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在高中德育改革的新探索

2018-04-04 09:28向秀军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三全育人

向秀军

摘要:学校的各大活动在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分析;班主任组织班会课的有效性分析;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三全育人;有效;德育模式

所谓“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在新的德育改革形势下,我们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对高中生有效德育模式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学校的各大活动在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分析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个性生长,华罗庚中学倡导学生自主创建了合唱团、文学社、书法社、街舞社、话剧社、藏文社、机器人社、健美操协会等66个学生社团,定期举办社团展演。每年一届书香节、数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足球节、英语节、心理节等“八大节”活动,成为学生才艺展示的平台。同时,学校将社团活动纳入校本课程,100多门校本课程涵盖了语言与文学、科学与创新、体育与健康、思维与智慧、人文与艺术五个领域。健全的校本课程体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生长、快乐成长。学校足球队获得市长杯2016年冠军,2017年亚军,学校合唱队2次获得获得广东省合唱比赛二等奖。

我的青春我做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充满生机活力。近年来,华中学子高考表情上了中央电视台;华中学子自发去西藏慰问援藏干部;别样毕业感恩社会,200多名华中学子领取高考成绩单时义务献血;举手之劳暖心之举,华中学子台风天为清洁工撑伞挡雨等。学生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高二学生每年自发为高三学生呐喊加油,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到惠东安墩石塘学校送书帮学,在滨江公园组织义演义卖,为患白血病同学捐款等等。感恩、担当、负责、爱心等美好品质在华中校园生根、开花、结果。

德育活动,从学校社团、到年级组织活动,落实到教师组织和学生活动。学校在各大活动中体现了德育的有效性,成果显著。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通过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

二、班主任组织班会课的有效性分析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

(一)讲座。

这是一种比较严肃的主题班会形式,主要特点是向学生正面灌输思想或者介绍某方面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几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选题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主讲人可以由班主任自己担任,也可以请学校有关领导、科任老师担任,还可以请校外的人士担任,或者选学生担任,甚至请家长来讲。

(二)知识竞赛。

为了促使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举办各种知识竞赛如: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可以举办“爱我中华”知识竞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可以举办“党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为了帮助学生立志成才,可以举办“探索科学家的足迹”的知识竞赛。

(三)辩论或者讨论。

这是发挥集体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极好的形式。只是提出的问题要集中,一定要是学生中的典型思想问题,特别是多数学生认识模糊或者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统一认识。

(四)表演或者活动。

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文艺演出,节目要求形式多样(诗、歌、舞、曲艺均可),最好能自编自演。如配合理想教育可以组织不同志愿的学生唱自己的“理想之歌”;配合爱国主义教育举办“红歌”比赛;配合传统教育组织“革命历史歌曲大联唱“等等。

三、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德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分五点,进行有效性分析。

(一)认真研究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在教学中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

(三)把握学科特点。

增强德育的生动性。例如: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地理教学中,可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寻求最佳结合点。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加強与生活的联系。

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生动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总结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将德育教育的模式进行有效性的研究,能提高学校教育的全面开展的实效性,让德育教育成为具体的工作落实,让学生高效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黄昆耀.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有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J].新课程学习(上),2013(09):159

[2]彭寿清.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34-137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新课标背景下留守儿童德育模式探究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小议全寄宿制学校“两报到三反馈德育管理模式”运行策略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