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哓娟
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师德表现形式之一,班主任的魅力亦在人格中得以显现,赤诚的爱心,幽默风趣的品质,教育者独有的睿智则是吸提升班主任人格魅力的核心要素。
1.教育者独有的睿智 学生均对知识渊博、管理公正、耐心热心的教师有强烈的崇拜之情,当代小学生均生长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思想及行为方式均较新潮,但学生对于优秀而具备独特人格魅力教师的崇拜之情并未改变,并且学生时代的记忆将会伴随其成长并得到感念,因此,班主任应不断学习并吸收新知识,以教育智慧取得学生的信任,以真情打动学生,成为一名魅力与智慧兼具的班主任。试想一下,若班主任教学方式独特,紧贴学生实际特征,知晓学生心理特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丝丝入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紧紧围绕着教师,那么日常的管理工作自然可得到更为顺畅的开展,若班主任自身素质欠缺,无法及时而准确地为学生释疑答惑,那么学生自然对其毫无信任感,更无需言及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并打动学生,导致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打折扣,因此,班主任的治学能力不失为提升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
2.风趣幽默的人格品质 风趣与幽默是拉拢师生距离的第一手段,据调查资料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一名优秀老师身上应该具备的主要特征为富有幽默感、责任心强、尊重和关爱同学及和蔼开朗等,其中幽默感居于首位,在当前教学中,富有亲和力及幽默感的教师才能笼络学生,相反,严肃、刻板的教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潮流,因此,班主任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班级管理中,都应保持幽默、风趣、迂回等特质。班主任自身应具备阳光的心态及风趣的语言魅力,以幽默来消除解尴尬,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形象,班主任有必要在业余时间多多阅读奇闻乐事、笑话等,以此作为培养幽默人格的营养添加剂。
1.使所有的管理方法和内容都建立在关爱的基础上 在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首先应该让自身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而这一切的建立都应该是以对学生的关爱为基础。小学生群体的特征是非常鲜明的,因为年龄的缘故,其心理和智力都尚未发展成熟,对于世界的认知还还处在逐渐探索的状态。因此作为班主任来讲就更应该细心的照料小学生们,让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家庭一样的温暖,与老师关系亲切,在碰到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时,也会积极主动的找老师帮忙。对学生进行关爱,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尊重,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小学生,能够非常耐心的讲解学生遇到的问题,认真的倾听学生的诉求,这是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品质,也是进行一切工作方法创新的基础。
2.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团队,制定班干部的培养规则 班主任在班级中作用重大,但即使如此,班主任也不可能随时陪伴在班级的左右,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则,让大家积极的参与到班干部的竞选中,选出合格的学生进行班级某个方面的管理,这也就解决了班主任不再身边时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因此,进行班干部的选拔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班干部的竞选,应该有一定的原则性,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公平性,能够做到让学生们信服。例如,在竞选班长或者副班长时就可以通过让所有有这个意愿的学生上台进行演讲,台下的同学进行投票的方式;选择课代表也可以采取更加新颖的方式,选择在该学科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担任该科目的课代表,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然后过一段时间在进行轮换,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成绩上得到进步。
在班干部都确定好相应的人选之后,班主任并不是就此放松了,还应该对学生的管理情况进行一个定期的检查工作,主要是检查其工作是否合理,能否尽到相应的责任,对于所犯的错误进行指导并要求其改正,而对表现良好的予以表扬和奖励。通过班干部的自主管理,将整个班级建设成一个更加团结、更加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团队。
一个国家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是基于自身所具有高超的技能和优秀的品质。基于此在小学阶段人才培养上,教师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格外看重学生自身的品德培养。在小学阶段管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新一代的学生难以管制,任性哭闹、发脾气的现象极为严重,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源很大部分是源于家庭中老一辈人的溺爱,加之现在都是独生子,家人对其骄纵等,从而导致学生在课上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宽容及忍让等优秀品质。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及品德的不断发展,班主任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创新性的管理策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
小学在学生成长中是一个关键阶段,班主任要做好引导工作,不仅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还要在小学生行为方面给予教育,保证小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需要在管理方面掌握正确的方式,并且创新班级管理方法,肩负起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