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
摘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可以说,阅读是基石,写作是高层建筑,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建起坚固美观的高楼大厦。阅读之于写作,有很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有选择地读书,将为写作开辟一条道路。
关键词:阅读;写作;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言书需多读,写作时方可才思泉涌。历览古圣先贤,无一不是学富五车,贯古通今,才有大量优秀的著作千百年来而不朽。
时至今日,阅读却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中小学生难得有几个能静下心来,潜心读书的,偶有几个热爱读书的学生,也多是痴迷于畅销小说。世界经典、传统文化已渐行渐远,真怕有一天我们想追却望尘莫及。
不读书,势必导致写作困难。语言匮乏、词不达意、情感苍白、思想空洞,基本成了学生作文的标签,想要撕去这一标签,大量阅读中外经典著作,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阅读对于写作的辅助作用,是无可否认的,但盲目阅读,也只能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有选择地阅读,让阅读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写作之路。
一、阅读课为写作积累优美的语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阅读能丰富一个人的语言是毫无疑问的。一个爱读诗的人看到桃花满枝头会说:“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个不读书的人顶多会说:“花开得真美呀!”语言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倘若要写作,读过的诗文自然会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到好处的点缀润色。
读书要养成好的习惯,摘抄与批注能让读书更有趣、更有用。摘抄的内容可是古诗词、现代诗、名言警句、优美的句子、动人的小故事、美妙的散文、俗语谚语等等。只要能为自己积累知识,无不可摘。摘抄下来之后,要时常翻阅,好的内容把它背下来,烂熟于胸化为己有。学生可准备多个摘抄本,内容分类,以便再回味时方便有序。摘抄就是一个积累优美词句的过程,若勤于动笔写作,这些优美的词句,随时可能在自己的文章中大放光彩。
批注亦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边读书边做批注,可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也可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正如朱熹所说“读书谓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今天要再加一到——笔到,即批注。批注就是尝试将别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且延伸台开去,它将引领着读者向浩瀚星空遨游,到达从未曾涉足的思想领域。批注比之摘抄,是更高一级的读书,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能提高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阅读课为写作提供广泛的素材
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言之无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写作的素材,没有东西可写作文必然空洞。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细心体味,然而,一个不阅读的灵魂,往往是麻木的。他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美丑假恶,一切于他如浮云,待到写作便抓耳挠腮,搜索枯肠,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阅读恰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能唤醒学生冰封的心,它能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它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谈古论今、谈天说地、谈人生、谈理想,无所不包的谈话内容是学生发现生活中写作素材的一把钥匙。这是一把智慧的钥匙、思想的钥匙,拥有这把钥匙的学生,他的眼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的心必能体味酸甜苦辣的人生。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阅读就是为写作服务的,没有阅读作为基础,写作是乏味的,无聊的。
三、阅读可挖掘学生思想的深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上百种书好比上百种药,若能精读细思就能不断汲取知识的养料,丰富自己的内涵,治疗头脑中这样那样的顽疾。一旦思维打开,必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趣。
阅读切忌死读,阅读的过程应是思考的过程,要发挥联想与想象力,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动头脑积极思考。这样的读书才是有价值的,学生读书若只图娱乐,读再多的书,也不过是一书橱。
目前市场上、网络上通行着五花八门的书籍,学生往往依照愛好选择书籍,大多会选择一些流行小说来读,这样的阅读不敢说没有一点好处,但它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好书,教育部推荐中学生阅读的书目非常丰富,教师可从中筛选一些书目供学生阅读。
作家吴晗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我想这三者既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学时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方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实现读写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