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笔者大胆实践化学教学,突出课堂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而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知识获得过程及在获得知识过程中情感和能力培养。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环境;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近几年,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发展迅速,越來越显示出这种集网络、视频、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种交流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实践,进而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一、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实践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服务化学教学
(一) 录制实验型微课,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
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占相当大的比例,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和强化其知识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客观分析实验的科学精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不断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大多数演示实验已经进入了课堂,但是由于受实验条件的客观限制,或者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耗时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教师们一般都采用讲述或者观看实验录像的方法进行,然而学生对这些实验体验不深刻,听得趣味不足。因而,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实验微课,从而呈现实验的真实性。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时,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加热至熔融能导电吗?由于氯化钠熔点801℃相对较高(酒精灯的外焰温度为400-500℃。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1200℃。),笔者选取了都是由阴、阳离子构成且熔点相对较低(熔点334℃)的硝酸钾为对象,制作了微课进行实验并理论分析(笔者想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但是将硝酸钾加热至熔融状态下需要7分钟左右,耽误学生宝贵时间,况且学生看不清楚),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所以学生在观看实验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自主得出结论,而且能够真实感受实验的真实性,并且成为非常好的微课资源,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二) 微机模拟实验,突破实验条件,绿色又环保
在现有的条件下,由于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有毒、易爆炸的实验不易进行。为方便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笔者还采用微机模拟实验来完成。如在氯气制备实验的教学中,通过微机模拟:实验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的选择及仪器的组装,再现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既增大了课容量又节约了时间,还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模仿科学发现的过程,明确了选择的原因并对选择错误的地方进行分析讨论,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世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化学课堂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费力,笔者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向学生展示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世界,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既有利于增加课堂的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形成过程的构建,从而顺利地排除教学障碍。例如:在学习《乙醇》这一节课,在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时,利用flash动画分步演示,使微观看不见的内容宏观化,既让学生认清反应产物结构,还准确了解断键位置和方式、从而深刻掌握其反应历程,轻松地掌握两个反应的本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上升为理性认识,得出结论,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的目的。再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学生对氢气在铜板上析出理解有困难,总认为铜板应该得电子,通过微机模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微观粒子的运动一目了然,再进一步分析得失电子的原因,学生会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学习,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 多媒体网络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知识的生成
化学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每一节化学课的教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化学与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这些要在课堂上完成,一是课时不够,另外会冲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搜集到各种资料,为学生创设出更为逼真的学习情境,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再者电子白板的使用,使大屏幕、黑板、计算机有机整合在一些,课堂上随着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火花,生成性的问题会随时出现,一旦出现老师不是很清楚或者学生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白板上网查阅,这样既能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跟他们一样也需要学习东西,知道学海无涯,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方法,这样课堂多样性,灵活性的教学,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和体会,总而言之,在以多媒体网络的基础上,笔者很好地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到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获取方式的各种信息资源上,能够真正地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引导作用,也能够突出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实践者和主体者,并且能够使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的主体性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殷建鹏,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