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传统文化语义解读及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018-04-04 09:28蒋建武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艺术,很多传统文化是通过实用艺术流传至今的。借助符号学相关原理方法,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解读,并与高校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义解读;艺术设计课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艺术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曾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传统设计工艺和传统设计思想在“国际化”设计风格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基于这样的现状,近年来学术界和设计界广泛呼吁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设计的文化品牌,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来,并走向全世界。在设计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很高,直接对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概念界定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两个方面的研究。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等。本课题的研究以室内设计作为范例,总体探讨艺术设计学科方向的课程教学方法。

三、中华优传统文化语义解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系统,可以借助符号学原理方法将之转化为“视觉化”、“符号化”的内容,再融入到艺术设计课程之中。

在设计符号学中,所有设计的产物都被视为一种符号,都体现了其能指(设计表现)与所指(设计内涵)的统一1。从研究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如器物、建筑、园林、纹饰等都具有设计符号学的研究价值。设计符号学将产品分为语意、语构、语用和语境4个维度,不仅反映产品本体的态、色彩、材质、纹理、功能、结构、性能、情感等,而且解读产品背后的内涵,如文化、艺术、社会、故事、情境等.设计符号学符合设计师的思维模式、设计程序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创意设计中2。

语意维度: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性语意和隐性语意。显性语意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文物、古建筑、老园林、老照片等历史文化元素反映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社会价值。 隐性语意从隐喻角度深度地解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艺术、社会价值,这一层面往往深藏于文博、社会学等领域,很少被普通老百姓所知晓。显性语意常见于各类书刊、杂志、网络、博物馆、老街区、古老寺庙、古老名胜,较容易被理解和传播。而隐性语意则较为分散,容易被人忽视,藏在人们心中或各种本土民间工艺习俗中,难以发掘和传承。

语构维度: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包括历史文化元素结构与历史文化表现。语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意义的设定和认知组合的构成法则。 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语构,通过解构、组合、打散、联想、发散、重构等手段,有助于教师快速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之中。

语境维度:包括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自然环境以及用户使用环境等。这些物质形态需要在特定的环境相配合,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历史背景、文化特征等。 用户使用环境包括主人身份地位、经济状况、年纪、文化水平、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它需要研究这些物质形态是在什么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被设计和使用的,对艺术设计有何借鉴意义。

四、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本项目将从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出发,主要研究“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此设计方法的教学方法。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研究出通用的教学模式和原则,用来指导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合。

(一)界定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范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系统,在艺术设计课程中主要选择可以“视觉化”、“符号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如中国传统艺术品、传统色彩体系及意义、传统构图或造景手法等。该部分的知识尚未进行系统的梳理,在该项目的研究中要将其进行界定,将适合“视觉化”的内容用于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二)研究设计符号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的课程,并不是单纯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而主要是将其融入到案例中进行实践教学。本项目的研究拟采用“符号学”方法来指导设计,并探讨其在案例中如何具体地实施。

(三)建立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整理为一套教学模式,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案例设计模版、作业评价方式和标准等。该教学模式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为广大艺術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五、中华优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课程中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

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艺术,很多传统文化是通过使用艺术流传至今的,如青铜器、瓷器等,因此艺术设计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将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两者结合起来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走入课堂,还可以通过艺术设计专业的各种展览、展演等,使之影响到整个校园。

(三)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本身具有主观性和特殊性,如何将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虽然已引起关注,但是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出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精心设计4-8课时的教学过程,给课程的教学提供一步一个脚印的指导,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也为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煜啸,罗 仕 鉴,陈 根 才.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 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2,24(10):1319-1328

[2]朱上上,罗仕鉴. 产品设计中基于设计符号学的文物元素再造[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年11月:2065-2072

作者简介:蒋建武: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主要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及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成果:长沙传统园林的语义解读及传承应用(编号:16C0098)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路径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