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杨旭颖,王 帆,迟乃玉
(大连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β-甘露聚糖酶(β-1,4-D-mannan mannohydrolase,EC 3.2.1.78)是能够水解含有β-1,4-D-甘露糖苷键的多聚糖(如半乳甘露聚糖、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为甘露低聚糖的酶[1],其作用底物是中β-甘露聚糖,而β-甘露聚糖是半纤维素的主要成份,半纤维素是自然界中第二大类杂聚多糖,广泛存在于槐豆胶、瓜尔豆胶、魔芋精粉等食用植物中[1]。而β-甘露聚糖酶以食用植物如魔芋粉、槐豆胶等为底物,水解形成的产物甘露低聚糖在食品、饲料、造纸、石油开采等方面广泛应用[2-5]。微生物发酵生产的β-甘露聚糖酶具有生产成本比较低、生产周期短、产酶量大酶活力高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有关微生物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温酶、高温酶产酶菌株的筛选[5]、响应面优化产酶条件[1,6-8]、酶的分离、制备工艺优化[9,10]、产酶基因的克隆与其表达[11-13]等多方面。国外(Yutaka Tamaru,O.Politz)[14,15]对海洋微生物产β-甘露聚糖酶基因进行研究,国内张云光等[16]对海洋细菌β-甘露聚糖酶进行菌株筛选研究,得到最适作用温度30℃产酶菌株。低温酶具有低温高效结构柔顺性、高催化活性、热不稳定性等特点,使其在应用上比高温酶、中温酶更有优势。低温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多种低温酶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研究与开发是大势所趋。
以大连星海公园的海水、海泥为样品,筛选生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得到1株高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菌落特征对其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同时以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酶条件,为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工业化应用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1.1.1 菌株
以大连黄海海水、富含腐殖质的海泥为样品,筛选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菌株。
1.1.2 培养基
(1)富集培养基(g/L):魔芋粉5,瓜豆胶5,硫酸铵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钾1,氯化钠5,pH自然,115 ℃ 0.75 Mpa灭菌20 min。
(2)分离培养基(g/L):魔芋粉5,瓜豆胶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钾1,氯化钠5,刚果红0.5,琼脂粉18,pH自然,115 ℃ 0.075 Mpa 灭菌20 min。
(3)种子培养基(g/L):魔芋粉10,蛋白胨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钾1,氯化钠5,pH自然,115 ℃ 0.075 Mpa 灭菌 20 min。
(4)产酶培养基(g/L):魔芋粉5,蛋白胨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钾1,氯化钠5,pH自然,115 ℃ 0.075Mpa 灭菌 20 min。
(5)斜面保藏培养基(g/L):魔芋粉5,氯化钠20,琼脂粉18,pH自然,115 ℃ 0.075 Mpa 灭菌20 min。
(6)甘油保藏培养基(g/L):魔芋粉5,酵母膏5,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钾1,氯化钠5,pH自然,115 ℃ 0.075 Mpa 灭菌 20 min。
1.2.1 菌株的富集培养
取海泥或海水10 g放入装有10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摇匀后静置30 min取上清液10 mL接种到富集培养基中,置于振荡培养箱中25℃ 160 r/min振荡培养28 h。
1.2.2 菌株的初筛
取富集培养液20mL放入500mL盛有180 mL无菌水及含40个玻璃珠锥形瓶中,160 r/min振荡30 min使样品均匀分散,稀释涂布装有鉴别培养基的平板25 ℃倒置培养,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的菌株为初筛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为判定其酶活力重要指标。
1.2.3 菌株的复筛
挑取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株纯培养物一环,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5 ℃ 160 r/min HZP-256全温振荡培养24 h为种子液,以3 %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振荡培养28 h,用1 mL移液枪取1 mL发酵液于1.5 mL Tube管中,4 ℃8000 r/min离心10 min后,粗酶液为上清液。通过测定酶活力进行复筛。
