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华,杨晓华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求。凭经验检修汽车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1][2]。因此,积极改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做大做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首要任务[3]。目前国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双证融通”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是递进式培养,但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和递进式培养的结合点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仍需探讨。“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融通,实现“双证书教育”[4]。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不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对应职业核心岗位。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用人单位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全过程培养上来,学校参与过多,企业参与度不够,没有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国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的最好的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5]。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名校建设期间,根据自身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和实践出一条特色道路,形成了“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自运行以来,特色明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稳步提升。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规律,凝练与提升专业建设经验,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专业调研的三纵一横:三纵是指调研政府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需求;一横是指学习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经验。纵向调研目的是调整、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横向调研则是找出与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差距。
为做好调研,我院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专业调研小组,制定了详实的专业调研流程(图1)。建设期内共分析过5项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数据,调研了聊城北斗汽贸集团等46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借鉴了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12所国家示范院校发展经验,调研行业专家79人次,进行企业岗位调查23份、企业需求调查24份,走访毕业生178人次,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岗位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钣金涂装人才不足;学生顶岗实习适应期偏长,导致企业总体生产效率偏低;学生顶岗期间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围绕上述问题,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以下调整: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在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增设钣金维修和涂装修复二个专业方向;细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制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开发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校本教材,丰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学生的泛在学习。
图1 专业调研流程
在对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后,召开了由政府主导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职业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论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通过开展专业调研、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企业对学生素质基本满意,但在吃苦耐劳、踏实上进、团队协作等方面还需要提高。针对此问题,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了素质教育,增加了人文素质拓展模块、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学生活动、职业素质拓展等模块。
(2)企业对钣金工、涂装工需求较大。针对此问题,我们细化了专业方向,将专业方向调整为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等三个方向。
(3)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钳工、焊接等。于是我们就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强了钳工、焊接等实训环节。
(4)专业教材相对企业技术落后。我们与上汽大众等名企合作,启动了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优化后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企业,培养从事汽车维修、汽车钣金、汽车涂装工作,能进行汽车诊断检测、汽车维修、汽车钣金、汽车涂装等项目维修作业,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遵守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和维修相关作业规范的素质;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必备的的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车身修复和汽车机电维修等基本理论知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汽车维修产业的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优化后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如下:
(1)知识结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须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汽车维修政策法规与行业规范的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汽车快修、汽车钣金和汽车涂装所具备的拆装、检测、修复的相关知识;理解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和汽车涂装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企业管理、汽车维修接待所具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与要求
专业能力:能检测和评估汽车性能;能进行汽车一级维护和修复;能进行汽车机械系统的拆装、检查与修理;能进行汽车电器及电控的检测、诊断与维修;能使用汽车维修工具、设备;能判断汽车故障,制定维修计划;能进行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会驾驶汽车。
社会能力:能耐心听取客户故障描述,协作班组进行细致检查、诊断和排除故障,对难以排除的故障,联系厂家技术支持排除故障;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处理或协助处理突发事件;能进行汽车维修作业小组组织管理;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完成汽车维修任务;能在维修作业过程中自觉执行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方法能力:能根据汽车故障现象查询技术资料,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能够针对工作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素质结构与要求
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遵守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和维修相关作业规范;树立严谨、诚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和协作精神;养成维修作业过程中爱护客户车辆、保障客户人身财产安全的习惯。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但在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环境下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如职业礼仪、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操守等,这些与岗位相关的职业精神必须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才能训练和养成,这就需要在立足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分成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个阶段,校企合作创新了“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双基地:是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汽车实训中心和“校中厂”;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山东五洲汽贸集团等14家企业。
第一循环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针对专业平台课程,在汽车实训中心和教室之间进行,通过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第二循环安排在第四学期,针对专业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训,在汽车实训中心和“校中厂”之间进行,实行项目化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的有机结合,采用“强化训练+跟岗训练”的方式,反复循环训练,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
第三循环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在“校中厂”和校外实训基地之间进行,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中遇有技术问题,带回到“校中厂”,由校内指导老师协助解决。通过这一循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经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的三个循环,完成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由专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的学习与训练,最终实现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双基地、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企业反映学生待人接物及爱岗敬业素质明显提升,同时学生岗位适应时间明显缩短(由3个月(2012年)缩短为1个月(2016年)),岗位技能规范熟练,学生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
为保证“双基地、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院先后出台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细则》、《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考试管理细则》等构建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依据《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考核;依据《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考试管理细则》规范在校生的日常管理;依据《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依据《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调研管理办法》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以上制度和手段确保了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根据上述制度规定,汽车学院每年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邀请企业实践专家指导参赛选手,形了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氛围。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做学教一体化课程实施行政和业务双督查,对新开课、开新课教师进行培训,以确保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果;每学期都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生活问题,确保顶岗实习质量;每年都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建议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适当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五年来,专业特色明显,学生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96%以上,为当地的汽车后市场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模式在聊城八县区中职院校推广,引领和带动了当地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凯.关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 94.
[2] 康国初.创新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04):42-43.
[3] 龚文资.“产学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改革创新纪实[J].现代经济信息,2008,(05):200-201.
[4] 刘夏亮.中职生就业天地宽[J].成才与就业,2012,(18):50-53.
[5] 张中洲.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6,(07):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