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效性

2018-04-08 10:26陈旭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责任感品德有效性

◎陈旭光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使小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下一代谋求丰富生活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使命。我们必须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必须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有机统一和结合起来。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说说我的浅见:

一、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之根本——就是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它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强化品德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参与及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使品德教育与社会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当作“事业”来对待,从而增强学科的教学魅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如何让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1.要求学科教师具有优良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人格因素中,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居于第一位。“教师优良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范例,对于小学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教师讲尊重他人,自己却经常侮辱学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责任,自己却经常没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讲礼仪礼貌,自己却冷漠对待学生,等等。这样小学生就会有样学样,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这样的课堂也是在“演戏”,学生不会用心去听你授课,久而久之就会憎恨老师。可见,教师必须厚德诚信,为人师表,学生就会有典范可效。

2.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为教育”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抹掉了本学科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三维的教学目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规定,以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品德与社会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是要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就要掌握总目标,更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一年级、每一课、每一框的三维目标,每实现一框的三维目标就向实现总目标迈进了一步。

牢固树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能为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在学习《我们健康成长》时,教师和学生不但要掌握树立健康成长的方法,更要每个同学都要提高自己的诚实和诚信,并且能把个人的诚信提升为民族、国家的诚信。那么这节课就让学生不但懂得怎样去树立诚信,更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诚信,这就达到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目标,更体现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把握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促进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最佳的情景、画面、声音、色彩、语言、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体验知识信息的氛围,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入体验状态,让学生象亲身经历感受,使其内心体验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例如:讲授《乘胜追击》时,展示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解放的图片;讲授《相聚在五环旗下》时,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奥运会获金牌记录片;讲授《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时,播放歌曲《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

2.有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去探究学习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也应转变角色,走近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而不能将过程和答案全部直接呈现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发表与自己的观点。如:讲授六年级下册的成长中的新问题《接受,还是拒绝》。如果教师不去及时了解并排除学生的这些疑惑,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在这个探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份真挚的情感,从而老师也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的重点——注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解决问题实践性

有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所以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如在讲授《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时,让学生直接面对空气污染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调查、讨论、制订解决空气污染保护环境方案。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得失,认真批改空气污染保护环境方案,引导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和人类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力和动手的能力。

总之,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实践。

[1]孟庆荣《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应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2]吴开先《浅谈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3]孙海江《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学》

[4]阎会《初探情境体验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责任感品德有效性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