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肖海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但是,第一次心理咨询却是父亲联系并陪同来访的。初次见面,肖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说实话让我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异常。这样一个完全成人的小伙子,为什么要像个孩子似的要家长陪同来访呢?
落座后,满面愁容的父亲急不可耐地诉说:“您可帮帮孩子吧。这孩子从小就老实,不爱说。原来的公司领导挺喜欢,说他踏实本分。但是,大概三个月前,工作出了点失误受到了领导批评。过后,领导也不再提这件事了,还想重新给他一份更重要的工作,可他却说什么也不在那工作了。他说他干不了那份工作,我们怎么劝也不行。好像这件事,给孩子打击太大了。家里帮他找过工作,虽然他工作干得了,却不肯去了,就整天待在家里。慢慢地我们感觉孩子越来越不正常,不说话,不见人,不出门,睡不好,吃不好,整天发愣,两眼呆呆的。我们感觉孩子好像真病了。”
这时,我也察觉到,肖海的目光神情有些呆滞,自从见面打过招呼之后,一言不发,呆呆地坐在那里。但是,从他的神情中我能感觉得到,他对来访不排斥,似乎也有交流的愿望。于是我问肖海:“是怎么找到马老师这里来的?”
肖海父亲抢着回答:“是这样的,我们感觉孩子不正常了,就去了市里的一家医院,医生做了测试之后说有些抑郁,有些焦虑,就开了药。吃药后,只是睡觉好点,其他还是老样子。这时候,朋友帮我们打听到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就赶紧找您来了。”
我再次面对肖海:“是你自己愿意来的?那咱们单独谈谈好吗?”
肖海看了我一眼后说:“可以吧。”
与肖海的单独交流让我感到,他确实有求助的愿望,很想主动和我交流,却又不会主动交流,话很少。他说不知道说什么,让我来提问。我意识到,第一次会话能够引导他进入轻松的交流状态有重要意义,这既是他需要心理调整的内容之一,更是我们深入沟通积极互动的前提。于是,我就从一些最好回答的话题说起,比如说起家庭,我从家里都有什么人说起;比如说起工作,我从每天工作的内容说起;比如说起症状,我从他的自我感觉说起。就这样,在我的提问下,虽然肖海还是话很少,但是,总算有了比较顺畅的交流,也大致印证了上面他父亲介绍的情况。
这时候我觉察到,肖海的神情比开始时轻松了许多。于是我问:“初来乍到是不是很紧张?如果刚开始的紧张是10分,说说看现在还有几分?”
肖海看着我笑了:“开头是挺紧张,现在还有5分吧。跟您说话挺好。”
我也笑了:“那好啊,我们找时间再谈好吗?”
与肖海约定了再会的时间后,与肖海父亲进行了单独交流。
听我说肖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性格问题,肖海父亲深有同感:“对,您说得对,这孩子就是性格问题。孩子上面有个姐姐,什么都行,性格跟他大不相同。这孩子性格上,从小就太胆小,太老实,不爱说话,不爱见人,不会交朋友,做事总是退退缩缩不主动,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这么大了还得家长帮他。这不,就是找您来,也得我们帮他联系陪他来。说起来都怪我们,都是我们娇惯的。好容易有个老儿子,我们也是太溺爱了,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奶奶更是心疼得不得了,怕这个,怕那个。所以,上学之前从没让孩子出过家门,见人就害怕,更不敢说话,谁要说两句就更害怕了。上学了,也没有伙伴。当时孩子小,也没放心上。后来孩子长大了,才发现孩子性格越来越不行了。不过,也还不影响生活。直到最近因为工作上的打击,不能正常生活了,躲在家里简直成了病人。”
综上可见,肖海问题的关键确实是性格问题,用心理学的话说,肖海存在明显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又叫逃避型人格障碍,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面对生活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这样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而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了,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学习或工作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这些人在单位,一般被领导视为踏实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生活中,谁都难免有回避的时候,尤其是在需要缓解焦虑,或面对困难的人生选择及处境时,往往会采取一种主动地回避。但是,这不属于病态。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等特点,自己主观上不想回避,却身不由己。
具体说来,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或很少有好朋友或知心人。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总是尽量逃避。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只要满足其中的4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很明显,肖海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是比较严重的。他目前不去工作躲在家里及其种种所谓症状,都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个人存在回避型人格障碍,在遇到生活事件的压力时,必然要逃避,逃到家里,逃到病里扮演病人。
从前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肖海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关键是消极的家庭影响的结果。全家人对这个老儿子,过度的溺爱,过度的保护,过度的包办,消磨了他的積极性,消磨了他的主动性,消磨了他的自信心,形成了他强烈的自卑心。自卑,自惭形秽,便容易退缩,逃避,回避。于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就慢慢形成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