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品质,就是思维能力的特点,它决定了认识活动的效能,也体现了每个学生思维的水平、智力、能力的差异,也就是说,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从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角度上来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在分析判断中,培养思维的正确性;在发散训练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追本溯源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熟能生变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求佳求新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维品质;策略
思维品质,就是思维能力的特点,它决定了认识活动的效能,也体现了每个学生思维的水平、智力、能力的差异。从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角度上来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五大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一、 培养思维的正确性,思维品质的前提
培养思维的正确性是思维品质的前提。什么是思维的正确性呢?它是指形成的概念是正确的,判断是恰当的,推理是前后一贯的,不自相矛盾的。那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呢?我们的实践是:
1. 加强直观演示的教学
如,教“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应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多几少几,是指在同样多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或减少一些,然后让学生分清大数、小数、相差数。
2. 加强多余条件的训练
为了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有时可以有意给应用题增加多余的条件,让学生在解题时,通过思考、选择其中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舍弃多余的条件。常做这样的练习,学生在进行思维时就能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根据题目中所揭示的数量关系,作出恰当的判断。
3. 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
在一题多变的练习中使学生体会到:问题变了,就意味着数量关系变了;而条件变化,问题不变,只是改变了思维的步骤和解题的方法,思维的方向没有变。
二、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品质的基础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什么是思维的灵活性?即指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能够多种多样,解题方式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有较高的转换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培养:
1. 加强一句多想的训练
如,看到“甲、乙二人生产零件个数的比是3∶2”这一条件,启发学生联想:(1)甲、乙二人生产零件的总个数中,甲占4份,乙占2份;(2)甲生产零件个数是两人生产总数的35,乙生产占总数的25;(3)乙生产零件的个数是甲的23;(4)甲生产零件个数比乙多总数的15……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了思维的流畅程度,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2. 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
如,一根铁丝,夏甜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夏点点想把它围成边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请问宽是多少厘米?这是一道多解题,正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能给出:(10×4-12×2)÷2=8(厘米);10×4÷2-12=8(厘米),两种方法解答。如果此题仅限于此,显然未发挥其价值,于是激发学生另寻思路:画出图形,通过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长,有学生发现正方形两条边的和,就是围成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截去其中一条长就是一条宽,列式为10×2-12=8(厘米)。受其启发,学生们又想到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由原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的一条边长比长方形的长短12-10=2(厘米),10-2=8(厘米)就是长方形宽的长度。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评出最优解法。当然,一题多解不是解法越多越好,不能为多解而多解,要从多解中找出“佳解”。
3. 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
如,教两步应用题时,先出示一步应用题:夏夏有18本故事书,刘刘有9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解答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训练:将直接条件“18本故事书”变换为间接条件,比如:“比刘刘多9本”“是刘刘的2倍”“刘刘是夏夏的12”“刘刘是夏夏的50%”等。一题多变要变得有理,能使学生接受,如果跳跃过大,学生反而糊涂,要“活”而不乱,“多”而不滥。
三、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品质的重心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重心。何谓思维的深刻性呢?即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广度、深度、难度。它集中表现为智力活动中学生能深入思考问题:善于追本溯源,见微知著;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性强;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假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在解答实际问题中表现在:学生善于利用已学过知识解答新的问题,不仅灵活,而且能全面沟通知识。教學中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般做法是:
1. 加强选择算式的训练
如,某厂7月份计划生产机器80台,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20台,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在正确的算式后的()里打上“√”。
①20÷80()
②20÷(80+20)()
③20÷(80-20)()
④(20+80-80)÷80()
看来要从几个算式中选择出正确的算式,不具备思维的深刻性是选不正确的。
2. 加强一题多问的训练
设计一题多问的练习,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选择条件、应用条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问题,进而加深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如,教学“一台电视机价格是15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电视机的5倍少40元”时,让学生根据这条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提出下面问题:
(1)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多少元?
(2)一台计算机比一台电视机贵多少元?
(3)一台计算机和一台电视机共多少元?
一题多问,能培养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灵活应用条件,变通思维。
四、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品质的关键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品质的关键。什么是思维的敏捷性呢?意指头脑灵敏、反应快、思维迅速。思维的敏捷性是建立在思维正确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基础上的,是这“三性”的集中表现。
1. 强化关键词句的联想训练。解决问题的条件或问题中含有关键的词句,是解题的重要线索。抓住这些关键,能有效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 强化沟通联系的联想训练。解决问题之间存在联系,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在不同的情节中应用。因此,要注重强化学生透过本质看现象的联想训练。
当然啦,思维的敏捷性必须以良好的记忆为基础,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应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并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五、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品质的核心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品质的核心。何谓思维的独创性?意指学生:善于摆脱原有知识经验的羁绊、思维定势的禁锢;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善于把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和新发现。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的一般做法是:
1. 强化突破常规的训练
如,“工程队修一条公路,17天修了459米,恰好占全长的19,这条公路共修了多少天?”,当学生用常规的解法列出算式:459÷19÷(459÷17)=153(天)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求佳求新。学生突破常规的束缚获得了独特的解法:17÷19=153(天)。对于好的解法,及时评价,进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2. 善于捕捉思维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其合理成分,及时肯定,放大教学,对于与众不同的解法要深入研究,不能轻易否定。
总之,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树立整体意识,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简介:
黄燕钰,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