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边境地区从地理、政治学角度出发是指临近边界、国界的区域范围,从军事学角度出发,在战争期间,边境地区可能成为战线的一部分,造成紧张局势。因此,依托历史,培养边境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就从培养边境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出发,分析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展开高中历史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国家认同是一个人将自己归属到一个国家,被国家所保护,也为了国家安全统一而不断奋斗。但是目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进步空间,学生的国家归属感还需进一步加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大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主人翁意识的力度。本文经研究发现边境地区学生在不同方面,国家认同感存在差异:
1.政治方面 通过对边境地区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5%的学生关心国家时事,主动搜寻新闻资料,对近段发生的时政要闻比较熟悉;40%的学生通过网络、与别人交谈等方式,对国家新闻有一定了解;剩下5%的学生认为这是国家领导人需要关心的问题,自己不需要花时间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关心着国家前途与发展,有一定的希冀与期盼,小部分人对国家进步持无所谓的态度。
2.经济方面 在经济方面,边境地区学生中65%的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表示认可,尤其是国家支持就业创业方面,学生表示自己有机会也要试一试;25%的学生持观望态度,认为经济发展有好有坏,尚需完善;10%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对经济生活不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说有信心的,小部分学生认为国家经济策略不够健全,还需努力,少部分人漠不关心。
3.军事方面 在军事方面,边境地区学生中75%的学生支持面临他国挑衅、侵略时,用武力还击;22%的学生认为轻易不要动用武力,因为动一发而牵全身;3%的学生认为打不起来或不做评价。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支持国家发展军事,力御外侮,小部分学生认为打仗要慎重。
4.文化方面 在文化方面,边境地区学生中70%的学生认为文化有助于推动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对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文明等充满自豪感;20%的学生认为应当提升国人的整体素养,树立良好的国人形象;7%的学生认为应先发展国家经济,再谈国家文化;3%的学生认为国家该放眼未来,提升科技文化水平。由此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国家文化是认同且骄傲的,小部分学生对国家文化有明确的发展需求。
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学生必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奋斗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成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从生活与情境教学入手,谈谈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策略。
1.贴近生活,树立学生家国情怀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的现实教育意义,树立边境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使边境地区学生在生活中时时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询问家中或身边的老人,对抗日战争的印象,了解先辈在面对侵略时奋起反抗的勇气与智慧。学生在咨询老人后,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认为我们珍爱和平,但是不畏惧战争,任何侵略行为都应坚决反对并积极反抗。
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与身边的老人进行实时交流,使学生对侵略战争有了真实的认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意识。
2.巧用情境,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唤起边境地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边境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情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打上国家的烙印。
例如,在学习《辉煌灿烂的文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为边境地区学生播放了关于古代文学作品演化发展历史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对诗词歌赋等文章特点有了大致了解,体会到了中国语言的韵味与魅力,表达了对中国古人的智慧的感叹与自豪,为作为文化的传承者而感到无上光荣。
这样,教师通过为边境地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使边境地区学生丰富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效激发了边境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情感。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对国家繁荣一种高度认同感与归属感,考验着人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在教学中培养边境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以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是国家与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与期望,是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素养。边境学生作为国家富强繁荣复兴之路的一分子,树立自己的家国意识,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与他人共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1]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何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