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权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杭州 5100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采用软件录制视频等形式来讲授课程相关内容,并结合系列学习工具,如:教师在线答疑、课后网上练习、自我学习评估、他人反馈评估和学习进度跟踪等。翻转课堂的出现掀起了国内高校对传统课堂的创新改革,这对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高校与授课教师提出更高层次要求。作为与时俱进的教育者,教师应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要方面来实施有效、高质量的翻转课堂教学。教育部要求从2012年秋季起全国各高校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本课程设置32~36学时、2学分,并纳入高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2013级开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从1个学分增加到2个学分,其中17课时的课堂教学,17课时的课外教学(主要是微视频自学),已有4年的教学经验并积累了一些数据。本文基于布卢姆-安德森认知理论研究为指导,有效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从记忆和理解、应用和分析、评估和创造等三个层次来研究并制定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便于能更好地服务其他课程。
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本杰明·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大类型。此后洛林·安德森和大卫·克拉斯沃尔对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修正,将认知技能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教育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将知识内化传授与创造的过程。布卢姆-安德森认知理论认为,依据认知层次的不一致,从低到高可将人类认知活动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6个层次。其中记忆与理解属低层次的、应用与分析属中层次的、评估与创造属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授课教师集中备课、学生预习知识点、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理解、课后教师解答、学生经复习或完成作业予以内化吸收,用考试来单一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依据认知理论,传统课堂将师生的课堂有效时间主要安排分配给记忆和理解等低层次的认知活动,只有较少时间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和分析到中层次的认知活动,并没有充裕时间在教师的帮扶下从事评估与创造等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应用与分析部分有价值的知识管理原动力投入不足,特别是评估与创造方面,这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将课堂内外的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时间重新进行了分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移交给学生。2007年春,美国科罗拉多州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着手录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内容,并将该视频上传网上来开展缺席学生补课。2011年以后该教学模式便迅速扩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并被《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变革。2012年翻转课堂教学法传入国内,主要由教师录制授课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后观看课程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交流和总结,最后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较为注重个性化指导和合作化学习。研究表明自2013年起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章数量出现了急剧增长,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国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广泛运用到相关领域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较显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目前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较多,如林地公园高中模式、可汗学院模式、斯坦福大学模式、、哈佛大学模式(课内外协作学习)等,国内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主要为南京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等,探索出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属新兴教学法,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破坏式创新。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学生可根据课后空闲时间、自主调整与控制学习进度,事先学习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并做初步的分析与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可按照自我学习能力来调整学习视频进度,如碰到难点或疑点,可反复观看该视频,同时能第一时间进行网络提问并获得答案。教师的职责是解答学生疑惑、师生共同交流与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应用。翻转课堂需组建学习小组,并利用课内外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强调对课内外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不但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又建立线上线下的学生学习档案,真正做到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学习能力,最终促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我校本课程建设提供指导与示范。
布卢姆和安德森认为,根据认知理论层次的不同,从低到高可以将人的认知活动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6个层次。其中记忆与理解属低层次,分析与应用属中层次,评估与创造属高层次的认知活动。而翻转课堂的授课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重要环节。课前环节:学生事先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掌握该课程基础知识,并开展初步的分析与思考,这是记忆和理解的认知层面;课中环节:课堂上教师主要职责是解答学生疑惑、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的内化、辨析和应用,这是应用和分析认知层面;课后环节:翻转课堂要求组建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评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这是评估和创造的认知层面。布卢姆和安德森认知理论的3个层次正好与翻转课堂授课3个环节相符,做好3个层次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便是检测翻转课堂3个授课环节的学生学习成效,3个环节相对应3个层次,运用绝对性和相对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总结性和诊断性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指标的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多渠道、全方位的,学生评价指标作为日常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学生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采用多种途径、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来多样性和开放性的评价,最终形成最合理的评价方式,避免简单的评价方式导致评价效果片面化。评价体系构建在形成指标内容的基础上来确定指标内容所占权重系数,在内容权重设置方面需利用层次分析法,便于建立翻转课堂评价的层次结构(见图1)。
图1 “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指标
在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其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出授课老师制作教学视频的精、准,内容有吸引力、解惑答疑、总结归纳的肯定,又要体现出强调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有其独特性和优势,制定的学生评价指标需要教学实践来检验合理性和科学性,实践经验反哺理论研究来完善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运用到其他课程。
[1]本杰明·布鲁.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洛林·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93-98.
[4]黄阳,刘见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6(5):100-106.
[5]齐军.美国“翻转课堂”的兴起、发展、模块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1):21-27.
[6]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3-6.
[7]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中央电化教育馆,2015(1):14.
[8]刘皓.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9]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12(4):46-51.
[10]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