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优势状态、价值共创与用户创新绩效:心理授权的调节作用

2018-04-13 05:10王丽平褚文倩
中国科技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共创领先优势

王丽平,褚文倩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0 前言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隔绝机制由迅速的市场扩张转变为场景模式下的产品情感化[1];大数据、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泛在的价值创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同质与异质并存的跨界竞争、产品创新的迭代频繁等因素促使技术不确定性增强[2],顾客需求的差异化与信息的粘滞性又使企业单纯依靠技术人员进行的创新模式无法满足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化趋势,因此,创新模式愈益显示出其民主化倾向,而且这种倾向正在快速发展。嵌入性理论指出,如果大批直接用户参与新产品研发过程,将增强企业的管理不确定性,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风险。企业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既能获得必要的用户创新技术与市场信息,又不会承担过度的风险或使开发过程变得复杂,故Von Hippel将具有领先优势状态的用户即领先用户从普通用户中区分出来,强调领先用户在创新中的作用。之后不少研究也发现,用户创新大部分是由领先用户实施的[2],Urban、Morrison 等研究表明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领先优势状态越明显,开发的新产品就越具有商业吸引力[3]。因此,研究领先优势状态对于提升用户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虽然学者们普遍认同领先优势状态对提升用户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但对于这种影响发生路径的探究仍存在不足。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用户创新意识逐渐觉醒,用户特别是领先用户的价值实现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塑造新竞争能力的战略取向也转变为与领先用户的共同创造价值。价值共创作为企业在用户创新背景下实施的竞争战略,是企业完善新产品开发信息链、资源链、技术链并挖掘领先用户价值的手段,也是发生在领先用户与企业之间基于动态和相互依存关系上情感化的互惠性互动和资源整合的过程[4]。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吸纳了更多优质知识甚至跨界资源拥有者加入价值网络,扩展了企业价值网络的联结广度,为用户提升领先优势状态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知识支撑;打破了领先用户与企业间价值创造的边界,并在资源、产品、环境这类有形载体和体验、口碑这类无形载体的共同支撑下,将价值创造的过程联通起来形成了价值共创的合力[5],为实现创意转化、产品孵化、品牌放大及市场扩张提供了全渠道支持。因此,价值共创成为影响领先用户创新的关键因素,需要深入探讨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

领先用户是否愿意与企业共创价值除受到经济学角度的交易成本理论影响外,还受到激励理论中领先用户授权心态以及场景理论中情感体验的影响。而心理授权作为表现领先用户授权心态以及引爆用户情感体验的关键性指标,强调了领先用户对工作影响力、选择权的感知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判断,不仅能提升用户的内在动机水平,引导领先用户与企业共创价值,还能使领先用户在参与产品创新过程中形成“关系转换成本”,进而将用户锁定于企业的产品创新范围之内。Thomas和Velthouse提出高心理授权的用户对完成既定的目标充满自信,习惯与企业共享知识和资源,并积极利用自身的方式去寻找更加便捷实用的解决创新难题的方法,来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6]。因此,心理授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管理模式以及领先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重要因素,探究心理授权对于服务消费情境下企业持续获取用户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价值共创作为领先用户与企业的交互合作行为,心理授权作为双方合作行为发生的前提和保证,能够较为全面地解决合作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性问题,并为探讨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有效的理论视角。本研究在借鉴已有文献,整合资源依赖、开放式创新、嵌入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领先优势状态、价值共创、心理授权和用户创新绩效的关系,同时剖析心理授权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作用,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

1 研究基础与假设

1.1 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绩效的关系

领先优势状态是伴随着领先用户特征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产生的,Morrison首先提出领先优势状态的概念,即领先用户区别于普通用户的心理状态,并指出可以通过较早意识到需求、较高的利益期望及自己感知的领先优势状态水平这三个变量对其进行识别[7];Lüthje认为领先优势状态并不只是领先用户区别于普通用户的心理状态,还应将领先用户的经验、能力水平也纳入到研究范畴中[8]。本研究结合高忠义的研究[9],认为领先优势状态是领先用户区别于普通用户的特征,这种特征包括较早意识到需求、较高的利益期望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户创新绩效即领先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是全面评估新产品开发成效的指标。领先优势状态对于确定用户对新产品的需求和弥补企业创新短板具有很大价值。其一,领先用户掌握着低成本创新利基[10],企业与领先用户密切合作能获取最有市场前景的突破性创新产品,并获得构建产品壁垒的机会;其二,拥有较高期望值的领先用户比普通用户具有更高的新产品开发动力和市场号召力;其三,企业通过与领先用户的密切联系获取新的技术能力,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降低了企业知识获取成本[11-12]。Mirron最早提出,要选择表现出超前需求获取能力、较高创新期望收益、掌握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领先用户参与创新,企业才能获取较高的用户创新绩效。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2 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

