为主,通过各种方式与方法支持和支援家乡建设,这些乡贤用他们的财富、学识、技术和思想观念影响家乡百姓。
厦门人自古以来就有“帮、传、带”的传统,因此对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的乡贤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充分重视和利用“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两种乡贤文化资源,才能促进厦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3.从形态上划分:有形与无形。文化资源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实体和精神的存在。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以乡贤文化为内核的文化资源在形态上划分为有形的乡贤文化资源和无形的乡贤文化资源。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即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乡贤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以乡贤为主体的故居、纪念物、文件、书信、艺术品等,还包括贤达人士所参与和献计的遗迹或项目以及地灵人杰的特色古村落等。无形的乡贤文化资源包括能人志士所创造或传承下来的语言、音乐、舞蹈、礼仪等艺术表现形式,还包括地方生产商贸习俗,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之道、乡贤名人主题文化节、能人巧匠的民间工艺,以及立德树人的好家风、崇德向善的先进事迹等。
厦门乡贤文化资源在形态呈现上可谓不胜枚举,有形的和无形的乡贤文化资源较为丰富。诸如以陈嘉庚、陈六使、林巧稚、卢戆章、苏颂、卢嘉锡、叶清池、黄奕住等故居为代表的福建名人故居;以彭德清将军故乡为代表及保留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地下基点的厦门翔安区新店镇彭厝村留存的历史遗迹;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以及厦门众多校园内以乡贤人士捐资命名的基础设施;这些有形的乡贤文化资源看得见,摸得着,在视觉和触觉上能给人直观感受,发人深省,激励他人。从古籍中爬梳的具有代表性的厦门名人和家族的家训垂饬后人,以德处世;连续举办八届的郑成功文化节,成为闽台缅怀先贤和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精神纽带;以厦门好交警陈清州为代表的先进事迹成为全党全民学习的好榜样;这些构成了厦门无形乡贤文化资源的丰富遗产。厦门有形的和无形的乡贤文化资源以厦门乡贤文化为感召,充分利用其德育作用,能引导人们见贤思齐,自觉成为乡贤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4.从关联性上划分:“物”与“人”。乡贤文化资源从与“物”和“人”的关联性上进行划分,可以分“物”的乡贤文化资源和“人”的乡贤文化资源。与“物”或与“人”相关的乡贤文化资源与前述“有形的”(物质性)或“无形的(非物质性)”的乡贤文化资源有重叠。例如,乡贤故居可以归类于“物”的乡贤文化资源,亦可归类到有形的乡贤文化资源。笔者认为,从关联性上进行“物”与“人”的划分是立足于对乡贤文化资源的利用,突出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性和时代性。
诚然,对于“物”的乡贤文化资源可以充分找寻和挖掘多样的有形乡贤文化资源,如宗庙、地方志、族谱、碑刻等,让沉睡中的乡贤文化资源能够唤醒,为我所用。包括出版与乡贤相关的书籍,制作和传播乡贤文化艺术精品、建立名人文化展厅、乡贤馆等方式。通过这些物质载体科学开发和利用乡贤文化资源。例如,厦门已出版《厦门名人》以及系列厦门名人传记;厦门文学艺术人物系列专辑已完成19位文学艺术人物配套专题片的出版发行。
“人”的乡贤文化资源是开发以传承乡贤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或行为。听乡贤故事,看乡贤戏剧,观乡贤电影,学乡贤技艺等活动都是“人”的乡贤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例如,厦门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先后公布了包含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薄饼制作技艺(厦门同安)、素菜制作技艺(厦门南普陀)、厦门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同安锡雕、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等非遗传承人,旨在将这些民俗技艺通过能人巧匠的乡贤得以传承与推广,绵延至校园及社会。
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表现在对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区域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乡贤文化资源的依存密不可分。从乡贤祠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名人故居,从能人巧匠到传统工艺,从乡规民约到家族祠堂,从民间习俗到传统古村落,这些构成了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又是彰显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这些构成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以乡贤文化资源为载体能够形成地区乡土记忆的有力证据,抚慰人们的心灵。因此将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作为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有力体现,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表现在对人们道德品格的培育和塑造,特别是针对青年一代。传统乡贤以“忠、孝、礼、义、廉”等传统价值观修身,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在乡土社会,乡贤承担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宗族文化、礼法文化等形态在内的传统乡村文化,实现着乡村自治、乡村和谐的功能。随着西方价值观的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淹没,人们精神信仰开始缺失,邻里等人际关系开始冷漠,公民道德素质开始下滑。乡贤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精神模范和行为典范,他们学高身正是行为规范的卫士,他们宣扬传统道德,提倡自觉自信,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文明风气的塑造。
对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利用就是挖掘厦门的古今贤达人士,让乡人和来厦者深入了解厦门的乡贤文化底蕴和城市向上发展的文化根脉。通过对乡贤事迹的推广和肯定,对其贤德的褒扬,使人们产生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将乡贤文化融入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树立爱国爱乡、为乡为民的崇高信念,引导学生为家乡的跨越式发展建功立业。
