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林玲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1)
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它是借用一个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高等数学指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数学的对象及方法较为繁杂的一部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如同人的物质资本存在盈利和亏损的问题,人的心理资本同样存在盈亏,即正面情绪是收入,负面情绪是支出,如果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便是盈利,反之则是亏损。人的所谓幸福,实际上就是其心理资本能否足够支撑他产生幸福的主观感受。那么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能激励学生的智力参与意识,收获幸福感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智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它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构成。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知识形成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表象、概括、推理和判断等几个阶段,无论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智力的积极参与。没有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的参与,就不可能有感知和表象;没有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参与,就不可能有概括、推理和判断。因此,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智力参与意识,对学生知识形成,获得幸福感有一定的意义。
神奇可以说是数学重要特征之一,在数学各个领域中,无处不充满着奇异之美。好奇心理人皆有之,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理与日剧增。因此教师应当顺应学生好奇心理,深刻挖掘教材。充分展示数学的奇异之美,激励学生智力参与意识。例如,任意一个三阶幻方都满足,各行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等于各行逆序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我们可以利用线性代数,证明这个结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各自素质和外部环境存在着的差异,决定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学生在大学阶段,数学思维比较活跃,然而思维往往肤浅而不深刻,片面而不全面,拘泥于背公式、定理,而不注重内涵的挖掘。有的学生喜欢数学,有的对数学还存在着“畏难”的心理。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经实践发现,在高等数学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准备地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面对知识的阶梯,能独立的拾级而上,新知识能自然流畅的顺应或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长此以往,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就能逐步消除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畏惧心理”提高数学学习的智力参与程度。
争强好胜,是人的心理状态中的重要特性之一,当今社会的竞争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心理,比着学,赛着学的现象也逐渐的在大学校园里展开。一些想获得高学分,高绩点的学生的“好胜”心理更为强烈。教师如果能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就能引导学生的“好胜”心理,激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促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通过同化或顺应,使学生达到新的认知上的平衡从而获得新知,建构新知,促进思维的发展。
饮水思源、寻根究底,也是大学生们非常可贵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这一特征,激励学生的智力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定理时辩异对比,抓住本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刻意求新,总结规律;在整理旧知识时,善于联想,触类旁通。例如: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在这部分学习中比较枯燥,难懂,学生对于分部积分中的u和v的选择没有方向性,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知识内容,自主探索,选择记忆方法,寻求最佳的方法。比如口诀记忆,图示(见图1)记忆等。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心理特征,激励智力参与意识,从心理资本的视角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数学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智力参与的意义与作用,积极探讨大学生智力参与方法与规律,如何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新时代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
[1]毛晋平,谢颖.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与工作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5):23-29.
[2]饶丛权.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陕西省四所大学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2(1):29-32.
[3]赵涵.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张丹.数学实践活动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关系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