用户生产理论认为,领先用户有改进现有产品以及通过参与产品设计而获取外部赞誉的需求,而企业有快速获取外部市场信息的需求,为此,企业愿意以鼓励领先用户参与产品开发的方式来获取用户价值以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价值共创的思想就是在用户生产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Gronroos 基于服务逻辑的思想指出,价值共创是企业挖掘用户价值并通过互动对用户的价值创造给予支持的过程。Prahalad等通过研究企业与领先用户共同创造价值的案例发现,价值共创就是企业通过对话、获取、降低风险和透明度等具体活动提升用户价值的过程[13]。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价值共创是企业与领先用户通过互动、资源整合[19]等活动共同创造用户价值,以期最终实现共赢的过程。

领先用户的实践经验约束着他们对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的认识,价值共创中的对话和获取活动为信息交换和资源转移提供了所需的渠道和机会,成为领先用户获取知识资产和工具箱支持的有效途径;领先用户与企业间信任问题增强了开发团队的脆弱性[14],价值共创中的透明性和共担风险行为,不仅能够深化领先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信任,还可有效避免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提升双方的联合开发能力。领先优势状态越明显的用户所表现出的试误学习与创新扩散[15]等价值共创行为越突出,这一系列行为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价值共创行为越突出,领先用户越乐意融入企业价值网络当中,并在处理与企业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及时化解与企业的矛盾和冲突,为新产品创造稳定的开发环境,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信息分享状态和资源捕捉能力,进而保障企业与用户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Ordanini等基于关系理论论证了价值共创是企业提升用户创新绩效的关键中介因素[16]。Lengnick-Hall强调用户作为一种共同生产者的角色,处于组织创新活动的上游投入方,而用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则为下游产出,上游投入通过价值共创活动实现下游产出,而价值转换的最终结果受到用户领先状态的影响[17]。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价值共创在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1.3 心理授权的调节作用

1988年Conger 和Kanungo提出心理授权的概念,此后,学术界对心理授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员工心理授权和顾客心理授权两个方面。Velthous认为员工心理授权是指员工体验到的心理状态或认知的综合体,Spreitzer则进一步指出这个综合体是4种工作评定的格式塔: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选择权和工作影响[18]。顾客心理授权是从员工心理授权发展而来的,是心理授权研究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延伸;韩小芸、Len等[19-20]认为顾客心理授权是内在的对整个服务过程的一种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是以企业提供给顾客一定的授权措施与授权环境下产生的,并不存在所有权的真正转移。随着用户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户心理授权的研究紧迫性愈发凸显,Unverdi-Creig强调,只有当用户参与创新的目标与企业目标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时,才将影响员工心理授权的工作意义因素加入到用户心理授权研究中[21],否则就只考虑自我效能感、选择权和工作影响三个因素对用户心理授权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考虑到领先用户与顾客心理授权的研究同属于组织外部的研究,将领先用户心理授权定义为用户对自身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控制感,其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自我效能感、选择权以及影响力。

在日益变化和复杂的环境背景下,企业更加依赖领先用户提供卓越的工作和服务,但组织疏离感、内部动机不足等因素的存在降低了领先用户与企业价值共创的意愿。随着内在动机理论的深入发展,心理授权作为影响领先用户行为的心理机制之一,已经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落实价值共创战略时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

一方面,充分的选择权与影响力使领先用户更容易感受到企业对其的支持与培养,提高了领先用户组织公民感,增强了领先用户参与价值共创意愿;另一方面,领先用户拥有强烈的价值共创认知,现实中却并非将其付诸行动,原因是自我效能感在用户的认知和行动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代表领先用户或他人参与价值共创的过往经验越成功,而这种成功经验往往会使领先用户主动而持续地深度参与到一系列价值共创活动中。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心理授权正向调节领先优势状态与价值共创之间的关系。

