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1.认知方面 高中的学生己初步进入形式运演的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日趋形成,但仍需要大量感性材料作支持。面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能够运用抽象思维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使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成为可能,而在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两者相辅相承。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笔者在高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占优势,但是受初中的学习行为及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仍然习惯于机械记忆而非自主建构,也就是说,学生虽然能够运用抽象思维,但通常不会有意识地运用,而往往选择直接记忆的学习方式,这使得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于死板,大大降低了理论知识的迁移价值。因而教师在课上应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科学抽象活动,逐步转变学习方式,同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
2.非认知方面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増强,能够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他们渴望在集体活动独立发挥作用,充分展现自己,以获得他人的尊重。这个时期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较为敏感,当他人触碰到自己的弱点或伤及自己的自尊心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若抵触心理出现在学习上,则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师生间平等关系的建立,使学生敢表达,爱表达,营造和谐、民主、共进的学习氛围。
学习动机方面,虽然高中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再完全是兴趣使然,也会受升学压力、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的影响,但兴趣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动力来源之一。化学实验新奇有趣,色彩丰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息息相关,易引起共鸣,因而教师常用实验或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但进入高中后,学生常会出现“做实验有意思,之后的学习活动没意思”的现象。产生这样心理可能的原因主要有:(1)高中化学相较初中化学逻辑性更强,更难理解,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即自我效能感不强;(2)创设的情境与学习任务脱离,仅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学生其实并没有融入到情景中。由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经过精心的设计,避免出现“两层皮”现象,同时要注意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体检,增强自我效能感。此外,高中学生相较初中生还有自觉性和自制力増强,但遇到困难仍容易灰心,求知欲增强但鉴别能力低等的特点。
1.抓准课标,析透学情,精选内容 内容的选择相当重要,所选择的知识即是课的学习目的,也是学生能力发展、情感提升的载体,它既要体现一单元或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要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教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具体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不同,每一单元所含的理论知识也各有侧重,因而所选的内容不能脱离教材所划定的范围。由此,选择内容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首先教师应通读教材,明确教材中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段内所涉及的核心理论知识,划定的主要范围。其次在此基础上,在课程标准中找出与范围内知识相对应的内容标准,了解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基本要求,初步确定的重点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具有长远视野,注意结合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同一知识点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不同要求,以把握的深度;分析所选知识与其他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把握的广度。最后,基于自身经验,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平时的课堂互动及课后交流等渠道,明确学生的薄弱之处,并结合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最终确定课上所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知识的意义应让学生在与情境的交往互动中建构。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场所的限制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封闭性,但教学情境的创设却可变封闭为开放,扩大学生学习的时空,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建构知识。化学理论知识课上创设的情境要“真”,这里的“真”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情境的内容要真实。真实、可信且科学的情境能使学生建构的知识更可靠,而只有可靠的知识才更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同时,真实的情景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消除因课上知识的重复性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増强学生的主体参与。第二是情境的形式要真实。创设的情境不能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割裂开而流于形式。而应在学生学习的全程发挥作用,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着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
3.形成知识网络 在新授课上学生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新学的知识上,常常会忽视学科的逻辑性、结构性和整体性,因而一开始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相对孤立、琐碎且零散的,缺乏内在的联系。这样的知识表征就像一个电路不仅杂乱,而且还处处有断路,既占空间,又不能使用。可以想见,这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和提取都是不利的。但若能把知识加以联系、整合,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这样不仅能节约记忆存储的空间,还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因此,在时教师应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组成块,连成网,构成整体,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结语:总而言之,对于化学这么逻辑性较强、难度较高的学科来说,应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效率。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给同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