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教多学”是新理念,也是新型的课堂模式。文章主要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多给学生“读”的时间、多“思”的时间、多“悟”的时间、多“自主”的学习时间等四个方面,探讨“少教多学”开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实践策略
“少教多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讲视域下的主要教学模式。“少教多学”模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交流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体验,发展能力,提升素养。下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少教多学”谈几点看法。
一、 给学生多“读”的时间
教师讲解贯穿于课堂全过程的课堂,学生参与度低,教师对每一篇文章淋漓尽致地讲解,很少顾及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只为“应试”,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敢于从“讲”中走出来,把时间让给学生读、悟和实践。
如《白杨礼赞》的教学时,教师简单组织教学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体会题目的含义;听读课文,在文章关键处圈圈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感知文章的段落层次;精读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品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時间,是有效课堂的基础,也是“少教多学”用于阅读教学中的前提条件。
二、 给学生多“悟”的时间
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发展综合能力。教师应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和感悟。
《白杨礼赞》的阅读,对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描写,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问题,进行导思、导练,如:
导思一: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导思二:文章结尾写楠木有什么作用?
导思三: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对于这个三个问题的提出,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从而悟出问题的内涵。如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景”、“形”、“神”三个方面进行体会和感悟;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白杨树与楠木的对比而感悟白杨树的不平凡;对于导思三,从课文写作方法“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而进行引导、点拨。
探究活动的开展,与阅读内容直接相关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对于课文段落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上,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1)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2)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描写的是高原的景色,与文章中的白杨树有什么关联?(3)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描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每一个问题提出后,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全身心走进文本,捕捉相关的信息,充分探讨和交流,从而自主构建知识,形成技能,多读、多思中感悟、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三、 给学生多“体验”的时间
阅读教学,不仅要多“读”的时间、多“悟”的时间,对于文章的写法、主题的提炼等,更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时间,只有多体验,才能真正有所悟、有所感。给学生“体验”的时间,情境创设是首选。如《白杨礼赞》的阅读,对于课文中描写高原的景色的一段,以及这样写为写白杨树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这个内涵的揭示,学生会感到有种强加于自己的感觉,学生缺乏直接体验,难以形成这个意向。而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坐在汽车里录制的黄土高原的视频片段,学生们跟随者拍摄者的“脚步”和“镜头”走进辽阔的高原,真正领悟“扑入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与作者“并行”,感受高原之辽阔、白杨树之不平凡。情境法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主要方法。
四、 给学生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少教多学”的基础是“先学后教”,注重“自主先学”,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不仅仅注重文本的表面内容——基础知识,也要体会、感悟文本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这些,需要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为此,阅读课堂质量的提高,应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尤其是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的解决,课文背景的查阅、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微课、微视频等丰富自己的学习方式,用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白杨礼赞》的阅读,课堂之初,应设计问题,让学生对预习进行自主交流,这个环节,学生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必须认真阅读,多层次、多方面研读教材文本,促使自主学习更有效。如:(1)交流作者——茅盾以及茅盾的主要作品;(2)了解《白杨礼赞》写作的背景;(3)识字:婆娑、楠木、虬枝、毡子、主宰、倦怠、无边无垠、坦荡无砥、恹恹欲睡、旁逸斜出;(4)根据课文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无边无垠、坦荡无砥、妙手偶得、伟岸、婆娑;(5)揣摩文题中的“礼赞”的含义;(6)自读课文,勾画出赞美白杨树的词语,并体会在文章中的作用。
对于自主学习,除了自主探讨这些基础知识,初步感知之外,还包括课堂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如《白杨礼赞》的阅读,对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一段的研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开头段的作用有哪些?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回答,为此,这个问题提出后,教师改变“自问自答”、“即问即答”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组织学习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畅所欲言,给出不同的回答和观点: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3)点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线索;(4)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心;(5)为下文做情感基调。
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讨的主要途径,问题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源泉,也彰显个性化阅读。语文阅读教学该改变模式化、形式化、传统化,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多读、多思、多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多学的空间和机会,注重导学的有效性,让“少教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
[2]于丽娟.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B版,2014(02).
作者简介:
朱腾,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