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
为了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更快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或者高效课堂,一线教师需从以下两个基本点着手: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关系。教材的逻辑顺序主要包括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技能的训练顺序、学生态度培养的逻辑顺序等;而学生的心理顺序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顺序、能力发展的顺序、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顺序等。因此,初中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可以安排在后面讲解,当学生的认知顺序与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发生冲突时,就需要以学生的认知顺序为准,适当地调整教材的讲解顺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普适性和区域性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材的版本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在遵循普适性教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知识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他们校内、校外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掌握三个环节。学生既在要操作、交流等外显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新知识的认识,也需要在内部的思维活动中对数学的意义进一步加以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达到理性思维的提升。这些内外的活动过程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逐步深入。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慢慢地“感悟”。可以说,“悟”是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关性活动,但是“悟”并非外部活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因此,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悟能力。
1.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扣作、实验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对操作的过程、结果及其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可以帮助他们将新知识在头脑中进一步完善、丰富和系统化,从而增强自悟的能力。比如,在“方程的意义”一节课上,由于学生所采用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而引导学生悟出新知的特征,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2.加强比较方法的指导 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新知中蕴藏的规律性的东西。既要注重新旧知识间纵向的比较,同类知识间横向的比较,更要注重在思考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作对比,从而使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新知的特性。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予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结语: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初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黄凤慧.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才智,2013,16:125.
[2]郑淑环.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一点感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143-144.
[3]李迎清.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