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识别

2018-04-13 05:10徐莹莹綦良群吕希琛
中国科技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扎根范畴编码

徐莹莹,綦良群,吕希琛

(1.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再一次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所急切关注的热点议题。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7.9%。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左右”等一系列目标[1]。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制造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长久以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了较大的环境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的低碳转型刻不容缓[2]。制造企业作为制造业的微观主体,既是大部分物质产品的直接提供者,也是绝大多数污染物的直接生产者,既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承担积极响应国家低碳号召、担负低碳责任的使命[3],所以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进行低碳创新。然而,如何提升制造企业的低碳创新绩效,影响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尚未在学术和实践中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识别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为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1 文献回顾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创新已经逐步成为学者近些年探讨的热点议题。国外学者大多将企业低碳创新囊括在环境创新领域中研究,一些学者重点研究了政府和社会环境在企业环境创新中的作用。Brunnermeier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环境规制是企业环境创新的初始驱动力[4]。Ursula等以德国汽车制造商为对象研究发现,除了政府环境规制因素外,区域内对环境创新的倡导也是推动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5]。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环境创新绩效与市场机制的拉动作用关系更为密切,如Morris研究指出企业环境创新可以形成“技术补偿”效应,增加企业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有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6]。此外,打破“碳锁定”现象对企业发展的桎梏也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研究问题。Unruh通过三篇论著递进式的研究解释了“碳锁定”现象的存在,认为低碳创新是一个“技术—制度”的复合体,除依靠政治、社会、经济等外部渠道以外,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是解除此锁定效应的关键性内生驱动力[7-9]。Vergragt指出企业通过技术突破手段打破碳锁定僵局的有效路径是针对碳封存、碳捕获以及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创新,同时,企业规模、政府规制、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缝隙”市场等也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10]。

国内学者华锦阳通过对浙江地区工业园区的实证分析指出市场引导下的“利益驱动”和自发环保下的“意识驱动”是企业低碳创新的主要动力,且在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下才作用显著[11]。李先江认为企业低碳创新在绿色创业导向和组织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传导作用,绿色创业导向对企业低碳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2]。岳书敬针对低碳创新的效率进行研究指出,鉴于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外部性效应,政府的扶持、市场竞争、企业规模以及FDI与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存在密切相关关系[13]。徐建中等利用扎根理论对低碳情境下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创新意愿、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正向作用于技术创新行为[14]。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低碳角度的研究多将目标设定为区域、城市或者泛指意义下的企业层面,鲜有针对特定类型企业的低碳创新研究,专门聚焦具有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碳排特性的针对性研究更是少见。有鉴于此,本文将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其低碳绩效的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制造企业提升低碳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实践指导价值。

2 关键驱动因素识别研究方法及设计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质化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识别和确定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关键驱动因素,为后文的理论分析和作用机制的探讨提供铺垫。

2.1 研究方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Glaser和Strauss提出扎根理论,它是一种通过深度访谈的质化研究确定研究范畴和故事线,进而建立基于访谈的理论模型的方法。初期的扎根理论主要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随着学者对扎根理论的不断修改和完善,该理论逐渐开始在管理学、教育学、宗教学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15-17]。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

2.2 研究设计

为了紧密契合本文的研究情景,满足对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的有效识别,首先要求受访者来自具有中型以上规模且有意愿开展和推动低碳方面创新的制造企业;其次是受访者素质方面的要求,要求访谈对象在逻辑分析、理解判断和表达能力方面具有较好表现,由于受教育程度是受访者素质最直观的衡量因素,因此本研究基本选择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员工作为被试;最后,为了使受访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研究目的和访问内容,给出比较专业且具有价值性的资料信息,要求受访者具备一年以上的技术研发、企业管理以及创新管理的工作经验,熟悉制造企业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和创新目标。Fassinger等的研究指出,扎根理论研究的调查样本数量选择20~30人较为合适,根据样本数量在编码过程中范畴的确定应当选择资料中出现2~3次以上的概念词频为宜[18]。因此本研究在严格确保理论饱和的原则下,选取24家制造企业作为样本,样本企业均满足大中型制造企业规模要求,行业分布涵盖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木材加工、纸制品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从职位方面看,有总经理3人、总经理助理3人、副总经理4人、战略规划部门主管7人、技术研发部门主管5人、高级研发人员2人。其中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7人具有本科学历。在从事创新管理相关工作经验方面,10年以上的有3人, 5~10年的有7人,1~5年的有14人。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的识别,为体现因素的关键性特征,初步拟定选择在编码中出现4次以上的词频作为初始概念来界定范畴,以防止主轴式编码中主范畴数量的过度蔓延。