1.2.4 酶活的测定方法
将魔芋粉溶于pH 6.0的磷酸钠缓冲液中配制20 g/L的溶液,此溶液为底物。取低温离心得到粗酶液0.1 mL加入到0.9 mL底物中,50 ℃水浴中10 min。加入2.0 mL DNS试剂,沸水浴5 min显色,立即以流动水冲洗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以空白液调零,于540 nm处测定吸光度,即OD540。
根据其个体生物学特性及菌落特征,同时参考《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1.4.1 低温 β-甘露聚糖酶生产菌株的产酶曲线的测定
接种环挑取菌株一环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按照3 %接种量分别接入均装有6 mL种子培养基无菌试管40支,25 ℃ 160r/min恒温振荡培养。时间分别为0 h、4 h、6 h、8 h、10 h…40 h,按时间先后顺序测酶活。每次测两支试管取平均值计算该培养时间酶活,绘制产酶曲线。
1.4.2 低温β-甘露聚糖酶生产菌株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接种环挑取菌株一环,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按照3 %接种量分别接入均装有6 mL种子培养基无菌试管40支,25 ℃ 160r/min恒温振荡培养。时间分别为0 h、4 h、6 h、8 h、10 h…40 h,按时间先后顺序测OD540。每次测两支试管取平均值,绘制生长曲线。
采用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的鉴别培养基平板初筛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通过测定酶活力进行复筛,进而获得产酶高且稳定性好的菌株。
海泥、海水中分离到产透明圈的菌株4株,选取产生透明圈最大、产酶稳定的一株命名为WYQ-01。由图1可知该菌株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湿润、易于挑取、边缘整齐、边缘与中间厚薄不一、不透明、乳白色、直径大小为0.8 cm。由图2可以看出该菌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且所产生的低温β-甘露聚糖酶为胞外酶,透明圈直径大小为3 cm,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为3:0.8。由图3、图4可知该菌株为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株长为2 μm、宽为0.6 μm。
图1 菌株WYQ-01菌落形态
图2 形成透明圈的菌株WYQ-01
图3 菌株WYQ-01革兰氏染色(10×100)
图4 图3放大10倍
由图5看出,菌株WYQ-01延滞期为0~14 h,对数期为14~26 h,稳定期为26~34 h,衰亡期为34~40 h。0~14 h时,两曲线均处于平缓状态,此时菌体生长处于延滞期,有代谢产物低温β-甘露聚糖酶的产生,与菌体生长呈现平行状态,是菌株WYQ-01生理、代谢必须的代谢产物,由此可知低温β-甘露聚糖酶为初级代谢产物。从16 h开始,两曲线均出现急速上升,此时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营养物质主要用于菌体的生长,伴随着大量代谢产物生成,稳定期28 h时产酶最多,酶活高达2175.225 U/mL。随着发酵周期的延长,菌体开始进入衰亡期,产酶量逐渐降低,是因为随着菌体生长,发酵液中营养物质逐渐耗尽、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环境条件的改变致使产酶量下降。由此可知菌株WYQ-01最佳产酶时间为28 h。
图5 菌株WYQ-01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
对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菌株WYQ-01采用单因素实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单因素包括温度、装液量、转速、pH和接种量等优化,每个因素设3个平行。
2.3.1 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以3%的接种量取种子培养液接种产酶培养基中,分别在 10 ℃、15 ℃、20 ℃、25 ℃、30 ℃条件下160 r/min培养28 h后测定酶活。
由图6可知,在0℃~25℃,随着温度的上升,菌株产酶逐渐增多,25 ℃时产酶最多,酶活最高为2002.911 U/m L,20℃时的酶活为25 ℃的80 %左右,10℃时的酶活为最大酶活的20%左右。温度低于25℃时,产酶量极速下降。由此显示出菌株WYQ-01产生的低温β-甘露聚糖酶在低温环境中产酶量大且稳定性较高;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酶活急剧降低,是因为高温引起酶的变性,使酶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进而酶活下降,这体现出低温在高温下迅速失活的特性。由此可知最佳产酶温度为25 ℃。
图6 温度对菌株WYQ-01产酶的影响
