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情境,激活小学生数学思维

2018-04-08 06:19赵荣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角形思维能力创设

◎赵荣龙

前言: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散发能力与创新能力,继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中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融入数学课堂,并挖掘思维潜能,继而提高教学质量。而构建课堂情境,主要指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及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构建学生熟悉的环境,继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增强自身的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继而转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状态,不断培养其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一、创设生活课堂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为此,小学数学内容大多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小到日常生活的超市购物,大到航天科学研究等等。且生活中常见的加减乘除都是小学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的数学内容。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素材,通过创设生活课堂情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启发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如超市或菜市常见的盘秤、水果、盐等实物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而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则在于让学生体验1千克有多重,并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转换,逐步建立千克质量的观念。为此,教师便可让学生先对盘秤上的刻度或符号有一定的了解,告知学生当物品放在盘秤上,且盘秤内的指针指向1时,则表明物理重1千克,指向2则表示物理重2千克……并让学生上台尝试用手掂量一下盐或水果等实物的重量,并说出自己所设定的重量。接着使用盘秤进行检验,让学生对千克有更为贴切的了解。为能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教师便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看起来是1千克或是1克的,并表述1千克被拎在手上的感觉。继而让学生掂一掂1角硬币的重量,逐渐延伸出1千克=1000克这一重点内容。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培养其数学思维[2]。同时,在学习“加和减”、“除法”、“乘法”等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教师还可借助日常购物中超市收银员与顾客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计算商品总价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断培养其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身份,通过增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想法,继而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便可创设问题课堂情境,增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继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自信心,深入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其教学目标则在于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得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数学规律[3]。为此,教师便可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如“说一说你们最常见的三角形有哪些?”或是通过给学生观看卡片的方式,让学生指出卡片上有哪些是三角形?通过简单的问题,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随后,可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即不同长度的小木棒,让学生思考:在以下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的小木棒中,是否能任意选取其中的三根来围成一个小三角形呢?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尝试围一围,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继而向学生提问:“三角形的特征有哪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有什么规律”等等。而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继而激发其数学思维能力。

三、创设实践性课堂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贯穿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而学生难以掌握数学知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故难以提高其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实践性课堂氛围,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继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的父母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并将购买的发票带到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性课堂情境中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学会乘法估算的方法等内容,继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尝试亲自动手操作,使用手上现有的工具、如量角器、剪刀等剪一剪、拼一拼或折一折,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科学规律,并在体验、猜想与验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继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总而言之,创设课堂情境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融洽、活泼的课堂中获取情感体验,继而激活其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宗明.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13-113.

[2]赵容翠.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J].教书育人,2015(34):25-25.

[3]李苏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06):150-150.

[4]胡亚军.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初探[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06):109-109.

猜你喜欢
三角形思维能力创设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