2.3 研究实施

采用一对一深度访谈方式进行初始资料的探测性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交流并记录被访者的话语,还可以根据受访者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等掌握访问的氛围和节奏,能够通过观察有效辨别和确认被访者回答的真实性和说服力[19]。本研究对24个访谈对象分别实施一对一访谈来调查分析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对每个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均控制在60分钟以上,注重访谈中氛围和节奏的调节,以期较准确掌握受访者对低碳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的见解和观点。访谈内容以提升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举措和影响企业低碳创新效果的因素为主,例如 “哪些因素对企业从技术角度提升低碳创新绩效较有影响?”“哪些因素能够促进企业在管理和运营中的低碳和节约?” 通过深度访谈共获得24份个人访谈记录,将获得的访谈记录进行整合、质证来确保其反应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真实性。随机选择19份个人访谈记录作为利用扎根理论识别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研究的编码分析原始材料,其余5份访谈记录作为扎根理论识别结果的饱和度检验材料,对识别和归总结果进行再次验证的依据。在方法实施过程中尽量使用现有文献和理论基础中有所提及的高频率的相关学术化词语描绘扎根访谈中出现的概念,进一步搜求核心范畴和主范畴间的逻辑因果关系。对存在争议的概念和范畴,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删减,以避免编码者主观意见对编码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编码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3 关键驱动因素的识别过程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原始访谈内容全部打散,对访谈内容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和登录,进而发现概念类属,实现访谈内容的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经过访谈共整理出500余条原始语句资料及相应的初始概念。经过多次整理分析,剔除出现频次低于4次的初始概念,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11个概念范畴,分别为关系耦合度、关系交互度、关系持久度、政策制度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创新决策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柔性生产能力和低碳保障能力。每个范畴对应的原始资料举例以及相应的初始概念如表1所示。

3.2 主轴编码

通过分析发现,本研究开放式编码得到的11个独立的范畴之间确实具有某种潜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发展这11个范畴的具体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重新归类和归纳,得到外部关系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三个主范畴。其中,外部关系质量由关系耦合度、关系交互度和关系持久度三个范畴构成;外部环境质量由政策制度环境、市场需求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范畴构成;企业创新能力有创新决策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柔性生产能力和低碳保障能力五个范畴构成。总结每个主范畴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及其具体内涵,如表2所示。

3.3 选择性编码

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标签和编码,本研究确定了“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这一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挖掘出三个主范畴:外部关系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其中,企业创新能力是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的对企业创新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的系统性能力禀赋,是影响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关键性内生因素,其内容囊括创新决策、资源获取、技术研发、柔性生产和低碳保障,对低碳创新绩效的取得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外部关系质量和外部环境质量是影响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关键性外生因素,其中前者是对企业与其他创新联盟主体合作关系优劣程度的衡量,表现为企业对自身在创新合作中的嵌入程度、依存程度,以及资源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认知评价;后者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客观容器)对企业创新保障和约束力度的衡量,两者既对低碳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又能通过对企业能力禀赋的作用间接影响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综上,构建了主范畴与核心范畴典型关系结构的5条故事线,分别是外部关系质量直接影响低碳创新绩效;外部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低碳创新绩效;企业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低碳创新绩效;外部关系质量通过企业创新能力间接影响低碳创新绩效;外部环境质量通过企业创新能力间接影响低碳创新绩效。扎根理论选择式编码结果如表3所示。