感知高控制感增强了领先用户提升自身价值共创能力的动力,通过提升价值共创能力,领先用户会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卷入必然会影响用户的创新效率和服务质量[22],从而提高创新产品的成功率。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4:心理授权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在领先用户与用户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用。

综上,本研究以领先优势状态为前置变量,结合嵌入性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价值共创作为中介变量,心理授权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领先优势状态影响用户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见图1),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性分析对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实证验证,突破了已有单纯关注用户个人行为对用户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局限,强调了用户创新绩效的提高其实是用户与企业交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用户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图1 研究模型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广泛阅读文献以及与专家探讨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针对制造业企业搜集调查数据,运用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假设的检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领先优势状态、价值共创、心理授权与用户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检验分析包括运用 AMOS17.0以及SPSS对变量进行的信效度分析、对模型进行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层次回归分析。

2.1 数据获取

近些年来,“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经济平台正在重构传统制造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23],制造企业适应用户需求而开展的创新实践不断出现,领先用户参与企业创新制造的成功事例也越来越多。为此,领先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方式已成为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模式。基于此,本文选取制造业企业作为调研对象。

首先,针对上海、天津、珠海等具有一定开放式创新理念制造企业进行小范围预调研,并根据反馈结果和专家的修正意见对问卷进行检验与修改,以期避免使用具有双重意义的问题,使问卷更具真实性与针对性。其次,从2016年3—10月通过市场调研公司数据库以及相关社群论坛等渠道,以Prahalad用户能力研究为依据,选出制造企业的400位用户及其主管构成研究样本,并要求用户对领先优势状态、价值共创、心理授权、主管对领先用户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其中用户的问卷是通过邮件发放的,用户主管的问卷则是通过实地调研方式发放的。问卷回收后剔除回答不完整或不能有效配对的问卷,有效问卷为351份,有效回收率为87.75%。样本特征分布情况见表1。

2.2 变量测量及信效度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量表均为李克特五点量表,对领先优势状态的测量主要选取 Lüthje[24]等开发的量表,包括“我拥有相关产品开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6个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824。中介变量价值共创的测量主要参考Ren等[25]的研究,包括“我同企业之间频繁地、不定时地或者定时地交换信息”等9个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15。调节变量心理授权的测量主要参考Han等[26]的研究,包括“我相信对于完成某项任务有困难的时候合作企业会帮助我”等9个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27。因变量用户创新的测量主要参考宋晶、Lilien等[27-28]的研究,包括“市场未出现与新产品相类似的同类产品”等7个条目,此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898。此外,由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难免会受到其他潜变量影响,为控制这些影响,本文在总结以往用户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将年龄、学历、月收入、合作企业属性设定为控制变量,并保持其恒定不变进而考察解释变量之间真正的因果关系,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表1 样本特征分布情况

本研究采用AMOS17.0对领先优势状态、价值共创、心理授权和用户创新绩效等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上述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对量表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测量,并比较了本文所有变量所构成的因子模型之间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四因子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这说明本文的测量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具体见表2。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注:三因子a价值共创+心理授权、b领先优势状态+心理授权、c领先优势状态+价值共创;双因子d 领先优势状态+心理授权、价值共创+用户创新绩效;e领先优势状态、价值共创+心理授权+用户创新绩效。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对本研究的变量进行主效应检验、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检验并验证研究假设之前,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领先优势状态与价值共创(r=0.772,p<0.01)、心理授权(r=0.768,p<0.01)及用户创新绩效(r=0.810,p<0.01)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表明了模型和假设的合理性,应进一步探究各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

表3 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Pearson相关系数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3.2 假设检验

本文运用SPSS 对数据进行多层回归分析。在多层回归分析之前,已经将潜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以减少共线性,下面针对各个假设效应分别做出说明。

(1)主效应检验。主效应用来检验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的影响。首先将控制变量放入回归方程中,其次再将自变量领先优势状态加入到方程中进行检验。从表4中模型4 可以看出,领先优势状态对于用户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803,p<0.001),即假设H1 成立。

(2)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反映的是价值共创在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Baron 和Kenny[29]给出的经典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如表4中模型4所示,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803,p<0.001),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一个条件;模型2显示,领先优势状态对价值共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759,p<0.001),这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二个条件;模型4显示,当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放入回归方程进行回归时,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由0.803(p<0.001)减少至0.513(p<0.001),并且价值共创对用户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 0.383,p<0.001),这说明价值共创部分中介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2 得到验证。