当下社区充斥着复杂多元的思想文化,社区的德育资源未得到充分的挖掘。社区内的纪念馆、名人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呈现形式单一,难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尤其是青年人,使得固有的显性德育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厦门乡贤文化资源作为社会德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改善社区德育环境,助推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厦门通过开展好人好事、道德模范、最美系列人物评选,“好家风好家训”征集,选树典型,突出榜样的力量,有助于彰显乡贤文化资源在社区的道德培育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形态弘扬文明之风,推进核心价值观在社区落地生根,进而优化和改善社区的德育环境。
厦门十三五规划指出厦门正面临社会利益格局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治理转型进入深化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7}。随着厦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西方文化观念纷纷涌入,各种西方文化正以各种形态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渐显文化高地之态势。崇洋媚外,拜金虚华、自私唯利等错误价值观腐蚀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面对当前态势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领。因此,大力发展厦门乡贤文化资源,挖掘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是应对多元文化冲击和防御价值观衰变的现实需要。我们认为,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借助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将得到很好的展现。
充分发挥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公众的参与是厦门乡贤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利用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社会大众主要指政府、社区、学校、家庭以及公众,因此需要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家庭和学校而言,应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激发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群众特别是学生而言,要以社区、家庭、学校为阵地,开展“厦门文化遗产保护月”、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开放名人纪念馆或相关文化展厅,打造阵地学贤,以提升公民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意识,培育更多的欣赏者,促进厦门乡贤文化资源德育价值的发挥。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强调政府部门对乡贤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引导作用,是形成对乡贤文化资源科学利用和德育价值挖掘的主导因素。2016年3月厦门施行《厦门经济特区历史风貌保护条例》,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厦门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客观上保护了厦门乡贤文化资源。但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利用层面,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或政策的落实相对缺乏。政府作为乡贤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导者,应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育等方面构建发展体系,使乡贤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得到更好的彰显。
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大众传播方式,对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有效的条件。它增强了社会大众对乡贤文化资源的了解,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互联网、电视、手机为载体,以网络、朋友圈、微博为传播形式,通过开设网络系列专题报道、新闻报道等手段,能进一步提高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可以开展“我为厦门乡贤文化点赞”“厦门乡贤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活”等微博讨论话题,通过“互联网+乡贤文化遗产”的形式,创新传播方式,让群众提高对厦门乡贤文化资源的归属感和投入感,使乡贤文化资源通过大众传媒融入到群众的现代生活中去,增强对乡贤文化资源的认同感。
学校是推动乡贤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通过校园乡贤文化建设可提高广大学生对乡贤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建议与相关部门合作,在厦门市内学校建立乡贤文化传承基地。近年来,厦门在市内学校开设乡土教育课程,建议将乡贤文化资源融入乡土文化教育课程,通过相关学科教师、专家学者、传承人定点进行授课或将乡贤文化内容融入地理、历史、政治等课堂教学。通过开展乡贤文化系列活动,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与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办学,开设古籍修复课程,并在省内招收美术(木雕)专业,该举措值得借鉴;厦门艺术学校可开设南音、高甲戏、歌仔戏、木偶戏等专业,积极培育文化传承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5-02/01/content_2813034.htm,2017-5-6.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2017-5-6.
[3]中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2017-4-15.
[4]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http://www.fjdpc.gov.cn/show.aspx?Id=105642,2017-3-16.
[5]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观察丛书),上海:观察社,1948年.
[6]王全根.中国乡贤文化研究的当代形态[J].人民文摘,2014,(10).
[7]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xm.gov.cn/zdxxgk/czzjxx/zfzfzq/201610/t20161031_1373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