3.4 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

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是为了保证理论模型建立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利用资料依次经“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的过程来确认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上述研究的范畴和主范畴。本研究利用原始访谈资料中剩余的5家制造企业进行重复编码,验证“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的典型关系结构。

以MD企业为例,“十二五”期间,MD企业提出“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智能”的发展主题和目标,将产品达到国际节能环保水平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在政府颁布《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之后,企业的低碳冰箱产品由于其节能减排功能达到了国家的既定标准,成为业内首家通过“温室气体排放”认证的企业,自认证以来,企业该系列冰箱产品的销售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外部环境质量——低碳创新绩效)。企业通过与SD公司和ZKY研究所的长期合作,意图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空调系统中,集成市售离网型逆变

表1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结果

注:A××表示第××个受访者的访谈材料,每句末尾括号内容为初始概念。

器,研发运行管理装置,将太阳能逆变输出和市电输出分时切换供给空调系统,目前该低碳创新项目已经取得了关键突破性进展,可实现生产,每年将节能6145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1.5万吨(外部关系质量——低碳创新绩效)。企业技术和研发部门通过利用企业原有的工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采用180°正弦波直流变频技术、平行流换热技术、独特风道设计等国际领先技术,建设了大量柔性化生产线,实现家用空调节能减排的产业升级,提高低碳空调产品的产能(企业创新能力——低碳创新绩效)。企业的马龙生产基地工程是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之一,该项目获得国家50%的补助,国家补助给该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项目建成后将达到每年减少约380吨标准煤使用量的水平,相当于减排约1138吨二氧化碳(外部环境质量——企业创新能力——低碳创新绩效)。企业与ZKY研究院、QH大学、SHJT大学等组织常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组织为企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企业也从这些组织的研发成果中获取了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实现了很多工艺和产品方面的创新。例如热回收数码多联中央空调热泵热水机一体化机组节能技术,初始创新灵感是从ZKY研究院获得的信息,通过企业研发和改进使之与企业生产中央空调的关键技术相融合,该项目的节能效益达到每年节约2800万度点,相当于减少2.49万吨CO2的排放(外部关系质量——企业创新能力——低碳创新绩效)。

表2 主轴式编码结果

表3 选择式编码结果

依据以上方法,依次对剩余4家企业进行重复编码和检验,编码结果表明过程中未发现全新范畴的引入,核心范畴“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也得到了精确,说明研究达到预期效果,所得出的各个范畴和故事线具有较好的理论饱和度,可以停止进一步采样。

4 关键驱动因素识别结果及模型阐释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模型饱和性检验等多个步骤的循环往复,得到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因素的扎根理论识别结果

4.1 外部关系质量

本文从静态、动态和时间三个方面将制造企业外部关系质量划分为关系耦合度、关系交互度和关系持久度。其中,关系耦合度是组织间或组织成员关系的结构依赖,组织成员间地位、技能水平、信任程度及目标意愿等一致性程度越高,表明成员的关系耦合度越好,是组织间信任、满意、共同目标以及关系公平等方面的体现。制造企业低碳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回报慢的特征,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外部性的双重体现[20],因此更多需要采用多主体的合作创新模式,通过与合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科研中介在稳固的关系下进行的创新知识的组合利用,所以关系耦合度正向作用于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

关系交互度是关系双方通过连接性的认知、语言、行为保持接触的动态活动方式,强调双方交互的行为和过程的紧密程度和质量,是组织间沟通、支持、冲突解决等方面体现。较高交互度的关系质量一方面表现为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网络具有较大的网络合作成员数目,具有充足的信息容量和信息资源。丰富的信息来源为制造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低碳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思路和技术蓝本,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创新主体间频繁的交流、沟通,能够促使制造企业在低碳创新中有效的反馈信息。容量且具有较高异质性的网络关系有助于保障企业获取更多的互补信息,有效的反馈促进研发创新绩效提升[21]。