2.3.2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
以3%的接种量取种子培养液接种容积为250 mL锥形瓶装液量分别为30 mL、50mL、80 mL、100 mL和120 mL产酶培养基中,25 ℃ 160 r/min振荡培养28 h测定酶活。由图7可知,装液量在30 mL~100 mL时,随装液量的增加,产酶量逐渐增大,装液量100mL时酶活最高为2050.781 U/mL。在100 mL~120 mL时随装液量的增加产酶量减少,酶活力降低,由此可知菌株WYQ-01产酶最佳装液量为100 mL,为锥形瓶容积体积的40%。装液量主要影响菌株生长对培养基中溶氧量需求,由此可见菌株WYQ-01在生长、产酶过程均需要氧气,为需氧微生物。
图7 装液量对菌株WYQ-01产酶的影响
2.3.3 转速对产酶的影响
摇床转速设定为5 0 r/min、110 r/min、130 r/min、160 r/min和 200 r/min,25 ℃ pH 7.0 装液量100 mL的产酶培养基以3%的接种量接种培养28 h测酶活。由图8可知,转速介于50 r/min~160 r/min,随着转速增加,酶活力随之增大,当转速为160 r/min时产酶量最大,酶活力最高为2112.056 U/mL。之后转速再增大产酶量下降, 130 r/min和200 r/min时,酶活分别为1832.491 U/mL和1847.809,仍具有85 %左右酶活力,说明菌株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较好,容易产酶。因此只有在产酶培养基中的溶解氧达到最适条件,才能使菌株产酶量达到最大,酶活力最大。大幅度提高振荡速度提高通气量和溶氧量,提高生产成本又降低产酶量。
图8 转速对菌株WYQ-01产酶的影响
2.3.4 起始pH对产酶的影响
以3%的接种量取种子培养液接种在pH分别为5.0、6.0、7.0、8.0、9.0的产酶培养基中,25℃ 160 r/min振荡培养28 h后测定酶活。由图9可知,在pH 5.0~7.0之间,随着pH的升高,产酶量增大,pH 7.0时产酶量最大,酶活力最高为2081.418 U/mL。在pH 7.0~9.0之间,随pH的再升高,产酶量减少,酶活力却快速降低。由此可知菌株WYQ-01酶活的最适pH为7.0左右。pH影响微生物生活环境中营养物质的供给、菌体细胞膜的带电性质、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性和膜对物质的吸收能力,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及生理代谢,影响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低温β-甘露聚糖酶。
图9 起始pH对菌株WYQ-01产酶的影响
2.3.5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分别以1%、3%、5%、7%和10%接种量将种子接种于装液量为100 mL的产酶培养基中,25℃pH 7.0 160 r/min振荡培养28 h后测酶活。由图10可知,在接种量为1 %~3 %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产酶量逐渐增加,酶活逐渐升高,3 %时酶活力最高,为1981.147 U/mL。接种量在5 %~10%时,随着接种量增大,产酶量减少,酶活力降低,是因为菌体数量过多,菌体的生长及繁殖速度较快,营养物质快速消耗,致使在产酶阶段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产酶量减少,酶活力降低,因此菌株WYQ-01产酶的最佳接种量为3 %。
图10 接种量对菌株WYQ-01产酶的影响
以大连星海公园海水、海泥为样品,通过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的鉴别培养基筛选生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菌株,得到产酶高稳定性好的1株菌,据个体生物学特性和菌落特征初步分类鉴定为细菌,将其命名WYQ-01。菌株为杆菌,长2 μm、宽0.6 μm,革兰氏阴性。菌株形成的单菌落表面光滑、湿润、易于挑取、边缘整齐、边缘与中间厚薄不一、不透明、乳白色、直径大小为0.8 cm。产生的低温β-甘露聚糖酶为胞外酶,透明圈直径大小为3 cm,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为3:0.8。
从菌株产酶的单因素条件进行研究:主要指产酶时间、温度、装液量、转速、pH和接种量六个条件。实验结果为:菌株WY-01培养28 h时酶活最高达2175.225 U/mL;最适产酶温度25℃,酶活为2002.911 U/mL;最适装液量为100 mL,酶活为2050.781 U/mL;最适振荡转速为160 r/min,酶活为2112.056 U/mL;最适产酶pH为7.0,酶活为2081.418 U/mL;最适接种量为3 %,酶活为1981.147 U/mL。在上述优化后的条件下,WYQ-01菌株发酵生产低温β-甘露聚糖酶酶活高达2275.265 U/mL。菌株WYQ-01在20℃时酶活是最适温度25 ℃的80 %左右,10℃时的酶活是25℃的20%左右,表明菌株WYQ-01产生的低温β-甘露聚糖酶在低温环境中产酶量大、酶活力高且稳定性较好,优势明显。温度35℃时酶活极速下降,体现出低温在高温下迅速失活的特性,该菌株产酶量大,酶活高是目前国内张云光[16]研究低温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70倍左右,具有潜在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