表4 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

(3)调节效应检验。调节效应用来验证心理授权在领先优势状态对价值共创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因此,首先将价值共创放置到因变量的位置上,然后依次将控制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及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乘积项加入到回归方程当中。从表5中的模型4可以看出,心理授权在领先优势状态与价值共创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54,p<0.01)。这说明,领先用户心理授权程度越大,领先优势状态与价值共创之间的关系就越显著(见图2),即假设H3成立。

表5 心理授权的调节作用回归

图2 不同心理授权程度下领先优势状态对价值共创的影响差异

此外,利用回归分析得出心理授权对其他阶段(领先优势状态到用户创新绩效、价值共创到用户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得到表6数据。心理授权对领先优势状态到用户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β=0.022,p>0.05),对价值共创到用户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β=0.026,p>0.05)。之后,本文采用Edwards和Lambert[30]一般分析框架中的调节路径分析方法来检验心理授权对价值共创中介效应的影响。从表7中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在低心理授权水平和高心理授权水平时差异显著(β=0.080,p<0.001),第二阶段在低心理授权水平和高心理授权水平时差异不显著(β=0.038,p>0.05),直接效应在低心理授权水平和高心理授权水平时的差异显著性(β=0.032,p<0.01)低于在不同心理授权水平下间接效应的差异显著性(β=0.090,P<0.001)。另外,在低心理授权水平时,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较小(β=0.535,p<0.001)在高心理授权水平时,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较大(β=0.625,p<0.001)。由此可得,心理授权正向调节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假设 H4 得到验证。

表6 心理授权回归分析

表7 调节路径分析

注:第一阶段指从领先优势状态到价值共创;第二阶段指从价值共创到用户创新绩效;直接效应指从领先优势状态到用户创新绩效;间接效应指领先优势状态通过价值共创到用户创新绩效。

4 小结

4.1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与以往研究存在差异的是,我们在用户创新的实证研究中纳入了两个新的建构——价值共创与心理授权,并将其与领先优势状态和用户创新绩效放在一起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第一,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价值共创在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之间起中介效应;第三,心理授权正向调节领先优势状态与价值共创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在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打造以领先用户为中心的企业开放创新系统。企业应重视对领先用户这一外部创新源的搜索与培养,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企业社群,充分利用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进行跨越组织边界和知识领域的搜索,快速积累外围领先用户;其次运用金字塔以及KANO 模型识别具有高领先优势状态以及与企业文化相符的领先用户,以确保企业用户创新绩效的有效提高;最后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等思路对领先用户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领先用户特点制定管理措施,以期用户在企业创新与产品改进中能发挥其所扮演的战略作用。

(2)打造用户链接驱动的价值共创机制[31]。首先打造基于信息公地的价值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零边际成本整合资源的优势,整合、筛选企业创新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并设立领先用户交互接口,完善“供给+平台+需求”的创新共享模式,为领先用户参与价值共创提供对话窗口;其次运用智能运算系统,分析用户需求,制定柔性培训计划,帮助用户融入企业创新体系,优化用户共创价值能力;最后通过提供创新工具箱定制服务,为领先用户发明并且检测新创产品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弥补用户工具势差,吸引领先用户与企业共创价值。

(3)打造基于高控制感的用户心理授权导向机制。首先在与价值创造要素的互动连接过程中,挖掘服务知识,创新相宜的价值主张,积极重塑价值关系,倡导人文关怀,传递情感价值,这是公司全员参与领先用户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也是增强领先用户归属感的重要手段。其次赋予领先用户在工作任务与角色、工作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方面的自主选择权,以及对利益分配公平性、产品创新影响力等结果性因素的知情权,增强以强调自我引导为行为特征的领先用户心理控制感,从而达到不断提高用户创新绩效的目的。