关系持久度作为关系质量的时间维度表现出制造企业与其他低碳创新主体进行合作的稳定性。维系持久的关系质量对制造企业低碳创新活动而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关系治理的成本和难度,又能较好地防止短期合作或频繁变更合作主体而导致的合作创新技术的衔接断裂风险,而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承诺方式是合作双方维系关系持久的有效心理契约,Madhok和Tallman指出,促进联盟关系稳固持久的关系性承诺可以有效促进团队间信任,降低联盟治理的潜在压力和成本,提升联盟绩效[22]。

4.2 外部环境质量

制造企业外部环境质量是具有约束、保障和支撑作用的社会性客观因素对制造企业低碳创新活动适宜程度的衡量,优质的外部环境质量能够起到适宜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按照前文分析结果,制造企业外部环境质量包含政策制度、市场需求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

政策制度环境质量是对政府通过行政体系和政策法规对制造企业低碳创新和转型给予的资金支持、规划协调和专利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的衡量。政府通过提高碳排监管力度和推行碳税、碳法等政策和措施能有效弥补市场导向对企业创新作用的不足,进一步影响创新活动的决策、方向以及速度规模,强化政策面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和需求体系还不完善,体制惯性常常导致市场效用范围的狭窄和资源配置速度的滞后,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度因素对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市场需求环境质量是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效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程度的衡量。研究表明,绿色需求和低碳需求已经成为国内外制造产品市场的热点需求,近九成的美国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考虑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具有绿色标志的消费品,欧洲消费者中也有70%以上的人关心其购买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除了市场的低碳需求以外,市场需求环境带来的市场竞争也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创新的目的是促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得先机,低碳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制造企业不断开拓和寻找新的创新思路,从而帮助获得持续的创新收益,提高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

社会文化环境质量是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有效承载,高质量的社会文化环境使消费者具有更高低碳消费预期,更加重视制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低碳化。通过低碳文化的普及、政府的倡导、大众媒体的宣传以及大量非正式组织的呼吁形成强大的低碳创新影响力和渗透力,帮助民众形成更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制造企业低碳创新决策的制定以及低碳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社会整体低碳创新体系在绿色、健康的社会文化中得以发展和成熟。

4.3 企业创新能力

在低碳情境下,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是在低碳可持续观念引导下,制造企业通过搜寻、甄别和获取外部创新知识,以及对已有知识和技术的重组和应用,实现突破低碳价值壁垒,驱动企业向低耗能、低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综合能力。通过前文扎根访谈辨识出与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密切相关企业创新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创新决策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柔性生产能力和低碳保障能力。

企业创新决策能力是企业将环境动态性与内部核心能力模块进行关联和结合的纽带,通过有效的创新决策企业可以精准并迅速的制定创新战略、调整创新战略,以便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推进战略转型的目的。有效的创新决策既能够帮助制造企业精准辨识和发掘潜在低碳机遇,调整战略聚焦创新关键点,又能够优化和调整制造企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向,抵御消极创新或创新不当带来的风险,有效提高低碳创新成功率,促进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大幅提升。

创新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低碳创新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创新人才资源的获取,企业的低碳创新活动依赖于创新人才资源的有效保障,企业通过优质的创新环境、优越的激励和薪酬机制可以有效吸引和培养低碳型创新人才,从而保证企业低碳创新的潜力和爆发力;第二是创新信息资源的获取,创新信息资源既包含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等信息,又包含帮助创新过程解决问题的价值信息,两者都是企业低碳创新的稀缺性资源,对以上创新信息的及时识别、有效整合和高效率用能够为创新活动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是创新知识资源获取,知识具有粘性特质,高度的资源获取能力能实现对复杂创新知识的吸收和同化,为创新提供技术和创意来源,保障低碳创新绩效的提升[23]。

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一方面表现为企业通过高效地获取外部知识和资源创造出新技术、新知识,最终形成更具低碳价值的新产品,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技术研发对企业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借助研发活动更有效地吸收、使用和更新现有技术,立足于自身的产品和业务,将碳中性技术应用于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之中,在最擅长的领域有针对性的加入低碳技术,融入低碳价值,有效提升低碳创新绩效。

