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018-04-11 05:10|
教育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附属小学评价课程

文 |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童年是朝气蓬勃的清晨,是人一生的起点。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无疑是幸福人生的基石。那么我们的教育该如何给孩子们一个幸福而充实的童年?该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能够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执着探寻的教育命题。河南省郑州中学附属小学以建设教师幸福、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敬重的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培养中国灵魂、多元意识、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为育人目标,努力创办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设计,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理念引领实践,明晰教育目标

“教育是农业,应该洋溢着生命的色彩、自然的季相和大自然的包容。学生的成长和农作物的栽培一样,都是生命的个性化发育与成长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因为个性自由才千姿百态,因为千姿百态才显出勃勃生机。”这是河南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华勇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身为一校之长,华勇怀揣的是教育的理想,实施的是理想的教育。在办学实践中,他也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一年级新生入学礼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和创造自己的幸福,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华勇认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幸福;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人发展,还应关注国家需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还应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融合于国家需要之中。在郑州高新区“高品质创新教育”的引领下和华勇校长的推动下,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灵魂,即学生有一颗“中国心”,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元意识”,即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基本的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培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养学生“全面发展”,即在发扬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实现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郑州中学附属小学领导班子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民族文化根基,聚焦学生终身发展,创办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将老师和学生从死板被动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充分释放教育的能量。

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育人载体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而丰富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地发展是他们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获取快乐、幸福体验的源泉。从几千年前教育圣人孔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到二十一世纪教育学者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不反映了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禀赋,实施个性化育人,成全学生的发展。

个性化育人的空间架构离不开课程这一核心载体,郑州中学附属小学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实践课程等课程类型框架内,从语言、数学、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个人/交往/体育六大学科领域,采用必修+选修的开设方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让学校成为“国际的家园”“创新的学园”“书香的校园”“艺术的花园”“运动的乐园”和“生活的趣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国际家园,培养有国际理解能力的小公民。学生的国际视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社会也需要更多懂得国际交流规则的公民,因此,中小学要让学生具有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附小通过把PYP(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课程)课程理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开发和实施“国际理解课程”“MUN模拟联合国课程”和“典范英语”等课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国际理解及英语学习交流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具备基本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文化理解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涵养人文素质。

创新课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创客。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潜在的,它的发展需要健康的环境。为此,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开发并实施了乐高创意积木、乐高科学与技术、3D打印、蓝牙机器人、奇思妙想等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创客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学生在创新的环境下,在最愉快的情境中,激发出创造智慧,绽放出创新之花,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书香校园,淬炼一颗颗中国心。《易经》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要在孩童时代,培养其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从小接触经典,养成阅读习惯,可以让他们与历代先贤对话,从而开启智慧,分享愉悦,润泽心灵,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秉承“与经典对话,与好书同行”的理念,积极创设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校园,开设阅读、国学、写作等课程,鼓励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如今,读书已成为校园的主旋律,校园每个角落都充盈着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成就着一个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孩子。

艺术花园,用心呵护艺术之花。艺术教育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浓缩,体现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与情感引领。我们的艺术教育应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艺术情怀、提高审美能力为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获得艺术陶冶的同时学会做人,让有理想、爱艺术、有才华的小学生能够徜徉于美妙的艺术殿堂。学校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开设了天籁之音、翰墨飘香、色彩童话、剪纸、彩铅画、彩墨画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欣赏艺术之美,拓展艺术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尽情参与艺术活动,获得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附小的艺术教育也因此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之势,散发出艺术之花的醉人芳香。

>>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外交官”全家福

运动乐园,培养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有了健康的身体,学习才能事半功倍。体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能培养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学校以健康快乐为主题,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生机勃勃的健身氛围。通过开展篮球、足球、健美操、奔跑极限、轮滑、跆拳道等选修课程,让师生锻炼起来,真切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充分领略到体育的魅力,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趣园,让课程成为生活的金钥匙。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课程唯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本质功能。为此,学校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空间和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开心农场”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生活DIY”锻炼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双十一嗨淘节”提升了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走进社区,深入工厂,考察企业,亲近自然……孩子在课程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让教育的对象更丰富,让教育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创新评价方式,推进教学改革

教育是慢的艺术,课程改革也是这样,稳扎稳打地做好配套措施才可以保障课程改革的成效。“我相信,多元评价是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摒弃单纯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评价倾向,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和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华勇校长如是说。为此,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保障课程的实施推进,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在评价方式上,学校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形式上的多元化。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和品质。同时,进一步发挥评价导向功能,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其他方面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方法上,学校在原有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星级少年”评价体系基础之上,推行“附小币”“校园徽章”“成长护照”等多元评价方式。学期中,通过附小币、表扬信、进步卡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期末,通过期末评语、学生个人报告、校园徽章等方式进行学期终结性评价;小学阶段,通过成长护照、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等进行学段评价。一枚枚徽章、一本本护照不仅记录着同学们童年的美好时光,而且带动了学生评价的多元化。“附小币”“校园徽章”“成长护照”等多元评价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改变自我的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使命在肩。1997年,高新区管委会正式接管了民办的新世纪学校,并更名为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创业筚路蓝缕,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的发展充满艰辛和磨难,教师们却用春风化雨的师德、润物无声的教育托起了每一个“附小人”幸福成长的梦想。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附小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使得“团结、务实、创新”的附小精神渐渐成为大家的一种情怀,支撑着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团队文化管理上,华勇校长相信“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成就幸福的学生,因为教育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一个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的过程。”学校关注教师的幸福感,让教师们在校园中感受着家的温馨,体验着生命的美好,享受着教育职业的幸福。

学校建立了民主评议制度,在学校的重大改革、项目研究上,充分采纳教师的建设性意见,在安排工作时,也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在这里,尊重与信任的气氛萦绕在人们周围,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翁;学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教师办公环境的投入,为没有住房的教师提供单身公寓,并配备了暖气、空调、洗衣机等生活设施,努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同时,提升教师福利水平,定期安排教师做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改进教师工资结构;在每个重要的节日里,学校也不忘给教师献上一份祝福,在教师生日时,校领导还会为他们定制生日蛋糕和个性化礼物。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纪念性节日,学校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送上鲜花与祝福,让老师们带着幸福与快乐开启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学校不仅通过人文管理,在“润泽心灵”中让教师们感受着家的温馨,而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技能,拓展教师的精神世界和智慧空间,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搭建翩然起舞的广阔舞台。学校建立了学科教师、 校级名师、 区级名师、市级名师专业技术成长培养途径,同时建立了学科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部门主任)—校级干部教育教学管理成长培养途径。尽可能为每一位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学校坚持“与经典为友,丰富教师精神”。为教师订阅杂志,每学期提供教育经典著作,引领教师品读教育经典,增长教育智慧。举办读书分享会、“讲述者”教育故事会等活动,让老师分享教育故事和教育感悟,思想进行碰撞,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思想境界。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谨遵先贤教诲,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积极开展校级微课题研究,让教师从小处着手,解决现实问题。对优秀校级课题,学校推荐上报省市级课题。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全体教育工作者秉承教育者的初心,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融汇了心灵与灵魂深处的碰撞,融汇了学生、教师、校长、家长追求与向往的智慧之地,教育的本质就在这种融汇中逐渐觉醒和显现。

>>“双十一”嗨淘节

>>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向教师献花

猜你喜欢
附属小学评价课程
北京附属印刷学院附属小学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小小“动物园”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写话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行我秀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