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梅
引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体性、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内在要求,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但是在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导致学习兴趣比较缺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想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一个关键就是要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在兴趣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其中趣味化教学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1]。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影像、音乐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在这样绘声绘色的情境中,学生更有可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比如在教学湘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概率”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设计设计一个小转盘的游戏,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着不同的奖励,然后鼓励学生上台点击鼠标来转动转盘,这样的教学就充满了趣味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颜色区域占据整个转盘面积的比例,计算获得各个奖项的概率。多媒体技术在讲解一些立体空间图形知识有着独特的优势,是仅凭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比如在教学“三视图”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CAD软件进行图形的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对直线、虚线的意义深刻而直观的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有助于立体空间思维的培养。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下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讲解,还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的课堂氛围非常压抑低沉,这样难以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锻炼了筛选处理信息、输出信心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氛围才是宽松活跃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2]。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画出直线与圆不同的位置,在组内讨论获得相离、相切、相交这几种位置关系,并且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比如d=r则直线与圆相切,还可以研究各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果学生的内心充满着疑问,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就会积极的去自主探索,这样的学习不需要教师的安排,学生就会有着很大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探索,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相似”内容时,教师就要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去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生活中还有一些图形虽然不相等,但却存在着相似的特征,你能列举出来吗?相似三角形又是如何判定的呢,具有哪些性质?有着什么样的应用价值?”这样通过联系已经学过知识的方式引出新知识,学生就会对新知识产生探索欲望,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并且研究如何判定△ABC∽△DEF,清楚地认识到两个三角形全等就一定相似,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初中数学要想检验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状况,是否取得了自主学习的预期效果,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竞赛的方式,比如设计几道“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比一比谁能快速准确的解答出来。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在评价方面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去学习。
总之,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及素养的重要时期,而自主学习能力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初中数学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