低碳环保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息息相关,要求企业及时淘汰和改造落后生产线,采用更加环保更加卓越的生产工艺。通过定制化和模块化的生产方式有助于企业在低碳背景下更好地将低碳理念融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中,既能保障消费者对产品的共性功能需求,又能满足适应时代潮流的“个性绿”需要。陈琪指出柔性生产是企业应对变化环境的智能型生产方式,通过各方面柔性能力的结合能够提升企业抗击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因此本文认为提高企业柔性生产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低碳创新绩效。

企业低碳保障能力有助于企业形成优质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合力,对低碳创新绩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低碳意识和低碳责任是企业低碳发展的保障性要素,在高度环境敏感性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低碳社会意识形成和低碳社会责任的履行使得企业产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从而大幅提高企业营销创新绩效。低碳企业文化的培育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声誉;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员工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自觉遵守和营造企业低碳制度氛围,有利于提升企业制度创新绩效。低碳习惯能够有效保持和强化企业的低碳创新意愿,有利于低碳创新绩效的提升。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采用深度访谈方法植根于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的本土情景,通过对深度访谈原始资料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过程的循环反复,得出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模型。研究表明外部关系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三个主范畴是提升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关键驱动因素,其中企业创新能力是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直接驱动因素,包括创新决策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柔性生产能力和低碳保障能力五个类属;外部关系质量和外部环境质量既可以直接驱动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也可以通过企业创新能力间接驱动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前者包括关系耦合度、关系交互度和关系持久度三个类属,后者包括政策制度环境、市场需求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类属。在今后研究中,将采用大样本调查的方法对论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中各变量的关系进行检验,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马丁,陈文颖.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水平及达峰路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5):1-4.

[2]徐建中,吕希琛.基于动态集对分析模型的中国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测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49-55.

[3]赵博,毕克新.基于专利的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动态演化规律分析[J].管理世界,2016(7):182-183.

[4]BRUNNERMEIER S B,COHEN M A.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45(2):278-293.

[5]URSULA T,JOHANN W.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region of Munich and its impact on company competitivenes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1484-1493.

[6]MORRIS A.When green isn’t mean:economic theory and the heuristics of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competitiveness and opportunity cost[J].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6):31-44.

[7]UNRUH G C.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0,28(12):817-830.

[8]UNRUH G C.Escap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2,30(4):317-325.

[9]UNRUH G C.Globaliz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6,34(10):1185-1197.

[10]VERGRAGT P J,MARKUSSON N,KARLSSON H.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bio-energy with CCS,and the escape from the fossil-fuel lock-in[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1,21(2):282-292.

[11]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J].科研管理,2011,32(6):42-48.

[12]李先江.服务业绿色创业导向、低碳创新和组织绩效间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8):36-43.

[13]岳书敬,王旭兰,许耀.中国工业行业低碳创新及其影响因素解析[J].财经科学,2014(9):78-87.

[14]徐建中,曲小瑜.低碳情境下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15,36(3):29-37.

[15]周文辉.知识服务、价值共创与创新绩效——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4):567-573.

[16]张宝生,张庆普.基于扎根理论的隐性知识流转网成员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8):1224-1229.

[17]GOLDKUHL G,CRONHOLM S.Multi-grounded theory-Adding theoretical grounding to grounded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2015,9(2):187-205.

[18]FASSINGER R E.Paradigms,praxis,problems and promise:grounded theory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5,52(2):156-166.

[19]孙晓娥.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87-92.

[21]徐建中,李奉书,李丽,等.企业外部关系质量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知识视角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2):183-192.

[22]MADHOK A,TALLMAN S B.Resources,transactions and rents:managing value through interfirm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326-339.

[23]BARTOLONI E,BAUSSOLA M.Do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ndertaken alone have a real pivotal role? Product and marketing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firm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 new technology,2016,25(2):1-23.

猜你喜欢
扎根范畴编码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