4.2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在个体创新意识觉醒、价值实现方式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实证方式探究了领先优势状态对用户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及其实践探索;其次,企业重视识别处于领先优势状态的用户,仅仅代表着拥有了一种实现用户创新的潜在能力,而要把这种潜在能力转化为实际的卓越创新绩效,企业还必须同时从用户行为与用户心理两方面对用户进行激励与管理,因此本研究引入价值共创和心理授权检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构建了较为全面的领先用户影响用户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突破了原来将两方面割裂开来研究的局限性,完善了用户创新理论;最后,本研究在现有顾客心理授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基于领先用户的心理授权理论,并将其放在调节价值共创中介变量的位置,研究在不同心理授权程度的情境下,价值共创中介作用如何影响领先优势状态与用户创新绩效,这不仅弥补了用户参与创新心理机制方面的研究不足,而且对企业实施价值共创战略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践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2]SU Nan,WU Gui-sheng.Lead-user dominating innovation:a new model for indigenous innovation——based on case of large-scale hydraulic support innovation[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11,29(5):771-776.

[3]郭雯,刘爱.基于嵌入性视角的用户驱动创新模式研究——以互联网视听行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02):88-98.

[4]GUMMESSON E,MELE C.Marketing as value co-creation through network interac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4(1):181-198.

[5]袁婷,齐二石.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顾客体验的中介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5(06):100-105.

[6]THOMAS K W,VELTHOUSE B A.Cognitive elements of empowerment:an“interpretive”model of intrinsic task moti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4):666-681.

[7]MORRISON P D,ROBERTS J H,HIPPEL E V. Determinants of user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sharing in a local market[M].INFORMS,2000.

[8]LÜTHJE C.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ng users consumer goods field:an empirical study of suport-related product consumer[J].Techno-vation,2004,24(9):683-695.

[9]高忠义,王永贵.用户创新及其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04):40-47.

[10]HIPPEL E V.Democratizing innovation[M].MIT Press,2005.

[11]郑文清.基于领先用户的顾客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2010(10):76-80.

[12]JIANG T,CONG H,WANG Z,et al.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embedding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luster enterprises based on knowledge view[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14(11):26-34.

[13]PRAHALAD C K,RAMASWAMY V.Co-creation experiences: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4,3(1):5-14.

[14]金辉,钱焱.团队的脆弱性及其防范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0):58-60.

[15]武文珍.共创价值视角下顾客角色转变及其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4(2):82-87.

[16]ORDANINI A,PASINI P.Service co-production and value co-creation:the case for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8,26(5):289-297.

[17]LENGNICK-HALL C A.Customer contributions to quality:a different view of the customer-oriented firm[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3):791-824.

[18]SPREITZER G M.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the workplace:dimensions,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8(5):1442-1465.

[19]韩小芸,黎耀奇.顾客心理授权的多层次模型分析:基于控制欲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2(03):4-11.

[20]WRIGHT Len Tiu,NEWMAN Andrew,DENNIS Charles.Enhancing Consumer Empower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6,40(9):122-156.

[21]UNVERDI-CREIG G I,JACKSON P R.Consumer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s an antecedent of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co-produc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

[22]牛振邦,白长虹,张辉,陈晔.浅层互动能否激发顾客价值共创意愿——基于品牌体验和价值主张契合的混合效应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11):112-123.

[23]董洁林,陈娟.互联网时代制造商如何重塑与用户的关系——基于小米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8):22-33.

[24]LÜTHJE C,HERSTATT C.The lead user method:an outline of empirical findings and issues for future research[J].R&D management,2004,34(5):553-568.

[25]REN S J,HU C,NGAI E W T,et al.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ter-organisational value co-creation in a supply chain:a process perspective[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15,26(12):1-12.

[26]HAN Xiaoyun,XIE Lishan,YANG Junfeng.Customer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rvice fairness[J].Journal of marketing science,2011,7(3):111-122.

[27]宋晶,陈菊红,孙永磊.网络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文化异质性的作用[J].管理评论,2015(02):35-42.

[28]LILIEN G L,MORRISON P D,SEARLS K,et al.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lead user idea-generation process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Management science,2002,48(8):1042-1059.

[29]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30]EDWARDS J R,LAMBERT L S.Methods for integrating moderation and mediation:a gene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using moderated path analysis[J].Psychologic methods,2007,12(1):1-22.

[31]杨学成,陶晓波.从实体价值链、价值矩阵到柔性价值网——以小米公司的社会化价值共创为例[J].管理评论,2015,27(7):232-240.

猜你喜欢
共创领先优势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共创美好生活
我国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技术国际领先
矮的优势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与时俱进 开阔视野 共创未来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