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乾
就国家角度而言,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味的发展社会经济,就会导致文化建设被忽视,那么将影响后期良好发展。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其中学校就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场所,承担着重大的育人职责。为了给予社会更多优秀的人才,学校必须不断创新教学工作,特别是德育教育。本文研究主要针对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希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班主任的工作提供参考。
1.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其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学校里学习,再加上不了解社会,进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的重要作用。所以,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感知方式去了解和认识社会,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得到水平和综合素质,其在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组织学生将楼道内部粘贴的小广告全部清除,协助清洁人员清扫楼道或者街道,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到社会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意识和劳动观念,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1]。在参与劳动时,学生们可以自觉认识到劳动的不易,自然而然的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与此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外来的鼓励使学生们获得了自豪感,也懂得了尊重的重要性。而这项均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将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其中,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集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扫墓等,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认识国家,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社会也应如此,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状况,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2.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经过调查分析可知[2],大部分初中生存在争强好胜的心态,其更喜欢表现自己。所以,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并将其应用于德育教育工作中。在开展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关于德育教育的比赛活动,进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在制定奖惩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将“度”把握好,仅有合理控制“度”,才可以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相反,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制约德育教育工作。除此之外,班主任应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实施奖惩制度,而不是将其视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在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应针对其错误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惩罚,如果不是学生自身原因,班主任将惩罚转变为安慰,并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然后更正自身错误行为。通过该方法转变消极因素,进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3.树立新型的德育理念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德育观念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以满足社会教育发展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仍采用以往的德育教育理念,严格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学生严格遵守记录,但是其普遍存在较差的独立性、缺乏创新性,而且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与新时代的创新精神不符。所以,学校应定期对德育教育进行培训,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更新教育理念,以此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水平。初中班主任的行为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所以,班主任应加强自身德育重视程度,规范自身行为。班主任自身德育水平与班级整体道德水平有关。所以,班主任需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理念,加强德育重视程度。
4.尊重并理解学生 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与其交朋友。人与人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最基础的一项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对于教师以及学生而言,这两者更具有特殊意义。其中,沟通和交流是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重点。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需求、意见以及人格,在对待每一位学生时,保持公平、公正原则。除此之外,班主任应尽量采用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深入探讨,就表达欠缺学生而言,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方式使其表述自己的想法,进而解答学生心中存在的问题。
5.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其中,并对班级中每位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进行全面了解,此外,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如果班主任忽视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同学,那么很容易对学生的自尊造成损伤,有些可能出现自信心受损现象,最终拉长了学生与班主任时间的关系和距离,严重影响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3]。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虚心接受并进行合理改正,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应尽量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
综上而言,在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开展且十分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班主任要想将这一项工作做好,则需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并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奖惩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尊重并理解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1]余于平.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考试周刊,2017(12):174-175.
[2]安立仁.怎样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东西南北:教育,2017(14):00085-00085.
[3]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